急性胰腺炎的早期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急性胰腺炎的早期处理

杜海文

杜海文(黑龙江省宾县宾安镇中心卫生院150422)

【中图分类号】R6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383-02

【摘要】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比较常见的急腹症,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急性胰腺炎诊断中最重要的是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判断,假如判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如何进行合理的治疗,何时需要手术干预是比较关键的问题。临床上,大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经过凶险。总体死亡率为5%~10%。

【关键词】早期胰腺炎急性坏死性治疗

临床资料:本组61例,男34例,女27例,年龄17~78岁,中位年龄46岁,均经B超、CT检查及血尿淀粉酶测定证实。符合1998年第七届全国胰腺外科研讨会制定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规范[1]。发病原因:胆石感染18例,暴饮暴食17例,饮酒7例,有慢性胰腺炎病史8例,不明原因11例,APACHE评分≥8分。

(一)发病初期的处理和监护

发病初期予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支持治疗,防止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内容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隐血、肾功能、肝脏功能、血糖测定,心电监护,血压监测,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测定,胸片,中心静脉压测定,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和肠鸣音改变,记录24h尿量和出人量变化。上述指标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做相应选择。常规禁食,对有严重腹胀、麻痹性肠梗阻者应进行胃肠减压。在患者腹痛减轻/消失、腹胀减轻/消失、肠道动力恢复/或部分恢复时可以考虑开放饮食,开始以糖类为主,逐步过渡至低脂饮食,不以血清淀粉酶活性高低作为开放饮食的必要条件。

(二)补液

补液量包括基础需要量和流入组织间隙的液体量。应注意输注胶体物质、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目前强调充分的液体复苏。

(三)镇痛

疼痛剧烈时考虑镇痛治疗。在严密观察病情下,可注射盐酸哌替啶。不推荐应用吗啡或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如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等,因前者会收缩Oddi括约肌,后者则会诱发或加重肠麻痹。

(四)抑制胰腺外分泌和胰酶抑制剂应用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可以通过直接抑制胰腺外分泌而发挥作用,主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应用。奥曲肽用法:首次剂量推注0.1mg,继以25~50μg/h维持治疗。生长抑素制剂用法:首次剂量250μg,继以250μg/h维持;停药指征:临床症状改善、腹痛消失和(或)血清淀粉酶活性降至正常。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而间接抑制胰腺分泌,除此之外,还可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因此,主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使用。主张蛋白酶抑制剂早期、足量应用,可选用加贝酯等制剂。

(五)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

由于微循环障碍在急性胰腺炎,尤其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推荐应用改善胰腺和其他器官微循环的药物,如前列腺素E,制剂、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制剂、丹参制剂等。

(六)抗生素应用

对于轻症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生素。对于胆源性轻症急性胰腺炎或重症急性胰腺炎,应常规使用抗生素。出现以下情况考虑合并感染:多在发病5~7天后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出现全身性感染表现,一般情况恶化;腹部体征已有好转,但又明显加重;WBC>15×109/L;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吸出感染性液体或脓液。并发感染是SAP死亡的重要原因。有胰腺坏死存在就应考虑预防感染。胰腺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等肠道常驻菌。有6篇随机研究文献证实,预防性应用这些抗生素能减少SAP患者坏死胰腺组织的感染率、转手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有1篇文献还认为能降低SAP的死亡率。包含上述5篇文献在内的荟萃分析还表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降低SAP的死亡率。

抗生素的应用应遵循抗菌谱为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为主、脂溶性强、有效通过血胰屏障等三大原则,故推荐甲硝唑联合喹诺酮类药物为一线用药,疗效不佳时改用亚胺培南或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疗程为7~14天,特殊情况下可延长应用。要注意胰外器官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断,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同时要注意真菌感染的诊断,临床上无法用细菌感染来解释发热等表现时,应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可经验性应用抗真菌药,同时进行血液或体液真菌培养。

(七)营养支持

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只需短期禁食,故不需肠内或肠外营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先施行肠外营养,一般7~10天,对于病情趋向缓解,则考虑实施肠内营养。将鼻饲管放置Treitz韧带以下开始肠内营养,能量密度为4.187J/ml,如能耐受,则逐步加量至全能营养配方。应注意补充谷氨酰胺制剂,以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一般而言,SAP患者需要的热量为8000~10000k.1/d,50%~60%来自糖,15%~20%来自蛋白,20%~30%来自脂类。对于高脂血症患者,应减少脂肪类物质的补充。先给予要素饮食,从小剂量开始,20~30ml/h,如果能量不足,可辅以肠外营养,并观察患者的反应,如能耐受,则逐渐加大剂量,最大可达l00ml/h。进行肠内营养时,应注意患者的腹痛、肠麻痹、腹部压痛等胰腺炎症状、体征是否加重,并定期复查电解质、血脂、血糖、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水平、血常规及肾功能等,以评价机体代谢状况,调整肠内营养的剂量。

(八)预防和治疗肠道衰竭

对于SAP患者,应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及排便情况,监测肠鸣音的变化。及早给予促肠道动力药物,包括生大黄、硫酸镁、乳果糖等;给予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细菌菌群,应用谷氨酚胺制剂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同时可应用中药,如皮硝外敷。病情允许下,尽可能尽早恢复饮食或肠内营养对预防肠道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九)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biliarypancreatitis,ABP)的内镜治疗推荐在有条件的单位进行,对于怀疑或已经证实的ABP,如果符合重症指标,和(或)有胆管炎、黄疸、胆总管扩张,或最初判断是单纯型胰腺炎,但在保守治疗中病情恶化的,应ERCP下行鼻胆管引流或EST。

参考文献

[1]张太平,赵玉沛.第七届全国胰腺外科研讨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49.

[2]李廷汉,郑宗茂,吴祝东,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利弊的探讨[J].临床医学,2004,24:7-9.

[3]李廷汉,吴祝东,陈维荣,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原因分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0:575-576.

[4]黄志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再次手术的时机与途径[J].肝胆外科杂志,1996,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