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环形电切术防止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宫颈环形电切术防止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分析

张燕华

陕西省西安630医院妇产科710089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环扎在宫颈环形电切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8例需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采用止血带对宫颈阴道上段进行环扎再行LEEP,对照组直接行LEEP。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需缝扎人次。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需缝扎人次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扎后再行LEEP治疗宫颈病变具有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术;宫颈环扎;术中出血

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操作简便,是治疗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最新方法。但是有时术中仍出血较多,本文通过环扎宫颈防止术中出血的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对我院就诊的重度宫颈慢性炎经药物治疗无效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I-III,共88例需行LEEP,疾病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7版教材的标准[1]。术前常规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并排除手术禁忌,术前查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癌,均无生育要求,年龄30-55岁,随机分为研究组44例,对照组44例,两组在以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德国ERBE高频电刀系统,锥形电极,功率50W。笑气吸入麻醉下,碘伏消毒外阴、阴道、铺巾,消毒宫颈,宫颈局部涂上皮组织特殊染色液,标明切除范围。研究组:采用两把组织钳钳夹宫颈前后唇,尽量向下牵拉宫颈,暴露宫颈阴道部上端,即阴道穹窿顶、膀胱附着处下0.5cm,用一次性子宫输卵管通液管10F充当止血带(较细的止血带也可),环形结扎阴道穹窿顶,做一滑结,结扎松紧以宫颈组织达到缺血状态,颜色苍白,每次时间以15分钟为妥,暂时阻断宫颈血流,剪去多余止血带部分。手术结束,拆除止血带。研究组与对照组常规锥形切除宫颈病变组织,以锥形电切刀头顺时针旋转360°最大限度切除病变组织,切除范围超过宫颈表面病灶外5mm,锥高深度至宫颈管内10-25mm,术中出血用球形电极电凝止血,止血无效缝扎止血。术后两组均阴道填塞福美源碘伏棉球,术后8小时取出,静滴抗生素3天。

1.3观察内容及标准(1.)术中出血量;(2)术中需缝扎人次。标准:出血量以称重法[2]计算,术中因电凝止血无效,需行宫颈创面缝扎止血。

1.4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中出血量研究组出血量2.5(1-8)ml,对照组20(5-100)ml。术中需缝扎,因术中出血多,电凝止血无效,需用可吸收线缝合创面的人次,研究组1例,对照组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LEEP是采用高频电刀的锥形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针对宫颈病灶组织进行加热,实现对病灶组织的分离和凝固,从而完成切割和止血的目的,而不影响切口边缘组织的病理学检查。但遇到宫颈较粗的大血管时,创面出血量大,电凝效果不佳,而过多电凝,使组织炭化,造成局部组织的汽化缺损,止血更为困难。既往行LEEP治疗时宫颈的6点、5点区有一较大血管,活动性、迅速出血,手术视野不清,难以寻造出血点,止血困难。血管钳夹,电凝止血无效,只好用可吸收线盲目缝扎创面,手术视野小,操作困难,术后缝线脱落,可能再次大出血,我院曾遇到2例。

子宫颈分为阴道上段和阴道段两部分[3],主要由纤维组织组成,也含有少量平滑肌和弹力纤维组织并具有扩约功能,宫颈的血流有子宫动脉下行支和阴道动脉提供,本文用一次性子宫输卵管通液管充当止血带,行宫颈阴道上段环扎,暂时阻断子宫颈大部分血流,使宫颈处于缺血状态,再行LEEP治疗,尤其对宫颈癌前病变或原位癌的患者,要求切除深度、面积必须足够大,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这类病人术中往往出血较多,暂时阻断宫颈血流再行LEEP,即使创面有渗血,量也很少,容易寻找到出血点,电凝止血即可。宫颈环扎后再行LEEP组较对照组结果显示,在术中出血量及需要缝扎人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环扎时需注意最好使用两把组织钳钳夹宫颈前后唇,助手尽量向外牵拉宫颈,使宫颈阴道段延长,以便用止血充分扎紧,宫颈呈苍白色,环扎必须在膀胱附着宫颈下0.5cm处,以防环扎膀胱,造成膀胱缺血。止血带最好选用最细的一次性医用橡皮管,能够扎紧,术后及时拆除。因此,宫颈环扎后再行LEEP治疗宫颈病变具有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容易普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1

[2]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41-847

[3]刘新民主编妇产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