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学在儿童口腔科护理中的应用

/ 2

浅谈心理学在儿童口腔科护理中的应用

战春雯赵文龙潘海荣

安丘市立医院262100

【概要】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多元化,生活用水的污染加剧,导致口腔疾患的发病率越来越多,其中童的发病趋势也逐年上升。然而,患儿在口腔科就诊时常因为心里恐惧,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实施诊疗。如何使患儿更好地配合治疗成为医护人员遇到的棘手难题。浅谈心理学在儿童口腔科护理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结合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特点,采用心理护理对245例患儿进行护理干预,旨在提高患儿诊疗合作度,为儿童口腔科做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口腔疾病治疗儿童护理学心理学

【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牙齿的健康越来越重视。由于儿童口腔教育的贫乏,导致儿童牙病发生率呈较快的上升趋势。虽然儿童口腔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与成人无本质区别,但根据儿童的躯体和心理发育的特征,不能简单地把儿童口腔科看成是“缩小的成人牙科”。作为儿童牙科的护理人员,只有掌握儿童心理学特征,针对不同患儿的心理特点,了解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采用综合心理治疗,才能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治疗,保证医疗质量,达到保护儿童口腔健康的目标。现将100例儿童患者综合心理护理应用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为了观察治疗效果,我科筛选了100例患儿做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8例、女52例;治疗包括乳牙拔除、窝沟封闭、以及龋齿的治疗等。

2、方法根据年龄将患儿分成3组:1~5岁31例;6~11岁40例;12~14岁29例。在患儿实施治疗过程中对其施加心理影响,可以使多数患儿减轻甚至消除对牙病治疗的恐惧心理,而配合医生治疗。患儿的心理状态被评定为四种类型:安静型为基本配合治疗;紧张型需解释清楚后基本配合;恐惧型需在诱导、哄逗、安慰下进行治疗;抗拒型需在强制下完成治疗,后三种称不良心理。

3、心理护理措施

①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护理人员要了解儿童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擅于使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站在患儿的角度取得患儿的信任,使其在安静、舒适中快速地完成治疗。对于有恐惧情绪的患儿不应歧视和责备,应通过与之交流发现原因,消除恐惧。

②候诊区及诊室的布置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营造出轻松、舒适的氛围。如候诊区放置电视,播放与口腔保健有关的卡通片,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墙面放置宣传栏,利用卡通人物,照片及儿童易懂的语言,将儿童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进行宣教,利用候诊的时间由家长讲解使患儿大概知道自己将要遇到什么情况。

③治疗时应先使患儿熟悉诊室环境,护理人员应使用柔和,亲切的语气,简单活泼的语言,分散患儿对疾病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对诊室“新奇”设备的兴趣,让他们在治疗前先看到将要使用的检查器械。比如将口镜比做“小镜子”,将探针比做取“小虫子”的工具等,使患儿对于诊室内特殊的噪音慢慢地熟悉,避免加重恐惧心理。

④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患儿进行分类通过对患儿在候诊时的表现按性格特点分为勇敢型、娇气型、任性型、胆小型等,在治疗中根据患儿的不同表现,使用鼓励安慰的话语或肢体语言(如:轻拍患儿的头、握着患儿的手等),这样的心理诱导可以使患儿即使在治疗中出现一些不良的感觉也能坚持住整个的治疗过程。对于某些不合作的患儿,让其观看合作儿童的治疗情况,再由合作的患儿讲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样可以激发其自尊心,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二、结果

安静紧张恐惧抗拒安静紧张恐惧抗拒从表1可见:11岁以内的口腔疾病患儿接受心理护理后,不良心理状态减轻,安静心态明显高于心理护理前,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12~14岁患儿心理护理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三、讨论

1、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到儿童牙科就诊的患儿,由于病痛的折磨,多数都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原因包括:陌生的环境,身着制服的医护人员(以往在医院痛苦经历的回忆),形状特殊的诊疗器械(口镜、镊子),产生刺耳噪音的设备(综合诊疗台等),其他就诊患儿治疗时哭闹的场面,治疗中的疼痛等。其表现为烦躁不安、紧张、害怕、哭闹,不愿与父母分离,对医护人员不理睬,不接受,甚至拒绝治疗。

2、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心理状态是不同的学龄前(1~5岁)儿童的意志力、自觉性和自制力都很差。疼痛是导致患儿恐惧、拒绝治疗的根本原因,帮助医生快速熟练的进行手术操作是主要目的。治疗中应从无痛处开始,特别是初诊的患儿尽量以治疗无痛的浅龉开始进行,避免首诊时给予不良刺激,而造成以后对口腔治疗的恐惧和偏见。6~11岁的患儿有一定的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可运用语言进行沟通,这一年龄阶段的患儿经过恰当的心理护理后,不良心理有较大改变,多数在接受心理护理后可转为安静型,该年龄段患儿接受心理护理的效果最佳。12~14岁的患儿则更具有成人感与独立心理,该年龄段患儿在心理上较为成熟,外力影响不易发生心理类型改变,因此,该类患儿心理状态呈安静型的占多数。

3、我们在观察中发现1~5岁的31名患儿中在心理护理前安静的仅为2人,而护理后上升为20人;6~11岁的40名患儿中在护理前安静的为11人,护理后上升为28人;12~14岁的29名患儿中在护理前安静的为21人,护理后上升为25人。因此,11岁以内的患儿通过心理护理使不良心理状态减轻最为明显,可见心理护理在口腔疾病的患儿中的重要性。

总之,心理护理对策是建立适合儿童口腔疾病治疗的内外环境消除恐惧心理,建立友好的信任关系。良好的信任关系可使儿童及家长解除顾虑,医生的服务态度应该是热情、和蔼、耐心使患儿具有亲切感。家长的焦虑心理也会影响患儿我们在做患儿心理护理时要对家长做卫生宣传,讲解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并请家长协助我们做好思想工作。对患儿也应以亲切和通俗的语言说明拔牙的必要性以争取患儿的理解和配合,若估计有些疼痛时,应真实地告诉患儿,并且说明是可以忍受的。对患儿的勇敢表现给以鼓励和赞扬。准备注射器和钳子时应尽量避开患儿视线以免增加恐惧感。

另外加强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宣教,定期口腔检查和保健,帮助人们熟悉牙科治疗,提高患者的就诊率,有助于减轻对拔牙等口腔治疗的恐惧心理,同时对口腔预防保健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夏红玲,洪银慧,孙会,等.儿童龋齿的病因和预防[J].中国校医,2011,25(8):627-629

【2】沈艳红.心理护理对儿童口腔正畸治疗的干预作用[J].中国伤残学,2013,21(2):180-181.

【3】张丽华,杨英杰.儿童牙病治疗中的心理分析和护理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6,21:1594-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