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耳聋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老年性耳聋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

邓娟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3)

【摘要】目的:对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探析。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耳鼻喉科诊治的75例老年性耳聋患者纳入观察研究中,均给予对症治疗,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量表(SAS)、抑郁自量表(SDS)评测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并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本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改善,优于护理前(P<0.05);本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0%。结论:在老年性耳聋治疗中,针对患者心理特征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高临床效果。

【关键词】老年性耳聋;心理特征;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5-0239-02

老年性耳聋,也叫作年龄相关性耳聋,主要是因伴随年龄增长使得听觉器官衰老、退变而引起的双耳对称性、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该病症不但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引起患者复杂心理变化。研究表明[1],大多数老年性耳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重视患者的心理干预。本文主要对75例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情况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耳鼻喉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治的75例老年性耳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通过临床症状、耳镜、纯音听阈测定等检查确诊,符合《实用耳鼻咽喉科学》相关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为听力损失,伴眩晕、耳鸣。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内耳畸形、中耳炎、内听道病变等患者,对此项研究知情并同意。其中,男患者41例,女患者34例;61~78岁,平均(68.1±3.5)岁;听力损失程度:40~70dB有22例,70~90dB有37例,≥90dB有16例。

1.2方法

本组患者均进行积极对症治疗,包括给予血管扩张剂、改善耳代谢药物、营养神经、高压氧舱治疗等。并对患者进行系统、针对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

(1)健康宣教:在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应主动向患者讲解医院、科室的情况,以便患者熟悉环境,消除患者的紧张感、陌生感。同时,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等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老年性耳聋的病因、病理机制、症状及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认识;并在临床治疗中明确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药效及工作流程,在每一项治疗和护理操作前应向患者解释作用和目的,以便消除其疑虑。此外,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如不能一时解答的,应向相关专家请教,再反馈给患者。

(2)心理护理:在治疗中,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疏导、干预,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指导患者保持稳定、积极的情绪,通过解释、交流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干预。同时,对患者给予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建立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淡化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针对存在孤独、不安等心理患者,主动和患者交流,给予尊重和理解,和患者交流时多应用敬语,并多给予患者关爱和照顾;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患者最为担心的预后情况、有无复发等问题,必须正面解答,可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嘱家人、朋友多陪伴患者,多沟通,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爱,让其放心,感到安全、温馨。

(3)环境护理:应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以减轻其心理负担;调节室内光线,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并限制来访人数,让患者能够有良好休息和睡眠,并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

(4)生活指导:一方面,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生活规律,戒烟酒,少进食刺激性食物,忌食高糖分、高盐、高胆固醇类食物。嘱患者多食富含维生素D、铁、锌等元素食物,比如:瘦肉、豆类、蘑菇、绿叶蔬菜、西红柿等。另一方面,嘱患者多参与体育锻炼与社区活动,做到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

1.3观察指标

应用SAS、SDS量表评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以中国常模50分为界值,评分越高表明越严重。

1.4效果评价

根据老年性耳聋临床疗效标准进行评价[2]:(1)痊愈,0.25~4kHz各个频率是听阈均恢复正常,或患病前水平;(2)显效,0.25~4kHz频率的听力平均提高30dB以上;(3)有效,0.25~4kHz频率听力平均提高15~30dB;(4)无效,0.25~4kHz频率听力平均提升15dB以下。总有效为治愈、显效及有效之和。

1.5统计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数据用例数(%)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本组75例患者在治疗和护理后,治愈6例,显效53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69例(92.0%)。通过护理后,本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改善,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如表。

3.讨论

对于老年性耳聋,在发病后应及时诊断、治疗,以减少病残发生。由于听力的下降,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社交和生活,同时持续性耳鸣会引起患者情绪波动。又因生理和环境的差异,患者的心理特点有所不同,使得患者易出现焦躁、不安、抑郁等心理[3-4]。所以,在护理中应重视和加强患者心理干预,以消除患者不良心理,促进康复。

本研究中,75例患者在对症治疗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是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并强化环境护理,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和合理运动。从结果看,本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2.0%,且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改善。由此表明,针对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杜娟,熊琦.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聋伴耳鸣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13(04):105-106.

[2]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89.

[3]梁亚琴.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聋伴耳鸣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241-243.

[4]张硕,赵进,陈晓丹,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探讨[J].心理医生,2017,23(8):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