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史丽娟

史丽娟(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医医院辽宁沈阳110101)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7-0349-01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经过临床用药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均取得了较好效果。结论对于高危人群均应在腹部手术后给予常规的预防与护理,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腹部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生,尤其多见于下肢[1]。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怒张,严重者可因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PE)[2],危及生命,故对腹部手术后并发DVT的预防与护理十分重要。

1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06年1月—2011年1月腹部手术患者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20—75岁,平均43岁,其中腹部外伤内脏破裂手术13例,消化道肿瘤15例,胆囊炎、胆道结石8例,绞窄性肠梗阻5例,化脓性阑尾炎12例,疝修补术7例。

2结果

并发周围型血栓8例,中央型血栓11例,混合型血栓5例,未发现肺栓塞。所有病例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所有病例均部分或完全再通。

3讨论

Virchow阐述了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基本因素:静脉淤滞、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内膜损伤[3]。DVT的高危因素可归纳为:有DVT或PE既往史、吸烟(大于20支/日)、盆腔手术、静脉曲张、恶性肿瘤、外伤、糖尿病、肥胖、妊娠、产后1个月内、卧床72小时以上等。凡有上述危险因素的病人,均应注意DVT的预防与护理。

3.1一般护理

患者回病房后,去枕平卧,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对于较大手术,术后卧床时间长的病人,护士要仔细全面观察病情,尤其要注意双下肢皮温、皮色、有无压痛,测量双下肢周径是否相等。在卧床期间穿医用有压力差的弹力袜并定时做足趾伸屈、内旋、外展,踝关节背屈、跖屈、举腿、股四头肌的收缩、舒张等动作。此种锻炼不要流于形式,应合理有效,而且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逐步由被动运动转为主动运动,并且主动运动效果更佳。

3.2DVT观察

DVT患者因阻塞部位及阻塞程度不同而临床表现亦不同,故护士应提高警惕,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3.3DVT的预防与护理

3.3.1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术后早期肢体的主动与被动活动的重要性,尤其是DVT高危者,要让其熟知DVT的危害,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告知患者术后14天内要绝对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术后14—21天鼓励其下床活动,并穿着弹力袜,以促进血液回流。在卧床期间要定时更换体位,教会患者咳嗽、翻身、深呼吸、肢体运动等方法。DVT早期症状较轻,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病情往往已较严重,因此要加强宣教,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DVT的危害。

3.3.2用药护理

为了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后DVT的发生,一般给予术后7—10天低分子肝素钠(或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9—10天加用华法林口服,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避免患肢受压及注射,因为下肢有静脉瓣,易形成血栓[4]。

3.3.3饮食护理

因术前禁食、水,术后应多饮水,及时补充电解质,利于血容量增加,减少血液浓缩,同时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素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增加腹压,从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3.4DVT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患肢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减少静脉瘀滞,同时发挥浅静脉的代偿功能。注意患肢保暖,禁止按摩和热敷,以防止灼伤皮肤或栓子脱落致肺栓塞。避免患肢受压,以不利于血液循环或受压溃疡,因为肢体受压可致动脉循环受阻,甚至出现股青肿,如出现溃疡将难以愈合。因此要定时更换体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腹部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一旦出现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均应给予常规的预防措施,鼓励患者早期活动肢体,密切观察病情,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进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17.

[2]张秀红,周秀梅.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6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2011,17(5):69-70.

[3]张培华.临床血管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92-511.

[4]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