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初探

吴春花

吴春花(广西岑溪市归义镇石坡中心小学广西岑溪543200)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4-137-01

素养是指在长期训练或实践中获得的技巧和能力,也指平日的品行、气质等修养。数学素养是指个人能认识和理解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作用,并能在当前与未来的个人生活中做出有根据的数学判断和拥有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我认为,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让学生在用数学视角发现问题、用数学理解提出问题、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力、习惯和品质、精神等。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众多数学素养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最基本、最重要、最关键、起决定性作用的素养。日本学者米山国藏曾说过:“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人终身受益。”

种种迹象表明,一个数学化的时代已经展现在眼前,那种远离数学、远离数学生活,固守过去传统的人不仅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且连基本的生存也潜藏危机。要唤醒国人对数学的关注,在数学教育和培养和提高数学素养上担当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数学素养呢?数学素养——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等。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一个具有高数学素养的人,外在和内在会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素养的外在表现

数学素养高的人通常都受过系统的数学教育,数学知识丰富,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对数的敏感,能够通过数学进行观察和分析,解决事例中分离出的数学因素,喜欢用数学的观点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人往往给人以精明、干练、富有逻辑的感觉。

(二)数学素养的内在表现

数学锻炼人的思维,数学思维本身就具有客观性、直观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数学思维相对于其他思维,它的精度更高、信度更强,体现了数学思维的客观性。思维本身是抽象的东西,凭借着数学模型、数据的分析等进行分析,可以大大加强它的直观性。用数学方法,不仅可以了解事物的表面,而且可以通过对问题的了解和分析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了数学方法的参与,很容易找到事物本身的联系或问题所在,做出合乎现实的正确决断。数学思维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数学运算简洁的变通性,给我们运用数学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随着数学手段的发展,社会对数学运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二、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表象

小学数学教育是在让学生通过六年的学习,拥有数学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良好的人格修养等。

(一)数学情感

数学情感不仅是指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和兴趣,还指在学习过程中内心丰富的情感体验。数学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数学情感来自学生对数学内在美的追求,来自数学本身理性精神的体现,来自探索中对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的体验。数学情感在于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数学世界相互交融并产生联想与想象以及共鸣的道德体验。

(二)数学精神

1.求真,拥有数学的理性头脑。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实验、探索发现、争论分辨、抽象概括,能使学生学会数学思维。

2.尚美,分享美妙的数学世界。数学的世界充满了美――数学规律的优美、解题思路的简洁、观察视角的独特、探索过程的一波三折、不同方法的殊途同归、问题结果的出人意料,可以让学生获得数学美的体验。

(三)数学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数学结构化思维,就在于引导他们用尽可能少的数学知识作为基石,不断建构知识结构、完善认知结构,运用结构化思维解决问题。数学模型是根据事物的特征和数量间的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在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历“观察生活问题进行简化―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探索并推理论证―检验―解释―拓展应用”的过程,这有助于他们探索事物间的内在规律。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有助于他们学会观察,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观点解释问题,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数学素养。

三、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重学科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轻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发展的弊端,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新制定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教育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科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今后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一)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1.营造学生数学情感的体验场。

数学情感主要指学生数学学习体验中获得的美感、道德感、乐趣感、实践感和理智感。几何图形的美妙、方法的多元、游戏的引人入胜都能成为他们体验数学的乐趣。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直觉、猜测、实验、检验等实践活动能产生积极的实践感。例如:教学人教版《圆的认识》,课一开始,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提出“圆有几条边?”“为什么说圆是无限正多边形?“为什么很多物品都要做成圆形的?”……一个个问题均来自学生自己的思考,他们乐于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2.开启学生数学学习的探究动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另一方面要善于营造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场所,让学生自主地思考、自主地探究、自发地创造。要通过问题引导,如“你能试一下吗?”“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让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和研究问题。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同一个内容,让他们尽可能地去面对具有现实意义的开放性问题。

3.构建数学学习的结构网。

整体构建数学知识体系,需要引导学生从结构化的视角透过生活现象洞察数学的本质规律。例如:可以以数学整理课的方式在低年级建立分与合的模型,将加法和乘法作为合的模型,将减法和除法作为分的模型。建立“数学整理课教学模式”中的各个环节和心理机制、认知规律之间的基本关系。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重在衔接各模型间的联系。在单个模型的基础上,把相关联的各个模型构建成一个数学模块,接着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整理是载体,模型群的建立是关系,方法链的衔接为要义,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方法结构、数学模型。

总之,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在静态上,要研究其各个要素;在动态上,要研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变化的特征与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应该从小学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工作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