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街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王立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街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王立芹

王立芹

金隅(天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天津300011

摘要:在城市发展中,雨水管理的状况并非一成不变,所以发展越快的城市雨洪管理能力越差,城市就常会发生严重的内涝问题,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有充足的绿地作为支撑,当前我国多数城市存在有防洪抗涝能力不足的情况,在雨水多发期容易有积水和内涝情况出现。因此,海绵城市理念下,必须要提高在街区城市设计方面的重视度,提高街区城市设计思路科学合理性,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街区;城市设计

1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体系

1.1城市设计目标

城市的设计需考虑年径总流量的控制,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设计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城市的开发建设最理想的结果,是城市年径总流量与开发前自然流量相接近。如果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估计城市雨水下渗和减排的总量,适当补充地下水,充分利用积蓄的城市雨水,从而减少水资源浪费。城市街区的设计需考虑场地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重建,在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工作中,应考虑城市的水环境,另外还需考虑城市水生态系统具体承载能力,从而保证水土关系、绿化关系、水陆关系以及水城关系的协调,保证城市设计建设工作的协调发展,注重维护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调节城市气候,建设美好城市环境。

另外,考虑城市空间环境的整体质量,就需要保证在城市设计过程中,避免城市升级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这也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城市设计中。所以城市设计以高质量,高水平的城市空间环境建设作为目标,整合城市绿地、空间、街区、水资源等不同元素,并加以优化,从而将城市空间的舒适性提高。

1.2城市设计原则

首先,要合理的限定水生态红线,从而保护城市的水资源。另外还要统筹调整城市的其它资源,以提高城市生态环保效果为目的,必要时可人为调控,最后,应该保持低影响的开发原则。在城市建设时,应减少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另一方面,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当做城市规划的风向标,从而保证城市生态水利工程中雨洪管理得到良好调控;并且需统筹城市相关流域规划,包括区域、防洪、交通、雨洪等方面的规划。

2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

2.1城市生态空间设计策略

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需要通过对城市具体情况的考虑,并重视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不断完善海绵城市排水体制,优化在实践中的大型绿地空间,促使该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开展更具合理性。具体表现为:

①通过对排水设施的有效设置、排水系统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等要素的充分考虑,将创新理念、丰富的实践经验等融入到海绵城市排水体制形成过程中,使得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方案形成中能够得到有效支持,完善该方案的同时细化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内容,促使海绵城市在实践中可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②为了实现对海绵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提升规划建设方案的潜在应用价值,则需要优化这类海绵城市在大型绿地空间的布局。在此期间,需要对绿地空间的组成要素、海绵功能区的实际情况、城市内涝区分布状况等进行必要的分析与考虑,从而增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大型绿地空间布局合理性,保持良好的规划建设效果。

2.2城市街区绿地景观设计策略

城市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是海绵城市设计中的一个重点项目,绿地自身就具备多重的生态属性,能够有效连接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和水资源,而且绿地的建设,能够有效阻挡城市降水,延迟降雨在地表的积聚时间,也能够削减暴雨的径流。根据有关的研究数据表明,有绿地植被覆盖的区域,可以有效减少地表的径流,而且大部分的地表降水都会被植被拦截,没有植被覆盖的区域,有60%的降水会形成地表径流汇入到下水通道中,当居住区域内的绿地面积增加10%,就能够有效减少地表径流,绿地自身对雨水的径流量可以有效控制。其中绿地还是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重要载体,将绿地与雨水系统开发有机联系起来,可以形成城市中的重要部分。

城市中传统绿地的布局大多出于一种视觉上的美化和城市空间发展的需求,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还是需要优先考虑建筑,对于新建的街区需要注重对原绿地植被的保护和保留,根据建筑的实际布局,设计绿地的形态和选择的类型,注重对降水的有效控制。而且绿地需要布置在一些低洼区域,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存蓄,通常有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通过设置多种形式的绿地,能够实现对雨水的阻挡和控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表径流,建立绿地网络结构,同时还需要处理好绿地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协调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

2.3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策略

在以海绵城市为主导的开放空间设计中,应结合城市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行创建,从而满足城市居民对于城市中休闲娱乐空间的要求。另外,开放空间的设计原则还需要将城市慢性廊道和绿化节点相贯通,做到城市绿色空间,将分散式的空间布局局限在最小面积中,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2.4海绵城市设计阶段性实施标准

(1)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落实,需要设置好建设街区内绿色屋顶和雨水调蓄设施,滞留、蓄存街区内清洁雨水,减少源头径流,延缓雨水峰值出现时间,降低峰值流量,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给予海绵城市更好的发展科学保障。同时,需要将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控制工作落实到位,处理好其中的细节问题,保持城市发展中海绵功能区良好的作用效果,促使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开展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2)在了解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实际情况的前提条件下,为了得到海绵城市所需的规划建设方案,逐渐提升其建设水平,则需要通过对水闸、排涝泵站等设施的合理布置与使用,实现对海绵城市河流水位的有效调控,并预留好蓄纳雨水空间,且在绿地空间的配合作用下,逐渐提高海绵城市发展中的抗涝能力,减少地下水的存在可能导致的灾害发生,实现对海绵城市有效的规划建设。

(3)通过对透水人行道,敷设溢流式雨水管和浸管的配合使用,并设置好植草沟与蓄渗模块,促使海绵城市城区内的雨水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丰富这类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内容的同时提高雨水利用效率。同时,通过对水景的营造、调蓄公园建设等,实现对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水文化的有效培育,从而为其日后的规划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为了增加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技术含量,则需要加强信息技术使用,且在计算机网络的配合作用下,在计算机三维空间中,对这类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并在因地制宜原则的指导下,逐步实现海绵城市科学的规划建设,促使实践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得以实现。长此以往,可降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问题发生率,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升这类城市规划建设方案的实践应用水平。

3结语

通过对这些策略的科学使用,能够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支持,丰富这类城市在规划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因此,未来在促进海绵城市发展过程中,可通过对海绵城市设计建设方面的深入思考,加强有效的规划建设策略使用,从而增加海绵城市设计建设中的技术含量,完善相应的规划建设方案,促使我国在这类城市发展中的规划建设工作水平可逐渐提升。

参考文献:

[1]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街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

[2]邹永俊,梅荣华.探讨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街区城市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8(6).

[3]牛亮.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J].建设科技,2018(4):64-65.

[4]熊林,唐宇,胡小凤.问题导向的天津市北辰区海绵城市规划方法探索[J].建设科技,2018(9).

[5]李俊奇,黄静岩,王文亮,等.基于问题导向的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策略[J].给水排水,2017(8):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