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社区护理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探析

苏鹏,滕彬,莫燕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街道闽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省青岛市266071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间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64例,按照抛硬币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应用社区护理及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3个月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应用社区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社区护理;脑卒中;后遗症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有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在初次发病,且经过急性期的治疗后,有大约7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后遗症,但进行长期(最佳时机为脑卒中后的4-6个月)的功能康复锻炼,能够改善其后遗症情况[1]。本次实验就社区护理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的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间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64例,按照抛硬币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实验组中男性、女性分别19例、13例,最小年龄为49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58.6±2.6)岁;对照组中男性、女性分别21例、11例,最小年龄为51岁,最大年龄为74岁,平均年龄(59.3±3.1)岁;以上基本资料进行组间对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照研究。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临床症状及CT检查均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2)首发脑卒中;(3)病程3个月内;(4)同意加入本次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严重认知障碍者;(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3)恶性肿瘤患者;(4)生活不能自理者;(5)安静状态下即可诱发心慌、发绀等症状者;(6)拒绝加入实验者。

1.3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用药指导、遵医嘱执行护理等。

实验组应用社区护理,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4年建立,截至目前为止建档人数不足3000份,通过对所有档案进行筛查脑卒中,对脑卒中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包括姓名、性别、疾病、建档时间、治疗方法、护理措施等。依据档案中的情况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包括电话随访、上门随访等,定期进行上门随访,为患者创造温馨、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及心理状况,依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需放慢语速,用语简单易懂,确保患者能够了解。讲解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接受现实,应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加患者治疗的自信心。讲述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穿衣、鞋,用筷子或勺子,正确的提取重物的方法等日常生活锻炼。定期了解患者的恢复状况,以便及时调整用药及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及功能恢复,如患者患肢肌力尚可,则可进行散步、太极等运动;如患者患肢肌力较差,则需肢体屈伸锻炼、肢体运动训练逐渐过渡,鼓励患者保持功能锻炼的主动性;如患者有语言障碍,则可鼓励患者主动进行语言锻炼,家属与其进行主动交流,从单字逐渐增加,由简到繁。依据患者的进展,可逐步指导患者通过肩关节旋转器、固定自行车、腕关节旋转器等辅助器材完成难度较大的功能锻炼。

1.4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前及护理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总分100分,日常生活能力越好;通过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运动功能恢复越好[3]。

1.5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应用软件SSPS18.0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应用t检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FMA评分及MB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3个月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FMA评分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后遗症在脑卒中患者中较为常见,其中最长的常见的有肢体麻木、口眼歪斜及瘫痪等,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可丧失劳动力,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多数脑卒中患者均可能在治疗后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影响机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故而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积极的干预,能够最大限度的改善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本次实验就社区护理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

在上述实验中,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FMA评分及MBI评分无明显差异,经过3个月的护理后,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FMA评分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这是由于心理疏导能够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而进行健康教育,首先让患者明白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其次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且在进行功能锻炼时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从而保证患者的患肢功能能够循序渐进的恢复,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应用社区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雪,洪利.延续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8):1352-1355.

[2]沈丽.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3,33(s1):43-45.

[3]郭丽云,田泽丽,王潞萍,等.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7):64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