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的科研素养与个人专业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1-11
/ 3

优秀教师的科研素养与个人专业发展研究

付丽萍

摘要:在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新时期,优秀教师的品质越来越突现在个人的科研素质上。“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理论的提出,体现了现代教师新的工作职能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自觉反思、探索教育现存的问题,以及创造性地开展教育革新的工作能力。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现状,提出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中科研素养提升的要求,并着重对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方法给予指导。

关键词: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科研素养

Excellentteacher'sresearchcultivatedmannersandpersonal

professionaldevelopmentstudy

FuLi-ping

Abstract:Atcreativeeducationandthenewperiodofeducationforall-rounddevelopment,theexcellentteacher'squalitymoreandmoreTonowpersonalresearchcharacterup.Thetheoriesin"theteacherbecomesresearcher"putsforward,bodynownewrequestoftheworkworkingtalentofmodernteacher:Theteacherhastohavetoawareofselftointrospectandthequesteducateanexistingproblem,andcreategroundworkabilitythatopensexhibitioneducationalreform.Thearticlepassestoanalyzetheresearchpresentconditionoftheprimaryandjuniorhighschoolteacherandputforwardateachertowalktheprofessionturnarequestthatdeveloptheresearchcultivatedmannersintheroad'spromote,andemphasizethemethodtoopentheexhibitionteachingresearchworktoteachertogiveinstruction.

Keywords:Excellentteacher;Professiondevelopment;Researchcultivatedmanners

科研素质已经成为当代教师一项基本素质。这既是时代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

21世纪中国教育进入了重大的教育改革时期,新的教育思想、课程理念,先进的教育手段运用必将与传统的教育发生冲突,它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而探索、发现的过程正是教师科研素质提升的过程。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角色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仅是教学者,而且还是指导者、顾问、合作者、学者。教师角色的变化,体现了教师职责逐渐从重视传递知识到激励思考。这些新的职能,均是以科研为基础的。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缺乏应有的学术地位与声誉。一方面是传统教育体制把教师束缚在“知识传授者”的位置上,教师只是听从教育管理者、课程论专家、教科书编撰者的指导,而他们自己的意见则无足轻重,他们的形象毫无专业意义。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所处的工作环境(管理模式、劳动强度、群体科研氛围等),使教师失去了科研的创造性和动力。

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教育界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teacherasresearcher)的理论,即:教师成长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教师成为研究者,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一个旁观者,或被动的执行者,而是教育改革方案与方法的研究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9年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当今,从教师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科研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在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新时期,优秀教师的品质越来越突现在个人的科研素质上。

所以,科研素质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它能让经验型教师逐渐成长为研究型学者。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应该即是教育教学能手,又是教育教学专家。

教师的科研素质主要包括:科研意识、科研知识、科研能力、科研精神四个方面。

一、对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普遍缺乏教育科研的意识。多数教师认为:只要教材熟悉,教学技能娴熟,课堂教学经验丰富,就是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把科研看做是科研人员的事。

2.以工作繁忙为由,不愿参与教学研究,对科研有畏难情绪,认为很深奥。教师只是在要评职称时,才临时抱佛脚地写点论文。

3.不了解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平时积累太少,科研水平不高。因而造成课题层次低,课题成果变成经验性论文或工作总结。

二、教师应如何提升自身的科研素质?

1.教师可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2.把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与科研结合起来,自觉地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和解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对教育现象的洞察能力。教师每天工作中遇到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问题,都属于教育科研可能研究的对象。从这一意义讲,教育和科研是不可分的。

3.与专家、同行交流,拜师观摩,采取“引、带、压”做法,促进教师走向科研成才之路。

4.以训促研。将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列为科研与教研问题,在培训中促进教师科研工作的开展。教师科研的开展过程,就是科研能力获得形成的过程。

5.充分利用科研课题组资源,让大家的思维得到相互激发,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介绍并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的基本知识

教育科研素质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基本条件,要做好科研,还应了解教育科研的步骤、掌握科研方法,下面将从这几方面叙述。

教育科研的步骤:

教育科研工作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①选择课题②制定计划③搜索资料

④进行实验和论证⑤撰写报告或论文⑥鉴定研究成果

1.课题的选择

科学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能否在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把它设计为研究课题,这是整个研究过程开始的关键一步。因为选定了课题,也就决定了教育研究活动的方向、价值和可行性,直接关系到教育科研工作的成败。课题选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教育科研课题实质上就是教育问题,但并不是任何教育问题都能成为教育科研课题。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应该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①价值性考察一个课题的价值,主要看它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理论价值是指课题对于检验、修正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方面的作用。而应用价值,是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及成果将可直接运用到教育实际中去,具有指导教育实践的意义。如:“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就是应用价值。对于中小学的教育科研者和教师,应该根据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优先选择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最迫切解决,最关键性的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科研是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因而实践价值是第一位的。

②前瞻性课题涉足的领域要能达到填补学术空白,或有创见、有应用前景的研究。课题即要体现时代感;又能把握未来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如:“现代基础教育与农村社会发展。”

在选择前沿课题的过程中,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快。

③明确性教育问题必须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和任务。一个明确的课题,能清楚地指明研究对象、确立研究主题。如:“单亲学生的心理障碍及消除方法”,它指出了研究对象是“单亲学生”,研究主题是“心理障碍及消除方法”。这就使整个研究方案的设计、实施及成果鉴定都方向明确。

④可行性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应当具有开展研究的可行性,课题要充分考虑所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如:研究者个人的知识、经验、能力,课题组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因素。不同的研究者可根据自身条件选题。教师如能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研究学生为切入点,那么课题即有实践意义,又易于实施。

⑤特色性对于比较热门的选题,不能盲目跟风,要有新异、有创新。如:“关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之类的选题很多,我们可从新的角度,提出“中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可以从“厌学”的原因研究,找到兴趣培养的有效途径。)

2.制定计划

科研课题选定后,就要开始对科研工作的框架进行设计,通过制定计划明确科研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3.收集资料

科研资料的收集要以研究的课题为中心,带着明确的意向检索、查找真正有用的资料。

资料来源有:自己教育实践中获取或积累的第一手资料,如:教育教学案例、计划、方案、总结、条例制度等;图书馆查阅的资料;会议交流的资料;问卷调查信息资料。

资料收集全后,还要进行整理(审核、分类、汇总),在整理的基础上再进行资料的分析(统计分析、逻辑分析、理论分析)。

整个工作程序就是理论思维水平提升的过程。任何一项课题研究,都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通过学习运用这些资料,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从宏观上指导自己的研究,使研究具有相应的理论高度。

4.进行实验和论证

按照设计的研究方法开始进行试验和论证,这是教育科研实施的主体阶段。

科学研究的成效与研究方法的使用是分不开的。恰当的研究方法能够事半功倍。因此,在课题设计过程中,正确设计课题研究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情。为了正确选择研究方法,应注意:

①熟悉和掌握各种常见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有一些常用方法,如文献研究法、理论演绎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色和长处,也各有使用规范和技巧。在选择研究方法之前,应认真钻研、努力把握各方法的精髓。只有真正掌握好这些方法,才能从容驾驭这些方法,使其服务于课题研究的需要。

②注意研究方法的实际效能。在科学研究中,内容决定着方法的使用。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课题,对方法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理论性课题常常离不开理论演绎、文献分析、历史研究等方法,有的理论性课题还要开展实验研究;而实践性课题则更多用到调查研究、个案研究、观察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实践研究等方法,当然,实践性课题也需要基本的文献研究和理论思考。在选择研究方法的时候,要从解决问题需要的角度来考虑研究方法,同时还要考虑研究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所处客观条件等。

③要注意多种研究方法的组合。只有多种方法综合地使用,才能取长补短,发挥各种研究方法的整体优势,从而提高成果水平。

5.撰写报告或论文

①根据不同研究方法所获得的资料,可形成多种多样的成果,如:研究论文、专著、资料汇编、研究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试验报告、教育行动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报告)。

②课题完成后,还需要写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是科研的总结性材料,是课题评价、验收的重要文本。

结题报告一般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

概括:课题级别、下达文号、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组的组成、主要研究步骤、方法、时间等。

方法: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如何推广科研成果等。

结果:研究所取得的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和运用成果。

评价:研究成果的价值、存在的问题、研究工作的建议等。

6.鉴定研究成果

专家评审团将根据所报研究成果、各类研究资料、结题报告等相关材料进行审核、评价,确定是否符合结题要求。

结题的基本要求:评定成果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或解决了某种实践问题,或在某领域产生实际效应。即: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体现。

四、学做科研的几点建议

1.选题贴近学科教学实际

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所进行的研究不同于教育专家进行的研究。无论是从知识背景,还是从所从事工作的特点来说,从教育实践中选题,从事实践研究应该是最明智的选择,中小学教师对自己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及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进行研究,形成的研究成果可直接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率。关注现时的教育现象、关注学生的发展,研究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这是中小学教师作为“行动研究者”进行教育研究的根本特点,也是中小学教师选择教育科研课题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2.科研从小的课题做起。

研究课题的范围越大,往往会使科研迷失方向。从小课题起步是一种好的策略。比如,“探究性学习→英语探究性学习→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这四个课题中,很显然,最后一个课题的研究做起来就容易了。

现代教师在经济、科技、知识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要不断追求创新,才能适应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学习并掌握科研方法,有助于教师更新知识、发展职业能力。积极开展科研实践,可以克服教师职业性倦怠心理,有利于教师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无私奉献、敬业乐群的职业精神。教师应参与教育研究,每个教师都应成为教育实践与研究者,让教师的科研热情与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潘海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湖北.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2]张维仪.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透视.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