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教学管理制度的几点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对传统教学管理制度的几点反思

张爱民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反思;评价体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启示

作者简介:张爱民,任教于陕西省岚皋县岚皋中学。

自2007年9月全省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教育面临着一场新的变革,它的意义不亚于恢复高考,从某种程度上说,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目前,广大师生正经历着这场变革所带来的阵痛,因为我们毕竟沿用了几十年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许多落后的、机械的东西还依然禁锢着人们的思维。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一番反思,以利于新形势下高中课改早日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传统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评价体系不当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是以教学质量为标准,教师的职责就是把教材吃透,然后咀嚼,再喂给学生。衡量一个教师水平高低,唯一标准就是成绩。这种评价标准势必扼杀了教师的创作空间(这里不单指写作),教师仅仅只是一个“传声筒”,几乎没有自己的思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长期钻研教材,并以牺牲学生的天性为代价,每个教师都可以成为应试教育的“高手”。真正有独立见解,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又不得不面对“升学质量差”这种尴尬现状。所以这种评价模式是传统教学管理制度中的最大毒瘤,此毒不除,新课改不可能得到真正落实。

与此相对应的是,教师也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自身教学水平的标准。教师谨奉先贤之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恨不能把平生所学全部传给弟子,学生只是一个学习的机器,他唯一可做的事就是“接受”,学生象一个容器,不停地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填充”。现在的学生能提出疑问的越来越少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教师已替代了他们的思维,社会越来越进步,科技越来越先进,而我们教出的学生却越来越低能。试问,这样的教育真正能起到培养人才的作用吗?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哪里?有朝一日,当他们步入竞争激烈的社会,他们只能是失败者,那样的话,真正是教育的悲哀。

2.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表现在:

(1)德育的缺乏。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学生唯一的要求是考上大学,高考成了一个高中生三年唯一的目标,作为一名青少年,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养成和树立的关键时期,而我们的教育却一味地填充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成长,这种教育的后果是,一大批人没有了信仰,甚至没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高中教育长期以来并没有真正贯彻执行“德育”教育的一系列措施,也许在短期内,看不出德育缺乏后留下的后遗症,但十年、二十年之后,我们必然会为此付出代价。

(2)学生缺乏个体思考的空间

在学习中,老师“细嚼”、学生“慢咽”,知识已经被细化,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思辨。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越来越差,而且也养成了一种依赖思想。凡是出现问题,更多的是依赖老解决,不是学生不愿去思考,而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空间,乃至学生的思维空间日渐萎缩。

(3)学生缺乏施展个性的空间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孤立的、被动的、机械的。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知识储备有了,思辨解析的能力却退化了。教师苦教、学生苦学,青少年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作为青春期的学生,他们精神压抑,思想颓废,心灵孤寂,内心脆弱,我们完全忽视了教育教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施展,个体的素质得不到提高,丰富多彩的课余时间被夜以继日的补课替代,坦诚热烈的讨论被繁冗拖沓的说教替代,中学生失去了展示自我才能的舞台,他们被拘限在教室之内,不需要有异样的思维,不需要有创新的设计,他们只要拼命地接受即可,长此以往,我们培养不出“德、智、体、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样的教育模式实在令人堪忧。

(4)学生缺乏了解社会、增长见识的窗口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非常狭窄,基本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切生活的重心是学好几门功课,而对于社会这本大部头著作从不过问。传统的教育模式隔断了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我们的学生缺乏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终究只能做一名书呆子,这与当前我国提倡创新鼓励竞争的国情是不相符的。

二、解析病因

上述两点弊病,究其原因很复杂,但造成这些弊病的根源还是现行高考制度。自从七八年恢复高考以来,国家选拔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通过高考选拔人才的这一制度也确实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深刻而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制度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现阶段“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途径又是扼杀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了。

因为高考制度的存在,所以普通高中只能在这个“指挥棒”下奔走,质量就成了一个学校生存的唯一资本,上至政府、下至老百姓,所有人都关注高考、关注质量。因此,高中的教师和学生必然承担着巨大压力和责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能是成绩了,我们不能抱怨学校,也不能抱怨教师,只要高考制度不废除,上述弊端很难彻底根除。根据最新消息,对于是否取消高考这个敏感问题,教育部已派出专家组赴各省市调研考察,结果是,由于缺乏诚信机制,至少十年内高考制度不会被废除。因此,现阶段仍将继续沿用高考模式,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一种新的、更科学、更公正公平的模式必将取代现行高考制度。

三、对“新课改”的几点启示

当我们看清了传统教育管理制度的种种弊端之后,应该清醒地从中吸取教训,在面对高中课改这一新生事物的时候,尽量避免重蹈覆辙,我认为应该在教学管理中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

对教师的评价不能单以成绩为依据,应该鼓励创新型教学教研活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一名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而不是成为一种权威、一种符号。因此,我建议可从教学管理制度中更多地体现教师科研能力以及课题开发能力,把课堂变成科研开发的前沿阵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力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只要教师角色转变了,那么受益最大的就是所有的学生了,教师的思想解放了,学生的素质就会提高,全社会如果都能达成共识,那么我国教育复兴之日可指日可待了。

2.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不能把课堂仅仅放在教室里,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实践、去创新,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自我创新的能力,使他们具备多种能力是学生一生最为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把教育目光放长远些,不要死盯着高考不放。其实学生中很多优厚的人才乃至天才被我们埋没了,现行的教育制度应该是发现这些人才、引导这些人才,而不是摧残他、坦没他。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冷静地考察一下欧美各国的教育制度,其中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

教育乃一国之根本,教育兴则国家兴。我们热烈期盼的“高中新课程”已经来临了,让我们在这一历史际遇面前沉着冷静、不骄不躁,去弊除兴利,奋然前行!我相信,新的教育管理制度会越来越完善,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在“新课改”中取得丰硕成绩。

作者单位:陕西省岚皋县岚皋中学

邮政编码:7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