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学生作文能力低的原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3

小学中段学生作文能力低的原因及对策

郭一勤

小学中段学生作文能力低的原因及对策

郭一勤

(泸州市龙马潭区下大街小学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提高小学中段学生作文能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为了寻求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之路,振兴作文教学,我对小学中段学生作文能力低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探索:

1.小学中段学生作文能力低的原因。

1.1对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程序,缺乏整体规划。

1.2写作训练起步晚。

1.3课堂教学结构陈旧,质量不高。

1.4从作文的量来说,写作训练的次数少。

2.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2.1小学作文训练要整体规划,采用划段分步。

2.2低段作文启蒙训练要有目标。

2.3中段读写训练要有重点。

2.4明确中段写作能力培养要求,运用中段作文训练法。

2.5紧扣每单元作文内容及方法暗示去阅读、写作。

2.6教师在中段作文教学上还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寻找效率;振兴作文;探索原因;采取对策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几年来,看到同行们都十分重视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提出“振兴作文教学”的口号,我受到启发,想到:万丈高楼从地起,应该认真去寻求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之路。为此,在区教研室和学校课题研究组的直接领导下,我对小学中段学生作文能力低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探索,通过实践,我在教学中有以下认识:

1.小学中段学生作文能力低的原因

目前,有的中段学生在写作水平上与九义教材要求存在着差距,表现在言之无序,内容空洞,用词贫乏,语言呆板,表达能力较差,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抄袭现象。

归纳起来,大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对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程序,缺乏整体规划。

各年级的作文多是盲目的,对每个年级、每个学期的写作重点、训练目标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年级间的写作训练也没有很好地衔接,一般只按教参行事。

1.2写作训练起步晚。

一、二年级只重视识字学词教学,忽视了说话写话能力的培养。

1.3课堂教学结构陈旧,质量不高。

尽管改革大潮对教学有所冲击,但没有根本变化。不管哪个年级,也不管指导什么题目,其程序总是“命题一写作一批改一讲评”的固定模式。4、从作文的量来说,写作训练的次数少。每学期的八次作文敷衍塞责,真正得到训练的次数就不足八次。

2.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2.1小学作文训练要整体规划,采用划段分步。

为了深化课题的研究,保证作文教学效果,小学作文教学要坚持整体改革和分步训练,依纲扣本安排计划,进行划段分步教学。下面将小学作文教学分作三个教学阶段和六个训练步骤:

“三个阶段”即:

(1)启蒙教学阶段,主要是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写话练习,使儿童学会自觉的有意表达,学会认真组织语言,把话说好、写好,为中年级作文打好基础。(此阶段是一、二年级实验的内容)

(2)片断教学阶段,主要是指导中年级学生在掌握写几句话或一、二段话的基础上,学会叙述一个情节,描述一个片段,记叙一件事,描写一个人,为篇章训练打好基础。(此阶段是三、四年级实验的内容。)

(3)篇章训练阶段,主要是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篇章写作基本功,综合运用写作技巧,逐步达到独立作文,达到小学毕业生的作文要求。(此阶段是五、六年级实验的内容。)

以上三个阶段的相应分工,为完成小学阶段作文教学服务,三个阶段的教学分六个步骤进行。“六步”是:

低段:作文启蒙训练

(1)说话训练(着重在一年级)

(2)写话训练(着重在二年级)

中段:作文片断训练

(3)片断训练(着重在三年级)

(4)段到篇的过渡训练(着重在四年级)

高段:作文篇章训练

(5)篇章单项训练(着重在五年级)

(6)篇章综合训练(着重在六年级)

以上每一步里又有若干个基本功训练项目,通过一步步由低到高的教学,去完成整个小学作文教学任务。

2.2低段作文启蒙训练要有目标

我班低段作文启蒙训练的目标是:攻下“直呼”音节关,借助拼音提前阅读、说话;重视培养识字、学词、学句的能力,加强字组词、词造句的说和写;加强表达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抓学生听、说、读、写起步作文;突“看写’’训练和“说写’’训练,开展课余写作兴趣活动;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这样两年实验下来,加速了儿童智力的发展,为小学中段作文训练做好了铺垫,为低段过渡到中段作文减缓了坡度,分散了难点,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打下说写基础。

2.3中段读写训练要有重点

配合新教材,我尝试着在中段读写训练中抓了十六个重点。下面谈谈中段有哪!6个重点训练项目:

第五册读写训练重点四个

①理解词语的方法(读)

②写话用词准确(写)

③读懂一句话(读)

④把句子写通顺(写)

第六册读写训练重点四个

①注意句与句的联系

②怎么说就怎么写

③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④把一段话写清楚

第七册读写训练重点四个

①练习给课文分段

②留心周围的事物

③归纳段落大意

⑤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

第八册读写训练重点四个

①一边读,一边想

②一要真实,二要具体

③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④注意段与段的联系

第五、六册读写训练重点,体现了中年级初期的特点。第七册、第八册的读写训练重点,体现了承上启下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读写训练项目,也是十分重要的读写训练阶段。在中段16个读写训练中,有8个是写的训练,要把握住每个写的训练项目,一步一个脚印地落

实,随着年级的升高,使作文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要明确中段写作能力培养要求,运用中段作文训练法

写作能力培养要求

三年级

①用一段话写景、状物、叙事、记人

②学习写简单的日记

③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四年级

①学习用一、二、三段话写景、叙事、状物、记人

②清理段落错乱的短文

③学习缩写、扩写、书写

作文训练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中年级主要是进行“说话训练法"、“片断写作训练法”、“内容具体法”的训练,这三项基本训练为高年级的篇章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是中段作文训练法,供在中段作文教学时参考:

①说话系列训练法

训练要求

(1)看图说话(6)操作介绍说话

(2)观察说话(7)自我介绍说话

(3)交流信息说话(8)评论性说话

(4)讲述故事(9)辩论答问说话

(5)创设情景说话(10)口头作文

②写段训练法

(1)理清顺序一时间、空间、事情发展、事物特点。

(2)注意结构一总分、并列、因果、递进(承接)等。

(3)突出特点一用重点词句写出要表达的意思。

(4)用词准确一选用恰当的修辞和表达方式。

(5)内容具体一用数字、比喻、联想等写具体。

(6)语句通顺一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③内容具体法

(1)数字法(2)比喻法(3)拟人法(4)联想法

(5)故事法(6)列举法(7)转述法(8)间接法

5、要紧扣每单元作文内容及方法暗示去阅读、写作。

以小语第五册单元作文内容及方法暗示举例:

单元一:看图写人(可用承接段式)

单元二:写家务劳动(可用承接段式)

单元三:说小物件(可用总分段式或因果段式)

单元四:写景物(可用并列式或总分段式)

单元五:说游览写一事(可用承接式)

单元六:写人外貌(运用总分段式或并列段式)

单元七:写静物(可用并列段式)

单元八:写活动(可用承接段式)

按大纲要求。第五册作文要教给学生连词成段的方法,构段规律的渗透有助于此训练的落实,也为六册自然段的正式训练打下基础。因此,在第五册的语文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在读段中初步领会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从而能抓住段的主要意思。让学生获得一些构段规律。《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段,在训练时告诉学生:树木、积雪、小鹿……形成并列关系,全文春、夏、秋、冬也形成并列关系。写作时特别是写景(如本单元安排的作文)就可运用此种段式。第五册中除了并列段式外,还有几种典型段式,如:总分段式,《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总写“鸟的天下”,分述海鸟多、鸟蛋多、鸟粪多。承接段式,一种是按事情(时间)先后顺序承接,如《做风车的故事》第三自然段,一种是用顺序词承接,如《师生情》课后第3题所列段式;因果段式,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自然段,一、二句写“五光十色’’是果,三句写海底“高低不平”是因,是先果后因。第五册的作文“写一段话”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获得一些构段方法,在写时运用起来更会得心应手。第6—8册以此可以类推去具体落实作文教学。

6、教师在中段作文教学上还应采取的对策。

1)学专家名师的教学,补自己的不足。

我们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和教学专业素质。多学习如:高原等人的“作文三级训练”,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李吉林的“作文情境教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中的“整体性作文’’,肖桂林的“多媒体作文”等实验,这些教育界的名师在作

文训练的内容、形式、方法、途径、序列、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我们要取人之长,探讨出适合本校本班特色的作文教学程序。

(2)引导中段学生过好“二关”。

①过“怕”作关

一、二年级己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从“写一句完整的话”到“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虽为中年级写段训练打下了基础,但毕竟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比较差,初学写段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急于进行作文技巧的训练,而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如“悄悄话”、“心里话"、“想说的话”、“老实话”之类的,让学生先说后写。叶老指出,学生作文应该是“我手写我心”,“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教师要告诉学生:作文就是写话,就是写一段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这样,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进入写作情境,害怕作文的心理自然会消除。待学生有了写作兴趣时,再进行构段方式的训练,就会水到渠成。

②过“愿’’作关

三年级到四年级,在作文训练上有一个过渡阶段。为了适应过渡期的教学,教师可在写段训练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继续进行写段训练。只不过要求高些,由写一段话增加到两段或三段,乃至更多的段。段与段之间要有内在联系,并指导学生写好过渡旬、过渡段。学生消除了对篇的畏难情绪,知道了连段成篇的操作程序,他们就会愿意连段成篇。教师要抓住时机,给予充分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过好愿作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提出“真实、具体、有条理"的要求,加强训练,逐条落实,为五、六年级的作文训练打下牢实的基础。

(3)学习课文,要注重读中学写的渗透性。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凭借,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都来源于教材。教材中的多数课文都是名篇佳作,经过编者的精心选编,具有发展思维和语言、开发智力、指导写作等多方面功能,因而教师在教学时,要选准教材的读写结合点,探索出该篇课文写的侧重点,

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读写结合是理解语言与运用语言的有机结合、相互贯通的一种训练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了特殊的句式、重点段后,可立即让学生进行说话、写句、写段的训练,打破读写训练的滞后性,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如:学了《小珊迪》后,可以让学生把小利比后来生活的情景写出来,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学了《五彩池》后,可让学生学会用比喻句,在此基础上,以“家乡景物,,为内容写一个片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学了《小池》等古诗,可指导学生将古诗‘‘翻译’’成一段话,学生既能进一步感悟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洗炼美,又能在兴趣盎然中说话写话,从而收到一箭双雕之效。又如:学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后的练笔,假如我们选定“辣椒’’这种植物,除了从形、色、味上去思维,还可以从种类、作用上去区分,有的还注入“声”,亦可以渗入自己的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辣椒的赞美,反映热爱家乡、四川人民热情好客、奉献等等。这样把读写结合起来,以读促写。

(4)改革作文训练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改变一味老师讲,学生写的作文训练模式,多形式训练学生作文能力。

①班上可成立小喇叭小队、小记者小队,要求小记者们每周收集一则有意义的新闻(教师训练学生收集素材),每周利用一节早读课召开。•新闻发布会”,老师表扬奖励优秀“小喇叭”、“小记者”。

②成立周刊报社(学生办手抄报)由学生组稿,每周星期一开展手抄报比美活动。

③办好板报月刊。

④前排的同桌和后排的同桌四人成立优秀作文评选组,让学生先白评后他评或互改互评。

⑤上好作文赏析课,提高学生评析和欣赏文章的水平。

⑥和第二课堂结合,进行作文训练。教师可在教材规定的训练项目的基础上,适当拓宽训练范围,可给学生介绍如何记读书笔记(找佳词佳句等)如何写班队活动、假日小队活动记录,如何观察(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如何选择材料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演讲赛、专题辩论会、根据童话和寓言编故事、自编自演课本剧等,活动后让学生趁兴作文,从而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⑦开拓生活源泉,有意使学生留心观察,写观察日记。比如:春天,到果树园和游览地观察,熟悉“蜂飞蝶舞春意闹”和“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自然风光,了解“春雨润物细无声’’和“微风燕子斜”的美妙意境;夏日到池塘看荷叶、荷花,听蛙鸣,想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的艺术底蕴;到了秋高气爽时节,观察红高粱、玉米棒、果园、秋收田间忙的田园生活;冬天组织学生欣赏“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雪景,体会堆雪人、打雪仗的愉快心情。还可以通过开展“爱校爱班行动”、‘‘雏鹰争章活动”、“文明用语讲演”、“家务小巧手”、“瞻仰烈士墓”、“助残帮老”、“手拉手”、“我是泸州I小卫士,,等活动,让学生在愉快、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信息,表达对事物、活动的感想,从而提高观察、口述、写作能力。

(5)杜绝抄袭现象。

为了丰富学生课外阅读知识,我要求学生每周至少看二至三篇课外读物,并勾出佳词佳句。我允许学生在写作时参阅作文读物,恰当运用课文、优秀作文上的佳词佳句,但严防抄袭作文。当前社会上流传各种。。作文精品’’实在是有鱼目混珠、粗制滥造之嫌。如果任其抄袭他人作文,非但不能提高写作水平,还不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综上所述,通过实践证明:教师对小学中段学生作文能力低的原因及对策有所认识,在低段作文启蒙教学时就会努力达到低段作文目标,在中段作文教学时就会对症采取对策提高中段学生作文能力,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效果,为高段作文训练做好铺垫,为素质教育

打好坚实的作文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2]创造的儿童教育《陶行知全集》第四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版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中国当代教育思想文献》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6]《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2001版

[7]《新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2003年版

[8]《走进新课程》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收稿日期:201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