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黄有芬

(重庆市人民医院重庆40004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9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有所下降,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上升,且研究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饮食、用药及遵医嘱依从性较对照组均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与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228-03

糖尿病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机制复杂且诱发因素较多,主要表现为:消瘦、多饮及多食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降糖类药物对糖尿病进行治疗,虽可达到一定治疗效果,但由于长期治疗易让患者产生抑郁、焦虑及抵触等负性情绪,加之对疾病缺乏专业知识,导致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逐渐变差,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2]。本研究对4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旨在为老年群体治疗糖尿病寻找更为有效、全面的护理方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47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3)年龄介于60~90岁之间;(4)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疾病;(2)伴有严重传染性疾病;(3)伴有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4)伴有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对照组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67.32±3.26)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5.38±1.25)年。实验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62~89岁,平均年龄(66.61±3.47)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5.13±1.23)年。两组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措施:保持病房通风良好、干净整洁,并定期实施宣传教育,让患者对疾病的控制及治疗有一定了解,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因患者均为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所以要经常提醒用药,避免患者漏用药。在患者出院后,嘱咐患者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常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治疗后不良反应的产生。实验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方面具体措施如下:入院后,即可对患者开展全面性及细致性的健康教育,包括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并向患者讲述用药方法、剂量及降糖饮食等;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要依患者与家属的文化程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避免产生沟通困难情况,同时将医院环境、布局、制度、入院相关事项、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等情况也告知患者。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患者入院后难免会有焦虑、抑郁及恐慌等负性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帮助患者消除这些不良情绪,告知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平时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倾诉不良情绪,同时对患者多疏导与安抚,尽可能满足患者一些合理的要求,让患者觉得自己虽是病人,也没被冷落,以此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长期用药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此时护理人员要有耐心地向患者讲述用药偶尔产生的不良反应属于正常现象,同时积极帮助患者处理不良发应,在患者身体较不舒适时,谈一些比较愉快的话题以转移其注意力,最大限度地避免患者因此表现出躁动不安、易怒等不良情绪久久难以消复。对于拒绝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告知其目前采用的胰岛素笔,针头不仅细,而且短,注射时基本无疼痛,使其可以接受并大胆使用。及时纠正患者不规范的用药方法,对擅自增量、减量甚至停药的患者采用委婉的言语进行教育指导。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DS、SAS、生活质量评分(由本院两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采用自拟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评价,包括心理健康、社会关系、躯体健康、情感职能4个方面)及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包括饮食、用药及遵医嘱依从性3个方面)。SDS、SAS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x-±s)表示,具体方法为:两组干预前后SDS、SAS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以t检验;两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以百分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SDS、SAS评分对比

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有所下降,实验组下降程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上升,且研究组上升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2型糖尿病属于一种临床常见代谢性疾病,在老年群体中患病率较高且逐年递增,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4]。近年来,临床有研究指出,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近年来,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被逐步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5-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有所下降,实验组下降程度更大;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上升,且研究组上升更多;干预后,研究组饮食、用药及遵医嘱依从性较对照组均更好。表明采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显著减轻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因年龄较大,多数患者文化水平较低而且对糖尿病缺乏专业知识,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与专业知识讲解,让其知晓糖尿病发病原因、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及用药方法等,并及时纠正患者不规范的用药方法,比如:擅自增量、减量、更换药物甚至停药等,进而提高患者用药水平与遵医行为,同时鼓励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7-8];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遭受疾病折磨,难免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在此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耐心疏导,并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患者在出现不良反应时往往较为痛苦,此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一些较为轻松愉快的话题,巧妙转移患者注意力,以减少不良反应带来的痛苦[9-11];当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及家属用药方法,因患者均为老年人,其中很大部分记性不是很好,所以让家属督促患者用药,切勿忘服、漏服,以此达到最高服药效率,对患者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12]。

综上所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与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雅红,倪贤杰,缪红英.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合并Lisfranc损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6,28(06):78-80.

[2]缪初蕾.综合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6,38(01):61-63.

[3]高红鹰,邹菁,田坤,等.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1):1639-1642.

[4]戴晓岚,温文华.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02):309-312.

[5]万霞,陈明珠,姚孝娟,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10):740-742.

[6]袁红,赵桂芬,王小霞.优质护理在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z2):391-392.

[7]马磊,樊鹏侠,石兴民.配偶同期系统心理干预对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的中青年2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6,11(05):573-577.

[8]王亚梅,梁东,陈小玉,等.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05):684-687.

[9]李晓静,齐红梅,杨义娟,等.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06):240-241.

[10]姜艳玲.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06):228-23.

[11]吕晓静,张趁儒,王郡,等.对糖尿病足合并抑郁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06):688-690.

[12]周莉,张莉莉,吴慧.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09):1862-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