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分层次教学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1

实施分层次教学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于文波潘爱华

于文波潘爱华

(安丘市教研室,山东潍坊262100)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次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二、“分层次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从学生厌学、失学现象,看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面对学生厌、辍学现象,学校进行了周密的调查与分析,原因有三点:一是学校总是以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进度对能力、知识、兴趣各异的学生进行施教,从而削弱了教学的针对性,这种“大一统”的教育模式是学生厌、辍学的基础原因。二是统一的教学模式忽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使学生产生一种现在的学习对从事未来的社会职业没有直接作用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科的知识学不懂、弄不通,逐渐失去学习信心,从而导致厌学、辍学,这是学生厌、辍学的基本原因。三是到了初中第四、五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好、中、差分化越来越明显,教学模式仍旧不变,中差生难以适应,他们觉得似乎受到冷落,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这是厌、辍学的根本原因。

2.从学生的主动发展,看分层次教学的重要性

人与人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区别,而且表现在其身心成长与智能发展的后天条件有区别。因而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教师往往忽视这种差异,并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喜欢成绩好的学生,排斥成绩差的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成绩好的学生,而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得不到发言的机会,坐冷板凳,从而挫伤了这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分层次教学不但能有效地解决厌、辍学问题,而且保障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力,并且给他们均等的机会,促使每个人都能依靠自身条件,发挥自身潜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措施

1.实行分层次教学,变统一的教学内容为不同层次的内容

经过我们的调查和分析,初中二年级下学期是学生成绩分化面和程度最容易扩大的主要时期。在初中二年级下学期把学习难度较大的两个学科,即代数和英语分别分成“A”“B”两个层次进行教学。学习有困难,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参加“A”层次学习,其他学生参加“B”层次学习。A层次的教学由学校根据统一的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度慢、难度小、讲得细、练得多,让学生掌握初中阶段的基础知识。参加B层次学习的学生,仍使用原教材,并按统一的教学计划规定的进度进行学习。这样既调动了成绩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调动了成绩的好学生的学习创造性。

2.实行A、B分流,变固定的班级授课形式为学生自由流动的学习体制

分流的标准和依据不是考试成绩,而是根据学生自己学习的实际水平。掌握选择权力的不是家长和教师,而是学生本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学习兴趣和接受知识能力,分别选择代数、英语两个学科符合自己需要的层次。选择参加A层次学习的学生,在头两周试学后还可重新选择,还允许参加原班的B层次学习。在上数学、英语课时,参加不同层次学习的学生主动“流”向不同教室,上完课后再“流”回原来的班级共同参加其它学科学习。以原班级为基础,有分有合。这种“流动”学习形式实际上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在学习上还学生一个自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人格上还学生一个自尊———真正感到在学习面前人人平等。

3.掌握学生层次,精心设计教学案

实施分层次教学,必须分层次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和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对教学内容适度调整。如补充过渡题,简化例题,精选层次题,构思拔高题。确定传授知识的起点、峰点和梯度。起点针对差生的起步而定,峰点是冒尖生可望达到的并非高不可攀的知识高度。梯度是适应差、中、优生各自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所确定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如同三级台阶那样,由低到高自然衔接,有其过渡性和可攀性。精心设计教案,立足教有所别,学有所得,推敲教学细节,优化教学程序,充实丰收因素,预想教学效果,选定最优教学方案。

四、“分层次教学”的初步成效

一是学生热爱学习,成绩提高。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学困生的学习目的、态度、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绩有明显的提高。“分层次教学”是解决控制流失学生的重要途径,增加了分层次教学的社会效应,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二是通过分层教学,不同学生得到适当教育,这完全符合普及义务教育性质,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