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主题式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方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1

“飞花令”主题式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方法探究

葛苗

山东省青岛高新区汇海小学26611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经典诗文蕴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特质,传承、发展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不仅能够提升国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更能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国优秀的古诗文意存高远,古诗词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文化底蕴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之下,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更多地担负起传承中国文化、传诵经典诗文的重任,让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智慧宝库得以源远流长。因此,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并探索学生乐于接受的经典诗文诵读策略,让他们爱上诵读经典、学会诵读经典。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探究了“飞花令”主题式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法,在我班进行初步尝试并初见成效。

“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本文的“飞花令”主题式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方法是指以一个主题串起多首古诗文,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经典诗文的搜集、梳理、诵读和鉴赏。这些“飞花令”的主题可以是一个高频字、一个常见的事物、一个传统节日或者一位作者等等。这种“飞花令”主题式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方法受启发于《中国诗词大会》中“飞花令”的比赛形式,选手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背诵多的选手即为获胜,这种方式简单易操作,又具有趣味性,深受参与者的喜爱。

我在课堂中,也尝试了这种“飞花令”主题式经典诗文诵读的方法,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古诗文中的高频词,如“春”、“月”、“风”等,让学生自己搜集含有这些字的古诗文,进行诵读和鉴赏。当然我还将“飞花令”这种形式进行了改良,让学生不仅仅围绕这些高频词进行诵读,还围绕作者、节气、事物等搜集、背诵,这种形式打破了传统诵读的无关联性、乏味性和盲目性,增加了诗文之间的对比阅读,并且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经验的不同、搜集途径的不同、对诗文的背景、内容、情感、价值观等的倾向的不同,学生搜集和诵读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这样,给了学生更为广泛的自由诵读空间,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很高,参与范围也更大了。

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这种“飞花令”主题式经典诗文诵读持续、有效地进行呢?我采用了“三步曲”法,即导读——推进——汇报法。在一个主题开始之前,我会先和学生们就这个主题进行探讨,比如以“苏轼”为主题,我和学生们先就苏轼的生平背景、人生经历以及作品的风格、写法和意境等搜集资料、充分交流,使学生对“苏轼”有初步的了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轼的作品,这是首先要做的“导读”。在学生们充分“认识”了苏轼之后,就可以进行广泛搜集、大量诵读了。在这个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把握“先放后收”的原则,首先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多维度地进行搜集、梳理,这就是“放”的原则,接下来,学生要对搜集到的苏轼相关的作品进行甄选,选择有代表性的、有价值的或者自己感兴趣的进行诵读、赏析并内化为自己的古诗文素养,这就是把握“收”的原则。由于整个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学生既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搜集,又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古诗文进行诵读、积累,所以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古诗文诵读的积极性,诵读的热情自然也高了。

在每个主题进行的过程中,我会及时了解学生的诵读进程以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适时开设“诵读推进课”,帮助学生解决诵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诵读方法的指导。一个主题结束之前,我们会进行诵读成果汇报展示,呈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飞花令”对抗赛、主题辩论赛、小组古诗文展演等,学生很乐于展示自己的诵读成果。还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诵读感受和体会,形成了浓厚的经典诗文诵读氛围。

通过“飞花令”主题式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搜集、梳理、鉴赏经典诗文的能力。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有同伴的探讨,有老师的引导,有思维的碰撞,有成果的展示,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对经典诗文的感受力,包括对创作背景的思考、对写作手法的感悟、对意境的体会等等,有的学生还从中学习了韵律知识,尝试自己改编、仿写等,学生们乐在其中,老师们也能轻松地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能力。

一首首经典诗文不单单是一个个文学作品,它们的背后蕴藏着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内核,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有力保障。大量诵读、积累经典诗文,将它们内化为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核,深深地埋藏于学生的内心,让它们不断生根发芽,成为学生们受益终生的文化底蕴。推广经典诗文诵读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探究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何使学生高效、愉悦地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