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代他汀片和非诺贝特胶囊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阿托代他汀片和非诺贝特胶囊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蒋秀凤

蒋秀凤(辽宁省北票市中心医院循环内科122100)

【中图分类号】R5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5-0078-02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代他汀片和非诺贝特胶囊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混合性高血脂症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及治疗组60例,对照组应用阿托代他汀片(10mg/d),治疗组应用阿托代他汀片(10mg/d)及非诺贝特胶囊(200mg/d),共治疗半年,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的血脂参数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半年后治疗组TC、TG、LDL-C分别下降29%、48%、32%。HDL-C升高23%,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代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血脂症效果明显,疗效优于单用阿托代他汀。

【关键词】阿托代他汀非诺贝特混合性高血脂症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十分明确,血浆总胆固醇(TC),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上,他汀类药物主要降低LDL-C水平,进一步下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使其可达30%,但仍有70%的心血管事件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美国内科医师协会(ACP)[1]与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于2004年发表降脂指南指出:除使LDL-C达标外,力争使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达标对防止心血管事件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我院联合应用阿托代他汀片和非诺贝特胶囊治疗混合性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心内科门诊2010年1月-6月确诊的混合性高血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及治疗组6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1±8.5)岁。治疗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52±7.5)岁。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指定的标准,即血清TC>5.72mmol/L,LDL-C>3.64mmol/L,TG>1.70mmol/L。排除标准:已应用烟酸、华法林、胺碘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影响他汀类药物代谢的药物;年龄>80岁;体重指数≤19kg/m2;肝肾功能障碍者;继发性高脂血症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脂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阿托代他汀片(10mg/d),治疗组应用阿托代他汀片(10mg/d)及非诺贝特胶囊(200mg/d),共治疗半年。

1.3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观察血清TG、TC、LDL-C、HDL-C,同时,观察治疗前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

1.4评定标准显效:达到以下任何一项者,血清TC下降≥20%;TG下降≥40%;HDL-C升高0.26mmol/L。好转:达到以下任何一项者,10%≤血清TC下降≤20%,20%≤TG下降≤40%;0.10mmol/L≤HDL-C升高≤0.26mmol/L。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经治疗后血脂变化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经联合应用阿托代他汀片和非诺贝特胶囊治疗混合性高血脂症半年后,TC、TG、LDL-C分别下降29%、48%、32%。HDL-C升高23%。与对照组比较,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用药改善血脂参数使总血脂状态的达标能力明显高于同剂量的单药治疗。

2.2不良反应评估在治疗半年期间,治疗组的患者均能良好耐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ALT、AST、CK等参数无明显变化。无1例退出治疗。

3讨论

他汀类药物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它阻断了HMG-CoA,使TC的合成减少,同时,增加LDL-C代谢,降低血清中LDL-C水平,升高HDL-C,从而发挥其调脂作用。贝特类药物可以中等程度地升高HDL-C,其升高HDL-C的作用于降低TG有关,且贝特类药物还具有增加血浆脂蛋白脂酶活性及刺激apoA-Ⅰ的合成作用,使HDL-C水平升高。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联合应用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治疗混合性高血脂症可以更好地降低TG,更大幅度地升高HDL-C,更优于单用他汀类药物。目前,在临床上,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合用很少,这主要是由于临床医生担心横纹肌溶解症的问题。关于二者的不良反应机理不清,我们采用二药错开服药的方法,及非诺贝特晨起服用,阿托代他汀夜间服用,同时,严密观察ALT、AST、CK等参数的变化,但应用半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单药相似,亦未发生横纹肌溶解的严重病例。

参考文献

[1]SowV,AronsonMD,HombakeER,etal.Lipiodcontrolinthemanagementoftype2diabetesmellitus:a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fromtheAmericancollegeofPhysicians[J],AmInternMed,2004,140:644-649.

[2]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Dyslipiddemiamanagementinadultswithdiabetes[J],DiabetesCare,2004,27(Suppi):S68-S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