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创设互动的情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1

如何有效地创设互动的情境

魏军

魏军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上集镇铁庙小学河南淅川47445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导学互动在我们学校已经实施了两年,语文课已经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的作用已由实际上的主体地位转变成了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老师感觉到课堂教学的活力不足,这是因为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课堂没有真正的动起来,甚至于在某些环节,学生仍然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习主动性没有充分地得到发挥,如何创设互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呢?

一、巧妙引导,激发学生“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学生才会乐于探究学习。而课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教学内容的过渡,会直接激发学生的深厚学习兴趣。在教学课文《一座铜像》的时候,我出示了铜像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在生活中,老师和家长经常教育我们不要随地小便,因为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而比利时人民却会建一座这样的铜像,来纪念小于连。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一石激起了千层浪,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这样的话题兴趣浓厚,他们急于知道故事的内容,却会迫不及待地读课文,或与同桌讨论,这样,课堂就动起来了。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过渡,总结这些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用生动的语言,巧妙地激发鼓励保护学生的兴趣。

二、梯度问题,保持学生“动”的活力。

导学互动模式下的课文课堂教学,导学提纲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线,它不仅集中体现了课文的重难点、单元训练重点、思维发散点和能力迁移点,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互动,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设计导学提纲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梯度,由易到难,由知识到能力,前面的问题难易要适度,学生认真读书动动脑筋就能解决,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功,享受了学习带来的满足感,为下面“跳起来摘果子”打下了基础。

三、留足时间,保证学生“动”的深度。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而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却有许多,有时候难免感觉到时间不够用,就会草草了事,学生的动就成了形式,浅尝辄止,刚刚调动起自身的热情,准备深入地探究和品读,却因为教师的一句“停”而变成了“乘兴而来,败兴而去”的一种遗憾。长此下去,会扼杀了学生的深入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文课堂中的互动环节,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导学提纲的引导下充分地读书思考,充分地交流互动。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动的实效,形成能力。

四、重视训练,保证学生“动”的效果。

每次在考试之前,语文数学老师的表现有较大的不同,语文老师总是抱怨:学生像小熊掰玉米,学一点忘一点。而数学老师则认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复习似乎成了多余。除去两门学科知识特点有所不同,比较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我们就会明白区别产生的根源。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反馈,每节课都会讲练结合,当堂知识当堂掌握。相对而言,语文课则重视读讲,练的内容和时间安排不足,自然,课堂反馈也不充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不牢固。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训练题,充分重视训练反馈,保证学生动起来的效果。

互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和精髓。只有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课堂才充满了活力,学生才能真正地学有所获,形成能力,享受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