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X线放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局部X线放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研究

郑燕

云南省腾冲市腾越镇卫生院679100

【摘要】目的:对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病变患者行局部X线放疗的临床效果展开探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3例AS髋关节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接受药物联合局部X线放射治疗,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在随访第1、2年,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显著升高(P<0.05),随访第3年,两组数据差异不明显。②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恶性肿瘤及造血系统障碍。结论:通过对AS髋关节病变患者行局部X线放疗,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疼痛,并且在治疗后两年内明显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且患者易耐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局部X线放疗

作为一种侵犯中轴关节,并可能累及内脏器官或外周关节的全身性慢性炎症,强直性脊柱炎(AS)主要致残原因之一便是患者的髋关节发生病变[1]。现阶段,临床在治疗AS髋关节病变患者时,通常采用非甾体抗炎药联合免疫抑制剂的药物治疗方法,尽管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情,控制其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及预后效果。为探寻出此种疾病更为科学可靠的治疗方法,本文以我院83例AS髋关节病变患者为例,就其施行局部X线放疗的临床效果展开探究。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间,选取我院收治的83例AS髋关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41例),另一组为观察组(42例)。其中,男65例,女18例;年龄段为20-46岁,平均(30.6±5.8)岁;病程为1-12年,平均(8.4±2.6)年;10例为髋关节单侧病变,73例为双侧病变,一共168个髋关节受累。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得到确诊,排除存在严重脏器疾病,关节间隙消失及髋关节病变严重等不适合X线放疗的患者,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联合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每次7.5mg,每天2次;或双氯芬酸钠,每次75mg,每天2次)与甲氨蝶呤(每周15至20mg)、柳氮磺吡啶(每次0.75g,每天2次)。患者出院后继续接受原药物治疗。其中,甲氨蝶呤与柳氮磺吡啶可继续使用,但非甾体抗炎药需在病情稳定超过三个月后停用。

观察组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局部X线放疗,采用Primus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对患者受累髋关节展开X线放射治疗,控制照射源距离照射部位100cm,给予单个病变髋关节展开照射总剂量为10至20Gy的放射治疗,平均总剂量为(15.4±4.8)Gy,分为6至15次照射,每日1次,每次照射0.5-2.0min。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采用Harris评分标准,从功能、疼痛、畸形,以及关节的活动度等方面来判定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SP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中的数据,并用平均数与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时,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随访第1、2年,观察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显著升高(P<0.05),随访第3年,两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中,有7例(占16.7%)出现恶心呕吐及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对照组中则有2例(占4.9%),患者经对症治疗在一周内得到恢复。经过为期3年的随访,两组均未发生恶性肿瘤及造血系统障碍。

3.结论

经临床研究得知,AS致残的一项主要原因便是髋关节病变,当患者的髋关节及脊柱出现强直后,病情不可逆转[2]。临床以往常采用慢作用药与非甾体抗炎来治疗此类患者,但疗效不是非常理想。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及放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积累了一些降低放疗致癌因素以及预防副反应的经验,这为局部X线放射放疗在AS髋关节病变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3]。

在本实验中,采用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可产生6至10MeV的电子线,在打靶后可发出相应能量的X线,每次通过对单个病变的髋关节进行照射,可产生较强的局部作用,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太大的全身副反应。此外,采用低等及中等剂量的X线照射病变部位,可达到抗细胞生殖、抑制淋巴细胞活性以及抗炎的作用。

本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向患者联合应用药物及局部X线放疗,可有效缓解髋关节疼痛。同时,观察组随访第1、2年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在放疗后的2年内,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改善最为明显;到了第3年,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因而我们可将放疗的有效治疗周期定为两年。此外,结果还显示,采用小剂量X线放射治疗病变的髋关节局部时,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比较轻,以胃肠道反应为主,而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在短期内便可恢复,不会对后续放疗产生影响。经过为期三年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恶性肿瘤及造血系统障碍。

综上所述,通过对AS髋关节病变患者行局部X线放疗,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疼痛,并且在治疗后两年内明显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且患者易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但需要注意的是,放疗可能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副作用,因而临床医护人员在采用此种治疗方法时,应对病例进行慎重选择,除了对禁忌症及适应症进行严格规定外,还应对患者展开长期随访。

参考文献:

[1]刘勇,王业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J].实用骨科杂志,2014,20(09):780-783.

[2]龚建斌,张成.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早期X线征象探讨[J].新疆医学,2014,44(09):69-71.

[3]韩星海,赵福涛,管剑龙,等.局部X线放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5,9(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