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索

◆王萧

◆王萧浙江工商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310018

摘要: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扩张,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陷入困境。产学研合作培养新模式满足了社会的需要,缓解了高校师资力量的不足,提高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还提高了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本文分析了产学研是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的最佳模式,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产学研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出现了一方面研究生就业困难,而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招工难的现象。所以,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提出,未来五年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1]。

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相比,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专业实践,重点要提高研究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目前,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途径,产学研合作教育能够解决研究生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研究生进入社会的竞争力[2]。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的最佳模式

所谓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学校和研究单位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按企业或用人单位的要求培养企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层次技术人才[3]。以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培养专业硕士,能使专业硕士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就接触到企业的生产和实践过程,能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将学位论文研究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增强了高校服务社会的适应能力。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的最佳模式。首先,这是由人才培养特点决定。以全日制方式招生的学生实践经验少、社会阅历浅,在校课程学习结束后由校内导师根据学生特点并结合自己多年来与企业结合的实践经验将学生派到企业、社会进行专业实习和实践,并由企业指派聘请相关校外导师,在企业实践中提出课题方向,通过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才能培养出专业特色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其次,这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决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企业需要大量应用性人才。推动研究生参与产学研合作,不仅是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需要,也是高校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紧迫需要。

二、几点建议

第一,设立政府激励机制。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是无论何种企业都必须担当的社会责任,而真正的落实,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从推动经济升级转型迫切需求出发,以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原则,设立专项经费用于产学研教育,不仅在研究生实践基地的设立和技术创新的孵化上进行资助,并对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成果上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进行奖励,这样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三者有机结合。

第二,建立校企保障机制。为了保障产学研教育的顺利进行,高校与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对于参加产学研教育的高校导师,在教师职称评审及考核中,适当减少学术性科研成果的要求,增加应用性研究生成果的比例,学校每学期空出一定的时间给高校导师进企业参加技术项目研发,并提供部分经费支持。对于参与产学研教育的企业对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的导师与技术人员制定相应的鼓励性考核办法,企业导师辅导研究生进行项目研究、到高校进行学术交流等工作都计算为正常的工作时间,并为技术人员的相关活动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第三,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为了企事业单位愿意积极参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必须建立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要主动为用人单位着想和服务,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和学校技术支持的需求,帮助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展合作研究,成为企业强大的科研后盾,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为高校提供教学仪器设备,以及科研资源,让企业技术人员成为校外导师,缓解了高校师资力量的不足,企业对实践中的学生考察,留用为单位创造价值的研究生,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提高了高校的就业率。

第四,扩大产学研规模。为了产学研教育发展,必须进一步扩大产学研合作的规模。一方面增加校企合作单位的数量和科技合作项目的数量,使更多的企事业单位成为产学研基地,使更多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成为校外导师;另一方面提升产学研科技项目合作单位的层次和水平,与更多的大型企事业、行业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合作,建立起更好的产学研基地,选聘更多的优秀校外导师,让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得到更好的锻炼、指导和提高。

结语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解决高等教育自身规律与现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有效模式,而产学研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机制、体制及制度等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汤彩凤李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模式探索,2010,(6),79-81。

[2]刘刚黄一张崎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校企合作探讨[J].船海工程,2011,(4),34-36。

[3]张志红潘紫微全日制专业硕士: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