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教材的使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教材的使用

贾巍

贾巍

摘要:在使用初中英语教材时,如何运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有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学会自学和与人合作,从而提高全面素质是亟需英语教师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使用初中英语教材的具体做法,旨在与同仁分享。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交际;合作;话题;设计

《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建构于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其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andinteractionhypothesis)(Ellis,1999)。Skehan(1998)对任务有如下论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也就是说,该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完成二语任务的效果,而不强调学生使用何种形式;任务具现实生活的“真实性”,而不是老师虚拟的“假交际”;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因此,《课标》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交际的语言应用能力”。

在实施层面,英国语言学家JaneWillis(1996)在她的专著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2.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a.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b.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c.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3.语言聚焦(Languagefocus):a.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b.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虽然《课标》大力倡导先进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但是我们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英语课堂还是以教授课本为主,我们所有所谓教学任务的制定,都要围绕课本提供的话题,语言素材等内容进行。尽管教材的编写也尽力按照任务型教学模式开展,而且各个出版单位也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资源素材,这给教师带来一定便利的同时也大大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所以,如果要确保能够把任务型教学模式深入到每节课,一线教师就需要不断思考,为每个模块,每个单元,每节课制定与自己学生水平相一致的任务。这样个性化的“订制”就使得有的时候,教材所提供的有些内容不能为我们所应用。笔者就以外研社《新标准教材八下》Module7TimeOff为例,探讨教材使用如何为任务型教学服务。

一、纵览全模块,制定总任务

拿到一个新的模块,首先笔者会把一个模块的三个单元一一看过,再阅读教师用书看看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这里,先说说教师用书。在十几年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对于教学用书,一线教师有两种态度。第一,是完全照搬:对于教师用书设计的活动一成不变的搬到自己的课堂上。第二,是完全不顾:不参考教师用书,完全自己设计任务和教学活动。我想,这两种态度都是不正确的。完全照搬的做法体现了教师对教材权威的信任,但是没有考虑到自己学生的差异,以及自己教学目标的制定,也逃不了偷懒之嫌。完全不顾的做法虽然尊重了学生的差异,但是教师没有与教材编写者交流,于是缺乏对教材的总体认识,在把握上不免失之偏颇。成熟的教师应该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与任务,这样做才是对教材和学生的双负责。

TimeOff这个模块,话题是休闲时间的支配。第一单元是几个好朋友去北海公园的对话;第二单元是Betty在张家界游玩时给妈妈发的电子邮件,内容是几天的安排和感受;第三单元是语言聚焦,通过听说读写等各种活动复习前两个单元的语言知识和技能。重点语法是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教材设计的任务是为你家乡的一个名胜写一张宣传册。

通读教材后,笔者首先要决定是否使用教材设计的任务。为名胜写宣传册的任务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它要求学生要熟悉家乡的名胜,掌握宣传的语言等。而主课文介绍的是张家界,并不是学生家乡的名胜;而且三个模块也没有宣传册的范本让学生来模仿。但是前两个模块重点学习了介绍名胜的语言,这对写宣传册还是有帮助的。第三单元的活动五也能够学习一些宣传语言。笔者感觉教材设计的任务虽有一定难度,但不是高不可攀的,所以决定使用教材设计的任务。作为教师,笔者的任务是如何通过一个个小任务的引导,协助学生完成最终的大任务。

二、创设真情境,请君接任务

任务型教学强调任务的真实性,既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的可能性,我们有必要来操练一下。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谁会让初中生(B层)在为名胜写宣传册呢?如果直接提出来,不免感觉有些假。在此,笔者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说有一群美国朋友要到四中来访问,我们看看他们的行程单吧。看后发现在周六那一栏写了Off,启发学生猜测off的含义,理解off是休息的意思以后,我鼓励每组学生为外国朋友推荐一处北京的名胜并且为那处名胜写一张宣传册供他们选择。这样一来,写宣传册的大任务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在此,笔者请大家不要忽视情境的创设与任务导入,既Willis所谓前任务阶段。前任务能否成功达成,决定了后面学生是否真正能够做到任务驱使(task-driven)。任务型教学认为,学生能够完成任务的原动力之一是任务本身的意义,如果我们只是重视任务的形式而忽视真实的意义,也就背离了任务型教学的初衷。所以,教师设计任务要真实,把任务交给学生也要讲策略。当笔者第一节课下课后,有几个学生跑过来问我,是不是真有外国朋友要来四中,笔者的回答也是肯定的。因为就算现在没有,他们最后完成的任务,出的成果也可以为以后的我校外事接待服务。只有我们告诉他们这是真的,他们才会认真投入。

三、拆分小任务,各有各目标

明确模块任务后,我们就要思考达成这个任务和课本的关系。既然我们要为外国友人推荐一处北京的名胜,那么推荐就应该是有标准的。第一单元讲述了几个好朋友到北海公园游玩的过程。能不能通过游北海来定标准呢?经过对课本的仔细研究,我发现课本对北海的介绍可以概括为好看的(古代建筑和湖面风景)和好玩的(爬琼岛和划船)。于是,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概括北海的特点,再总结出推荐名胜的标准--一定要有好看的和好玩的。而第一单元所有的语言学习也都围绕着如何表述“好看的”和“好玩的”上面。而第一单元的作业就是依据以上标准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北京的名胜,并写出它有哪些好看的和好玩的。备第一单元,笔者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总结出了游北海的特点,也就是我们选择名胜的标准,笔者所有的教学活动也都围绕这一主线开展。笔者刚刚工作的时候,阅读课本时,满眼都是语言点,好像我的课都应该是由语言点构成的。这样的教学貌似给学生多一些实实在在的“干货”,却忽视了文本本身的意义。语言学习不是一个一个的词,而是一句一句的话,一段一段的文,以及那些词句文后面的文化和思想。我们要教会学生阅读要有联系,要有总结概括的能力,那我们自己必须要研究教材。

通过第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已经决定了自己要推荐的名胜,并且回家查找关于那个名胜好看的以及好玩的事情,接下来就是如何把名胜介绍清楚了。第二单元通过Betty之口介绍了张家界,这就是很好的语言输入,学生也学习了介绍性的语言。

终于可以写宣传册了!在第三节课之初,笔者先回答了什么是宣传册。通过剑桥学习者词典的释义,学生得知宣传册是“几张合在一起的纸,它能够起到信息介绍,点评以及推销功能”。好吧!通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信息介绍的内容和语言已经没有问题了。那么点评和推销呢?通过学生学习点评的语言,我顺手简单教授了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的用法。笔者知道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是本模块的重点语法,但是在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中,笔者真的没有办法把这个语法“挤”进去,因为它与这个话题、和自己设计的任务都太不搭了,所以笔者选择弱化它。推销功能的语言,通过第三单元的某些练习学习过了,最后就是形成一本宣传册。可是学生毕竟没有见过真实宣传册的样子,应该如何呈现给他们呢?最好的办法是给他们看真实的宣传册。可是真实的宣传册使用的语言以及它的设计和图片都会让学生觉得太难,太高不可攀。所以在给他们真是材料的同时,我也给了学生一个五页的样本。第一页是封面和图片,第二页是基本信息(第二单元所学语言支持),第三页是特别推荐(好看的和好玩的),第四页是他人评价(that引导宾语从句),第五页是推荐语言(第三单元所学语言支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任务,每个组完成起来都不难,这样八本宣传册都写好了。

四、效果来说话,大家评任务

任务型教学的评价标准是任务完成的质量,在第四个课时里,笔者把每本宣传册扫描进电脑,做成ppt,让每组学生根据自己写的内容来展示,做成一个北京名胜发布会,让每一个学生当评委,来评其他组完成任务的情况。我们评选出了最佳的三个册子,由笔者代表学生交给了学生处,供外国朋友参考。

这样,本模块的教学,从始至终都贯彻了任务型教学的理念。学生对整个模块的大任务,以及每节课的小任务都非常明确,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也让学生劲头十足,最后出的成果他们自己也很满意。

本模块的教学只是我在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以及研究教材后做的一些尝试。很多老师觉得课本的教学很难和任务型教学的先进理念结合。的确,我们的课本并不完美,很大程度上需要我们再发掘新的教学资源。但是如果我们深入研读课本,研究课本,也能够把课本设计得有趣,上得精彩。这样不断思考的过程也许会痛苦,但也是作为教师的乐趣。

作者简介:贾巍:北京四中英语教师,北师大研究生学历,曾在美国学习。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十余年,多次被评为优秀青年教师,多次为北京和全国各地教师做示范课,并受到好评。

参考文献:

[1]Skehan,P.ACognitiveApproachtoLanguageLearn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

[2]Willis,J.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M].Harlow:LongmanPress,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