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的研究

许巧红

山东青州二中许巧红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就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有两种形式: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的成败与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非语言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尽管已经开始关注语言的交际功能,但还是停留在语言交际这一层面上,忽视了对学生非语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得体、自然地传达和接受信息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要达到这一目的,仅靠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我们应该从英语课堂教学入手,研究中西方非语言现象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

一、什么是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是指除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这种交际的实现主要通过体态语,诸如手势、面部表情、视线接触、身体姿势、穿着装束等来实现。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活动中有着显著的地位。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人类进行交际活动最重要的工具当然是语言,但是交际工具绝不只是语言,还依靠许多非语言的符号……实际上,社会交际包括语言和非语言这两种工具。”(陈原,1983:177)。非语言系统在相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中是约定俗成的,而且是融合在一种语言系统之中的,由人们自幼习得。所以,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活动中都能自如地运用这套系统。但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非语言系统是不同的,至少是有差异的,由此就产生了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没有经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不一定能正确理解对方的非语言系统。因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应该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身处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型、开放型的大都市,海纳百川的人文背景更使我们的学生通过实践习得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能力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和动力。

二、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渗透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1.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课堂交际中,师生表现出来的非语言行为方式不尽一致,但这不足以说明一种非语言行为方式一定比另一种优越或先进,而且没有一套非语言系统是完美无缺的。各民族的非语言系统也会互补、变化和完善。介绍国外的非语言系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只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培养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没有把文化意识和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到应有的地位。在教学中,我国教师更多地注重对学生一般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注重语言交际行为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忽视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结果学生往往只能机械模仿和背诵课本上的段落,而不顾交际的场合、对象以及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因素,因此,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常常被误解。语言错误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但因非语言交际不当而引起的文化冲突从性质上说比语言错误所引起的还要严重。违反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准则,冒犯了交际对方的文化习俗,往往会伤害交际对方的感情。而且,语言表达水平越高,越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非语言交际更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态度、心理活动和价值观念,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更大。(毕继万,1999)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不但要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交际环境中,培养学生得体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而且也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学会克服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理解障碍。

2.培养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途径及实践。

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活动时空是课堂教学。围绕学生这一教学主体,课堂教学包括四方面的因素:教学辅体(教师)、教学内容(教材)、教学环境(教室)和教学方式(教法)。

1)教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明确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非语言交际教学引入英语课堂,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外语教师应该掌握符合目的语国家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尽量多地运用着装仪表、姿态动作、目光表情、副语言和辅助语言手段向学生传递各种信息,在客观上为学生接触和了解西方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创造机会。我校的英语教师自99年起就分批参加区教院举办的暑期外籍教师英语培训,并陆续有老师被公派到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进行考察学习,另外也组织学生在暑期到加、澳两国进行短期游学,回国后通过国外见闻录汇报讲座,师生亲生体会访谈等形式多渠道,多侧面地拓展了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途径,收到了较直观的效果。另外,有条件的学校有必要聘请外籍教师授课。就外语学习而言,与目的语人士接触是非常必要的。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与外籍教师接触,不但能听到纯正的语音,学到地道的语言表达,还能学到许多生动的、课堂上学不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东西。例如,在什么场合讲什么话,做何种反映,以及一些非语言的交际手段等。

2)课程设置。要弥补或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和障碍,关键是要学会文化适应。通过课文教学,渗透多元文化学习是培养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要让学生学好英语,学会在跨文化交际中恰当地使用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的本领,仅靠一套教材是不够的。因此,在科学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涵盖的英语国家的民族性和习俗的基础上,有必要补充有关的内容。现行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存在多种教材并存的格局,除统编教材外,还有牛津英语和新世纪英语等,各校可在选定一种教材为根本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自身情况适当补充其他知识性、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如以上提到的后两种教材就具有词汇量大、题材新颖、内容贴近时代、易和学生产生共鸣等特点。学生对教材产生了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就有成效。我校近几年一直采用统编和牛津教材相辅相成的英语教学模式,另外,在听力课程中,也采用了多种原版教材,如《初级英语听力教程》(ListentoThis)、《走遍美国》原版听力(FamilyAlbumU.S.A)、《洋话连篇》(ModernEnglish)《空中英语教室》(StudioClassroom)等,通过对这些原汁原味的原版教材的学习,学生对英美国家文化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无形中也加强和培养了自己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帮助学生逐步提高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来参与人际交往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