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赖喇嘛在五台山的藏传佛教传播历史述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1-21
/ 3

达赖喇嘛在五台山的藏传佛教传播历史述略

吕玲玲

关键词:达赖喇嘛藏传佛教五台山

Abstract:DalaiLamaisoneoftwoleadingsystemsofthelivingBuddhatransmigrationinTibet.MountainWUTAIranksfirstinthefourfamousBuddhaMountainsofChina,anditistheonlyoneBuddhismsacredplacewiththeSina-Tibetanlivingtogether.TheessayistohacklethevenationofDalaiLama’sactivityinMountainWUTAI,inordertoexplainthesystemofTibetBuddhismGELUGROUPDalaiLamalecturesandpreachedinMountainWUTAIandtheinfluenceontothisarea.

Keywords:DalaiLama;TibetBuddhism;MountainWUTAI.

达赖喇嘛是西藏主要的两大活佛转世系统之一,驻扎于前藏的布达拉宫。这一活佛转世系统由来已久。1578年俺答汗赠索南嘉措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从此,索南嘉措这一转世系统开始有了达赖喇嘛这一称号,索南嘉措是三世达赖。[1]顺治十年(1653年),顺治帝封五世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怛喇达赖喇嘛”[2],“从此,才又由清朝中央政府重新确定了达赖在宗教上的地位”[3]。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有这样的称呼:金五台、银峨嵋、铜普陀、铁九华。五台山居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其地位是僧俗两届公认的,而五台山是内地现存的唯一一处汉、藏两系并存的佛教圣地。由此可见,五台山地位显赫。

达赖喇嘛是藏传佛教的领袖,五台山是佛教名山的明珠,因此达赖喇嘛与五台山在冥冥之中就有不解之缘。曾经在五台山活动过的达赖喇嘛有两位,即六世达赖和十三世达赖。

一、达赖喇嘛在五台山的活动情况

六世达赖

六世达赖(1683——1706年)法名仓央嘉措,系藏南门隅之宇松地方人,生于康熙二十二年(藏历十一甲子之水猪年,1683年),父名札喜敦赞,母名才旺拉莫。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第巴桑结嘉措选定仓央嘉措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是年九月,自藏南迎到拉萨,途经南噶则宗时,事先约好五世班禅罗桑耶歇(1663——1737年)在此会晤,拜班禅为师,薙发受戒,并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简称仓央嘉措)。10月25日,仓央嘉措被迎至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4]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六世达赖圆寂,享年24岁。

关于六世达赖是否曾至五台山,目前在学术界尚有争议。据藏学专家牙含章《达赖喇嘛传》中引藏文《十三世达赖传》说:“十三世达赖到山西五台山朝佛时,曾亲自去参观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闭关坐静的寺庙”[5],而且牙含章进一步推断“根据这一记载来看,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送到内地后,清帝即将其软禁在五台山,后来即死在那里,较为确实”[6]。另外,据《五台县志》第五编《宗教志》第一章《佛教》第十节《朝台纪略》中说:“六世达赖喇嘛朝礼五台山,于观音洞坐静”[7]。五台山的人们也纷纷传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被解送京师时,在途中的青海海滨隐遁,后至五台山避难,在观音洞坐静六年。最后,六世达赖说:“我本有遍访五台、京师、珞珈山等地,然后还打算去北方香跋拉。……不过我说的这一切,暂时不要宣扬出去,尤其要紧的是对谁也不要说起有我这么一个从西藏来的夏仲喇嘛。为了圣教和众生的利益,眼下我仍需要这套游方僧的打扮走走。你们不要妨碍我。有朝一日,我的身世必将大白于天下,我终将为众人所称羡道奇,终将被大家所崇敬。这个时刻一定会到来,但是不能急躁。”[8]根据第一则材料说明十三世达赖认为六世达赖到过五台山,根据第二则材料说明六世达赖曾在五台山坐静,根据第三则材料说明五台山当地人认为六世达赖曾经到过五台山,根据最后一则材料说明六世达赖本有去五台山的愿望。所以可以证明六世达赖曾至五台山。关于六世达赖在五台山的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十三世达赖

十三世达赖(1876——1933年)法名土登嘉措,系拉萨东南部达布地区朗敦村人,生于光绪二年(藏历第十五饶迥之火鼠年,1876年)五月五日,父名贡噶仁钦,母名罗桑卓玛。被认定为达赖的灵童后,免予金瓶掣签。光绪四年(1878年)正月十一日,八世班禅给灵童剪发,并取法名为“吉尊阿旺罗桑土登嘉措鸠差旺觉却勒南巴加娃巴桑布”(简称土登嘉措)。是年6月13日,举行了坐床大典。1933年10月13日,十三世达赖在拉萨圆寂,享年58岁。

1、十三世达赖赴五台山的背景分析

首先气候使然。“惟达赖喇嘛现驻西宁,地方寒冷,水土不宜,时生疾病。闻五台山地处高原,为神圣之区,与藏风气相仿,迁地能良,便于调摄。谨拟于九月率领徒众前往五台山,瞻仰圣境,借资休养,一俟藏务大定,即应遵旨由五台回藏,俾得微疾早就痊可。”[9]说明十三世达赖之所以到五台山是因为不适西宁的水土,来五台山休养。其次政治原因。当时卫藏危机四伏,英人不断蚕食卫藏,日、俄也觊觎卫藏,而清朝又无暇东顾。从九世达赖至十二世达赖均暴死,卫藏政局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十三世达赖一定会为自己的安全考虑,以免自己也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最后地理优势。“清朝政府对达赖入京陛见一事,经过长期考虑以后才批准,1907年11月27日,由礼部给达赖降旨,邀请达赖赴山西五台山朝佛。”[10]“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朝政府命令达赖先到山西五台山朝佛,然后‘赴京陛见’”。[11]可见五台山是十三世达赖进京的一所驿站,先让其到五台山,“清朝政府对十三世达赖此次入觐活动,非常重视和谨慎。事前,有关入觐路线、接待计划、仪式、赏项等都做了精心准备和安排”。[12]从这几则材料可见,十三世达赖和清政府把五台山作为他们之间的一座桥梁,十三世达赖在清政府准其进京之前先到五台山,这样可以更方便与清政府取得联系,同时在清政府令其进京时,可以更快地到达京城,因为五台山距京城比西宁距京城要近得多。当然,清政府和十三世达赖都之所以选择五台山,而没有选择其他地方,这说明当时五台山的佛教地位显赫。气候原因是十三世达赖为自己入京所寻的表面依据,而政治原因则是其进京的真正原因。地理优势是清政府和十三世达赖达成的一项共识。

2、十三世达赖在五台山的具体活动情况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初五日,达赖一行到达太原,受到当地政府的盛大欢迎。此时,五台山札萨和五台山各庙宇的僧众都已先到这里,前来向达赖献哈达致慰问,并代表五台山欢迎达赖。正月十二日,达赖离开太原,十八日到达五台山麓,五台县官、五台山札萨、僧众等人,在山门前下了帐篷欢迎,向达赖献哈达、曼扎,一切按照现在礼节。达赖进入五台山寺庙区时,全寺僧众排队欢迎,站成很长的两道行列。十三世达赖下榻于菩萨顶。他在菩萨顶拈香礼佛,瞻仰了文殊圣容,陈供了香花,瓜果和哈达等礼品,并给五台山僧众讲经说法,还派人给五台山诸寺熬茶、放了布施。同时也参观了五台山的显通、塔院、罗睺、圆照、广宗诸寺。当他至观音洞时,“特意瞻仰了六世达赖住过的天然石洞和坐静的观音洞,并在天然石洞内坐静”。[13]可惜,这一天然石洞已毁,否则,它将是很有意义的一处名胜古迹。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在菩萨顶住了半年之久。

十三世达赖在五台山期间,接待了一些外国驻京使节。达赖到达五台山的消息传到京城以后,帝国主义驻京使节,纷纷前来五台山看望达赖。第一位是德国驻天津的官员,和达赖谈了很长时间。5月间,美国驻京公使自京前来五台山看望达赖,代表美国政府向达赖致以慰问。6月,俄皇特派大臣黄斯(藏文译音)自莫斯科来五台山看望达赖,带来沙皇赠给达赖的很多礼物,并有沙皇给达赖的亲笔信,据说信内是这样写的:“沙皇本人对佛教也非常信仰,俄国首都最近建立了一所喇嘛寺,里面住了很多喇嘛,经常在里面念经”云云。[14]日本僧人更是频频造访达赖,“6月2日下午,寺本婉雅(日本东本愿寺僧人)在菩萨殿会见了达赖喇嘛,并转呈东本愿寺法主大谷光莹和参谋次长福岛安正的亲笔信和礼物”,[15]“大谷尊由在五台山停留了4天,此间与达赖喇嘛在菩萨殿会晤两次,一次是8月2日上午,另外一次是8月4日上午”[16],7月12日,寺本婉雅偕同西本愿寺代表甲斐宽中“在菩萨殿谒见了达赖喇嘛,并将大谷光瑞的慰问信和礼物转交给达赖”[17]。可见,十三世达赖赴五台山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当然这与当时特殊的国际国内形势不无关系。

“1908年7月27日,清朝政府特派军机大臣和山西巡抚前来五台山,邀请达赖立即动身赴京陛见。达赖即从五台山动身赴京,在春户(译音)地方改乘火车,于八月初三日到达北京”。[18]尘埃落定,十三世达赖终于进京,为他赴五台山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再次证明了他赴五台山的真正意图——进京。

二、达赖喇嘛在五台山活动的影响

首先政治影响显著。十三世达赖至五台山政治性很强,一方面从西宁至五台山得到清政府的重视,另一方面在五台山受到各国的关注,各国僧人及使节陆续至五台山看望十三世达赖,从中可窥一斑。十三世达赖赴五台山是在清政府的命令下进行的,五台山是十三世达赖赴京的一所驿站,是佛教的一个前沿阵地。十三世达赖此次赴五台山是政治原因使然,但因他是藏传佛教的领袖,人们在关注他的同时,一定会关注五台山,这必将使五台山在佛教界的地位有所提升。

其次宗教文化影响卓越。达赖喇嘛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转世活佛系统之一,他们至五台山,讲经说法,传道布施,必然会促进五台山藏传佛教的发展,巩固五台山汉、藏两系佛教并存的地位。同时,蒙藏信徒随着达赖喇嘛的到来,更加崇信五台山,甚至不远万里朝拜五台山,丰富了五台山的宗教文化。五台山成为汉、藏、蒙等各族人民交流的纽带,起到了团结各族人民的桥梁作用。

最后经济影响突出。“胜迹有五台山,……就中以清凉寺为最著,有菩萨顶,相传为文殊菩萨显灵处,为我国佛教三大圣地之一。又为喇嘛教之灵地。每当夏季,蒙人之来顶礼布施者极众,因之成为定期的会集,蒙古及晋北之骡马驴牛,均聚此求售,及其繁盛。”[19]蒙古及晋北人民在每年的宗教集会期间进行贸易,这样可使蒙汉人民互通有无,促进了蒙汉人民之间的经济交流,繁荣了当地的经济。

参考文献:

[1]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第192页.

[2]清史稿.卷五二五.列传.第三一二.藩部传七·阿尔泰淖尔乌梁海传.

[3]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第203页.

[4]牙含章.达赖喇嘛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资料室编印.1963.第25页.

[5]牙含章.达赖喇嘛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资料室编印.1963.第26页.

[6]牙含章.达赖喇嘛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资料室编印.1963.第26页.

[7]赵培成.五台县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第598页.

[8]阿旺伦珠达吉.仓央嘉措秘传[J].庄晶译.转载自六世达赖喇嘛.阿旺伦珠达吉著.于道泉著.于道泉、庄晶等译.情天一喇嘛——六世达赖喇嘛情歌及秘传.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

[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清末十三世达赖喇嘛档案史料选编.[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第120页.

[10]牙含章.达赖喇嘛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资料室编印.1963.第181页.

[11]牙含章.班禅额尔德尼传[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第225页.

[12]索文清.一九一八年第十三世达赖喇嘛晋京朝觐考[J].历史研究.2002(3).

[13]魏国祚.五台山导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89.第118页.

[14]牙含章.达赖喇嘛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资料室编印.1963.第182页.

[15]秦永章.1906-1908年日本当局与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接触.民族研究[J].2005(4).

[16]秦永章.1906-1908年日本当局与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接触.民族研究[J].2005(4).

[17]秦永章.1906-1908年日本当局与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接触.民族研究[J].2005(4).

[18]牙含章.达赖喇嘛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资料室编印.1963.第183页.

[19]周宋康.山西[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民国28年(1939年).第2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