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519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分析

宁静静

宁静静

(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广东惠州516001)

【摘要】目的通过对早产儿进行视网膜病变(ROP)筛查,了解惠州市早产儿ROP的发病状况,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519例(1038只眼)早产儿和低体重儿ROP筛查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随访至颞侧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或病变退化。结果519例(1038只眼)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发现各期ROP共29例,检出率5.6%;所有患儿均为双眼患病,其中包括1期19例,2期4例,3期5例,5期1例,提示早产、低出生体重、缺血和缺氧性脑病等影响胎儿发育的相对缺氧因素与ROP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及相对氧因素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对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并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控制病变,降低早产儿的致盲率。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早产儿新生儿筛查

【中图分类号】R7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073-0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Prematurity,ROP),是一种发生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的未发育成熟的视网膜发生血管异常增殖所致的病变。近年来早产、低体重儿甚至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ROP发生率亦随之上升,该病占儿童致盲原因的6%-18%[1]。2012年我院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签署ROP筛查合作协议,在我院设立“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中心”,从2012年10月正式开展此项工作,现将2010年10月至2013年2月本院通过双目间接眼底镜进行ROP筛查的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20004年我国卫生部颁发的ROP筛查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生体重≤2000g或矫正胎龄≤34周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根据新生儿科医生的要求超过以上标准但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均应进行ROP筛查。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门诊及新生儿科住院部接受眼底筛查的早产儿519例(1038只眼),其中男婴285例,女婴234例;出生胎龄27~37周,出生体重740~3800g,单胎者484例,双胎者33例,3胎者2例。

1.2筛查方法

所有接受检查的患儿于检查前1h禁食、水,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散瞳(一般为每隔5min一次,共6次,点药后嘱家长压迫泪囊区)。待瞳孔完全散大后受试儿取仰卧位,盐酸丁美卡因眼药水行眼结膜囊表面麻醉,用婴儿开睑器撑开眼睑,用双目间接眼底镜(Keeler,美国)、巩膜压迫器、+28D非球面前置镜按先右眼后左眼顺序进行眼底检查。该项目均由同一位眼科医师操作。按ROP国际分类法的规定记录检查结果,先右眼后左眼。同一只眼出现不同分期的ROP病变,记录分期最严重的病变。检查结束后用抗生素眼药水消炎。为减少乳汁吸入,检查后30min~2h方可进食。

1.3随访方案

首次检查时间为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随访间隔因眼底血管发育情况而定。发现视网膜尚未发育成熟的早产儿,4周复查一次,直至周边部视网膜完全血管化;如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则转诊至上级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确诊,我院对预后效果进行跟踪随访。

2结果

519例(1038只眼)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发现各期ROP共29例,检出率5.6%;所有患儿均为双眼患病,其中包括1期19例(3.7%),2期4例(0.7%),3期5例(1.0%),5期1例(0.2%),3例视网膜出血。19例1期和4例2期经过定期观察病变消退,5例3期病变予转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后效果良好,经定期观察,病灶无复发。1例5期首次筛查日期太迟,检查时病变已进展至5期,失去治疗机会。

3讨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Prematurity,ROP)是一种未发育成熟的视网膜发生血管异常增殖所致的病变。目前认为该病常发生于有高浓度吸氧史的早产儿或发育迟缓的低体重儿。ROP的发生率随胎龄、出生体质量的增加而明显下降。王平[2]等研究发现出生胎龄≤30wk,31wk<出生胎龄≤32wk,33wk<出生胎龄≤35wk的发病百分比分别为31.11%,12.24%,4.04%,出生胎龄越低,患儿ROP发病百分比越高。这也证实了机体及视网膜发育不成熟是ROP的基础,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ROP发生率越高[3]。生后不规范的用氧是其主要的诱发因素。ROP的发生与吸氧方式及时间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应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的患儿发生ROP的可能性较应用机械通气或者持续正压通气的患儿较小。但并非所有的早产儿吸氧后都会发生ROP,其他诱发ROP的高危因素可能还有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感染、代偿性酸中毒等。这些疾病常使机体组织器官缺氧,加之治疗过程中又常常使用氧疗,如果不能规范的用氧,则更易诱发ROP[4]。

ROP发生的病理基础是由于早产儿视网膜尚未发育成熟,主要是在周边部。在外界环境下,视网膜血管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如收缩、阻塞等,随后出现附加病变,如果病变缺乏有效控制,最终出现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斜视、弱视等眼部严重并发症。目前,视网膜激光光凝是治疗ROP较好的方法。对ROP早期筛查发现的阈值病变及时进行冷凝或光凝治疗,防止晚期病变的出现是ROP防治的关键[5]。本研究中,发现各期ROP共29例,检出率5.6%;所有患儿均为双眼患病,其中包括1期19例(3.7%),2期4例(0.7%),3期5例(1.0%),5期1例(0.2%),3例视网膜出血。19例1期和4例2期经过定期观察病变消退,5例3期病变予转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后效果良好,经定期观察,病灶无复发。1例5期首次筛查日期太迟,检查时病变已至5期,失去治疗机会。考虑原因是由于医院及其患儿家属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其危害性未引起重视。

我市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尚处于初期,尚需对于早产儿住院期间的Apgar’s评分、合并症、吸氧浓度及时间、吸氧方式等临床资料进行规范化系统采集,亦需对正常早产儿及行成功实施激光光凝术后的早产儿术后远期视力筛查、视网膜功能评价进行长期追踪随访。我市现仅有两家医院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需逐步开展ROP的防治,包括加强早产儿的管理,规范用氧,建立适合本地区的ROP筛查标准,制定实施规范合理的ROP筛查随访流程。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ROP筛查并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控制病变,降低早产儿的致盲率,避免因ROP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在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同时可以筛查一些先天性眼部疾病如先天性白内障、眼底病变或者产道挤压所致的视网膜出血等病变。本次研究中共发现3例视网膜出血,均未采取任何处理措施,1个月后观察出血灶吸收。

我院在筛查中发现,患儿家属对检查配合欠佳,甚至一部分患儿家属仅检查一次,未按医嘱定期随访至矫正胎龄42周或至颞侧视网膜完全血管化,考虑多是由于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所以,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工作,首先需要提高新生儿科、眼科、产科等相关科室对ROP及其筛查制度等的认识,另外需加强早产儿甚至高危新生儿家长早产儿家长对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必要性及安全性的认识,了解其危害及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定期随访,从而预防和减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性致盲[6]。

参考文献

[1]项道满,陈锋,毛娅妮等.计算机辅助间接检眼镜下正常早产儿眼底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特征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1):26-29.

[2]王平,陶利娟,高喜容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结果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7,7(6):1713-1715.

[3]冯斐,刘晓娟,赵培泉.泰州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2,20(1):61

[4]SearsNC,andJ.E.Sears,Oxygenandretinopathyofprematurity.IntOphthalmolClin,2011.51(1):17-31.

[5]纪惠谦,梁敏.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09,24(2):151-152.

[6]张国明,曾键,黄丽娜等.深圳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