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69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1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69例临床分析

李晓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2)

【摘要】目的:分析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12月我院住院的69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均行超声检查,宫腔镜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术后确诊良性子宫内膜息肉共61例,不典型增生3例,息肉癌变5例。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以良性病变为主,但仍有恶变可能。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需行宫腔镜检查及病理诊断,以提高早期发现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诊断率,降低误诊率

【关键词】绝经;子宫内膜息肉;恶变;宫腔镜

【中图分类号】R71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091-01

子宫内膜息肉为女性常见疾病,是常见的子宫内膜疾病之一。在绝经后异常阴道出血的病因中,子宫内膜息肉占到10%左右[1]。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性的可能性较大,绝经被认为是子宫内膜息肉发生恶性病变的高危因素[2]。为了解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特点,此次研究将对69例在本院治疗的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病例选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9例,年龄范围48~76岁,平均年龄(59.68±6.72)岁;平均绝经年龄(50.14±3.30)岁,平均绝经年限9.54年。其中出现绝经后阴道流血症状者19例,其余无明显临床症状者50例。主要合并症为高血压22例、糖尿病4例、超重(BMI≥24.0kg/m2)24例、肥胖(BMI≥28.0kg/m2)7例及乳腺癌术后服用他莫昔芬1例,所有患者均无雌孕激素替代治疗史且均行B超检查。

3.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引起绝经后妇女异常阴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且目前研究认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及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较绝经前明显增加[3]。但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根据目前文献研究报道,认为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与炎症、雌孕激素局部作用失衡有关。子宫内膜癌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肥胖[4]、高血压、糖尿病等,在乳腺癌术后服用他莫昔芬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率也明显增高。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主要临床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但大部分病人可能仅在超声检查中发现有宫腔回声异常。在本调查中,绝经后异常阴道出血者占27.5%,余下患者均无明显临床表现。B超检查中发现异常团块者占82.6%,仅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或回声不均者占17.4%。

子宫内膜息肉伴有不典型增生,目前认为是子宫内膜的癌前病变[5],应考虑行全子宫切除术,阻断病变进一步发展成为子宫内膜癌。在本研究中,子宫内膜息肉不典型增生有3例,子宫内膜癌有5例,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率达11.59%(8/69),目前文献报道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恶变率较育龄期明显提高。

目前宫腔镜检查结合病理学诊断为确诊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对于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检查,不仅损伤较小,也能直视下准确找到子宫内膜息肉位置,完整切除息肉,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并且对于有恶变可能的内膜也能及早发现。绝经后妇女,如行B超检查提示有子宫内膜息肉或子宫内膜增厚,均有行宫腔镜检查手术指征。如此,可早期检出子宫内膜的恶性病变,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LittaP,etal.Predictorsofmalignancyinendometrialpolyps:amulti-institutionalcohortstudy[J].EurJGynaecolOncol,2014,35(4):382-386.

[2]Fernandez-ParraJ,etal.Hysteroscopicevaluationofendometrialpolyps[J].IntJGynaecolObstet,2006,95(2):144-148.

[3]FerrazziE,etal.Howoftenareendometrialpolypsmalignantinasymptomaticpostmenopausalwomen?Amulticenterstudy[J].AmJObstetGynecol,2009,200(3):231-235.

[4]OguzS,etal.Theroleof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inendometrialpolypformation[J].Maturitas,2005,50(3):231-236.

[5]PerriT,etal.Areendometrialpolypstruecancerprecursors?[J].AmJObstetGynecol,2010,203(3):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