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字立人”特色显,墨飞笔舞春满园——记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小学特色强校之路

/ 3

“立字立人”特色显,墨飞笔舞春满园——记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小学特色强校之路

娄兴勇罗红宇

瓜叶菊五颜六色地绽放在校园的小操场,一簇簇展露着春的浓艳。孩子们欢快的嬉笑声化开了操场边柔嫩的柳条和紧实的桃花骨朵。十几人从白色商务车上鱼贯而出——杨家坪小学又迎来了慕名参观的尊贵客人。

2008年11月21日,国家教育部政策法规司柯春晖司长在重庆市教委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了九龙坡区杨家坪小学,柯春晖司长参观了校园环境,听取了杨家坪小学周绪田校长对学校办学特色的介绍,观看了师生的书法作品,翻阅了《立字立人》校本教材后,对杨家坪小学书法教育特色很是赞赏。自此,短短的半年间,学校已经接待了市内外20多所学校的参观学习活动。而这一切,都源于九龙坡区杨家坪小学近两三年来在“立字立人”办学思想指引下逐步彰显的书法教育特色。俏丽春风已悄然拨响了杨家坪小学特色强校的动人旋律。

十五年,我们拥有了一个从未间断的书法教育历史

九龙坡区杨家坪小学创建于1948年,是一所具有办学历史长、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学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新课程改革浪潮席卷华夏大地,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旨,朝着“全面发展具有特长”的育人目标迈进,开始了书法教育的初步实践与探索。

没有专门的书法桌,我们在废旧的课桌上铺上毛毡;没有现成的书法教材,我们自己用钢板刻蜡纸印;没有可借鉴的教育教学模式,我们自己拟定简单的教学步骤——坐姿、执笔、笔画练习、描红、临摹。15年的坚持,学校初步形成了书法教育的良好氛围,整体提高了学生的书法兴趣和水平,培养了一批书法骨干教师,提高了整体教师的书法水平,初步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师生多次参加市内外的各种书法展示活动,师生在各级书法比赛屡有获奖,2005年我校被区教委命名为“书法特色学校”。

继承发展,我们踏上了一条特色强校的新路

2003年,九龙坡区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将杨家坪小学和原十八冶子弟小学合校并班,迁址于桃花溪畔的冶金村。新形势下的杨家坪小学如何发展?2006年,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深入调研,用一个月时间,召开教师座谈会12次,与近70名教师进行了座谈,了解教师对学校发展的需求,听取教师对学校办学特色的理解和定位;在行政会上进行了六次专题研讨,详细的、全面的分析了学校的现状、困难、办学成绩和发展方向;两次组织退休干部和教师座谈会,诚恳地倾听他们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并通过家长会的时机,征求家长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学校一班人树立继承与发展的观念,统一思想“接着干”,深化书法教育的内涵,拓展书法教育的外延,闯出一条新时期的杨小特色强校的新路。

立字立人,我们拥有了一个引导学校向前发展的办学思想

为了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2006年10月以来,历时3个月,我校先后四次邀请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市教科院、重庆教育学院等高等院校与教科研机构有关专家教授,对杨家坪小学的办学历史、近年来的办学成果及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与论证,确立了“立字立人”的办学思想。

从此,“立字立人”办学思想成了杨家坪小学校园之魂,它把秉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书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科研课题,我们拥有了一个践行“立字立人”办学思想的研究平台

随着时代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随着市教委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的启动,随着区教委着力打造“四大教育特色片区”新目标的确定,为我校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新的发展机遇。

2006年12月,我校《践行立字立人办学思想,创建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市级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成功。本课题不但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字,更要深入研究如何通过书法教育影响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在研究过程中不但挖掘书法教育的内涵,拓展书法教育的外延,提升书法教育的层次,还要进一步理解“立字立人”办学思想内涵与实质,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让学校走与时俱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校园文化,我们拥有了一张清新典雅散发浓郁墨香的靓丽名片

“办学理念是一种思想,一定要精炼、有深度、容易记忆和理解。”为了让孩子们随时浸润在中国传统书法墨香中,杨家坪小学努力地让每幢楼、每堵墙、每个角落都能发出震撼人心的教育之声来。

会唱歌的石——主题文化石:就像会唱歌的木鱼石一般,屹立在校园角落里的主题文化石也会唱出美妙动听的旋律,劝慰世人要至善至美。无论是“立字立人”,还是“读书在博,写字在正,做事在勤,做人在真”,一个个朱红的方块字赋予了这些石头以灵性,而石头也由此衍生出了生命的个性。

会讲故事的墙——主题艺术墙:学校翰墨广场的西南面有一堵会讲故事的墙,墙上随着书轴展开的是中国书法艺术文化的长河。在厚重的青铜色素里,蕴藏着一个个动人的传说故事。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就那样穿越时空的隧道,栩栩地站立在我们面前,轻声讲述着“察骨鉴字”“李斯受命”“张芝临池”的故事,告诉杨小学子唯有勤学苦练才能有所作为。

会说话的楼——主题教学楼:我校有三幢教学大楼,它们分别是“习砚楼”“临池楼”“翰墨园”,其中“临池楼”与“翰墨园”浑然一体。

砚与书法同根生,历史悠久,为文房四宝之一。古人习字前,总要以砚研墨,会意凝神,伟大的作品才得以诞生。以“习砚”命楼,取意“传播民族文化,承接历史未来”,让孩子们在杨家坪小学这个摇篮里刻苦临习,人书俱进,书写辉煌。“临池”意指勤学书法到了苦心孤诣的地步。

“临池”的由来,与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有关。他酷爱书法,练字十分刻苦。家中衣帛,全都让他先拿来练字,等到不能再写了才拿去重织。他家门前有一池塘,他经常在池水里洗砚刷笔,天长日久,碧绿的池塘竟成了墨池。“临池”一语由此生发。后来成了苦练书艺的代名词。以“临池”命名,意在使孩子们在古人苦学精神的激励下,走向书境更深处。

“翰墨”中的翰,原义为羽毛。翰墨指笔和墨,借指文章书画。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杨小学子是儒雅书卷气,浓郁翰墨香的人。在纷繁复杂的闹市里,做一个书者,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智者,让生命更加精彩;做一个强者,在这黑白构建的世界,拓一方心灵净土,为民族振兴而夯实基础!

主题活动,我们拥有了一个抒发情感展示才能的广阔天地

对于小学生而言,絮叨的说教与简单的重复,都会让他们感觉枯燥无趣。“寓教于乐”是我们在践行立字立人办学思想过程中特别注重的方式。我们通过集体朝会、主题班队会、书法专题教育活动及广场书法成果展示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表达对“立字立人”的理解,播撒“立字立人”的思想。

书法教育开放日:2007年3月31日开展的这次活动,学校邀请了重庆市教科院发展研究所所长龚春燕,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重庆市书法会会员张珍蓉,区教委党工委书记罗猛等专家领导。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应邀的386名学生家长代表。活动中,专家、领导和家长走进课堂,和孩子们一起上书法课,参观了教师、学生的书法作品现场展示。活动中,部分家长也被浓厚的翰墨氛围感染,提笔泼墨,与孩子同台书写。在现场书法作品展示中,杨家坪小学36名教师,106名学生参加了现场展示,27名学生家长自发激情书写了作品。六年级七班的王湘灵同学和她的母亲、外祖父三代同堂书写成了展示活动的一大亮点。活动中共展示了书法作品289幅。

步行街教育宣传:2007年4月,学校组织学生到杨家坪商业步行街进行书法教育宣传活动。在“立字立人”巨幅背景的衬托下,教师、学生的现场书写作品吸引了大量的路人驻足观赏。他们认为,学校的办学思想很具有继承和发扬人文精神的特点,比如:爱国爱乡的情怀;耿直好义的品德;团结协作的风范;大度宽容、兼收并蓄的气度等。这正是当代人最需要的精神,他们支持学校将“立字立人”办学思想践行下去。

赈灾捐款活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9天,一场以“为生命祈祷、将爱心传播”为主题的赈灾捐款活动在我校拉开了。《人民日报》《新华网》《华龙网》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特色学校建设现场会:2008年11月14日,“2008年重庆市书法艺术学校命名授牌暨杨家坪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现场会”在我校隆重召开,市人大、市政协、市教委、市书协,九龙坡区人大,区政协,区教委等部门的领导莅临会场,杨家坪小学50多位教师,300多名学生进行了现场书法展示,《重庆日报》《重庆晚报》等十多家媒体闻讯而来,对此进行了报道。

书法教育,我们拥有了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特色

杨家坪小学通过“立字立人”书法教育的课题研究,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加强了对师生书写的要求,督促师生参与各级各类书法教育活动。学校先后有140余人获全国、市级书法大赛金奖、银奖和其它等级奖。近三年,学生在第十六、十七届《双龙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中,获金奖1人、银奖10人、铜奖8人、优秀奖6人;在中央电视台书画院《墨彩杯》第二、三届全国少儿书画作品大赛中获一等奖5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2人;在其它书法竞赛活动中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5人、优秀奖4人;在重庆市师生书画艺术大赛中获书法竞赛一等奖14人、二等奖14人、三等奖20人。仅在“课堂内外杯”重庆市第八届师生书画大赛中,罗仕欣、黄婉芸、王静莹、张宇潇、黄屹、游俊、王宇月、张珮璇等8位同学获一等奖,王湘灵、韩倩云、何睿、游杰等10余名同学获二等奖,另有10名同学获三等奖。

在短短的1年时间里,我校已被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命名为“重庆市书法艺术学校”、“重庆市书法特色学校”。现在,我们正着力于“立字立人”思想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希望早一点实现中国辞赋专家熊笃教授对我们的期望,实现《杨家坪小学赋》中写到的“咀典含英,书中成诵,诗书双赢。兼合丹青之教,则全能三绝;弘扬国学之功,将一举三成”的奋斗目标。

从合校后的柳暗花明到如今的蓬勃发展,短短几年间,杨家坪小学从困境中突围,从办学低谷走向辉煌的蝶变确实让人刮目相看,在这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学校内部管理的深刻思考,是振兴杨小的迫切需要,是广大师生的无私付出,也是整个社会价值观、人才观的日益完善。

在三月飞花的阳春,当我们再次回望杨家坪小学的办学发展历程时,幡然发现那支飘香于黑白方寸间的妙笔,竟然就是“立字立人”的强校特色。

二〇〇九年三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