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小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小议小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冯怀本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说;中学语文

作者简介:冯怀本,任教于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黄屋屯中学。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新课标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工具性,往往忽视人文性。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下,人们对人文性的重视日益提高,反映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上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要求逐渐提高。

古人有言“诗言志”,志者,感情也,诗来自感情;还有“情者,文之经”,等等,都说明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文章更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语文教材是一个储满情感的仓库,我们在讲解诗歌的时候会分析诗歌的意象,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渗透的情感。但在小说单元的教学中,往往重视的是故事的情节、环境、人物形象等,而忽视了小说中的情感或者是对情感的倾向只有一种,显得十分单调,不利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不能扩展学生的精神空间,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有误导。所以,除了在诗歌教学的过程要注重情感的理解外,在小说方面也需要增加情感教育。

针对小说的教学,结合本人的一些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入手:

一、教师方面

1.钻研教材,把握背景

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实际是对我们生活的一种反映。学生在理解教材中,因为年龄的关系和成长的环境会缺少一些社会阅历,在他们眼中的世界还处于懵懂之中,需要教师给学生作详细的讲解,才能对作品略知一二。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现代社会要求教师不仅拥有一桶水,而是多桶水,不停地更换新的知识,才能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在分析小说之前,教师要下足功夫,把教材吃透,利用现在科技的发展,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地挖掘课文的相关知识,要做到“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经历、写作背景,在讲解的过程中才能进入角色,分析作者的独具匠心,把作者的创作意图释析出来,让学生能够领悟其目的,受到作品的熏陶,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

比如在讲解《药》这篇小说时,学生一般会对鲁迅的文章有点畏惧的心理,认为他的文章难懂,在情感上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笔者就十分详细地给学生介绍了鲁迅的人生经历,重点讲到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向学生描述鲁迅在日本学医的经历,让学生从情感上先接受鲁迅的遭遇,然后再结合课文中描述到的“看客”,学生慢慢就能理解在《药》中所描写的那一群“看客”的愚昧无知和麻木不仁,以及对夏瑜这个革命者的同情。如果没有鲁迅的人生经历做背景知识,学生是不会理解在特殊环境下人们被扭曲的思想的。这样,教师不仅讲授了“文”,也讲解了“义”,更重要是的浇灌了情感,学生的理解就更上一层楼了。

2.导入新课,以情动人

语文对于中学生来讲,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没有什么好学的,或者干脆就当成是一门休闲的课,没有人愿意听。那么,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一节课的导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也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在讲解小说的时候,可以依据故事本身的情节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兴趣,因为小说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十分贴近生活。所以,一个好的开头能够让学生从情感上快速进入到角色当中去。

“现在的中学生对装饰自己都有独到的见解,知道如何让自己焕发青春的活力,一个小小的装饰品就可以熠熠生辉。项链当然也是其中的一种装饰品,那么,你们知道项链除了给我们带来美丽之外,还会带给我们什么呢?”这是笔者在讲解《项链》时的导入语。一条普通的项链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七嘴八舌的,什么答案都有,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热情,都积极参与到课文的讨论中来了。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学生逐渐由好奇到恍然大悟,再到反思。学生理解了“虚荣”这条“项链”给主人公带来的灾难,从而从情感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从情感上理解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她的命运安排。

3.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王国维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人间词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想法设法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而要达到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根据课文的主题,借助音乐,运用录像,课件等科技手段,创设某种情境,做到“以境育情”。古今中外的名篇小说,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在讲授古典小说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其中的片段,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来了解故事情节中的复杂关系,让学生先从情感上得到一个肤浅的了解,给学生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在上《宝玉挨打》的时候,笔者给学生放了林黛玉葬花的电视片段,还放了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个人分别去看受伤后的宝玉的细节,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红楼梦》的氛围,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就更容易了,不再认为那些文字是枯燥的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而且有了很多独到的见解。

二、学生方面

1.在活动中体验情感

小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用文字表达出来又觉得遥不可及。教师的讲解并不能让学生完全理解,在学生的情感日趋加剧的时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表达情境的途径和时机,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表演、游戏、模仿都是引导学生对生活、对情感的体验,充实“自我”的好时机。

教师可以根据小说的情节,让学生“身体力行”地来发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放任自我设计台词和动作,让学生的情感通过活动完全释放出来。在《项链》这篇小说的讲解过程中,笔者就设计了一个活动的过程。把故事分为几个部分,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物,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赔项链,学生在四场表演中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十分生动、有趣、夸张地表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也受到了陶冶,明白了“虚荣”的后果是什么,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杜绝了学生过度虚荣的内心情感,让学生从情感上正确理解“虚荣”。活动的效果比直接的说教更能从情感上接近学生的内心,从而有一个健康的人生方向。

2.在写作中渗透情感

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生动,很精彩,很有吸引力,每一篇小说都是极好的教材,帮助学生进入生活、理解生活,让他们间接地知道外面的世界,从情感上接受这个世界,为他们的人生阅历之路增加一点筹码。我们说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果不能与情感的体验融为一体的话,这种训练将会显得枯燥无味,最终苍白无力。因此,语言文字的训练除了要学习小说创作的技巧外,还要加强学生的情感训练。

在学完微型小说《等待散场》后,笔者要求学生对待“爱情”这个话题写一点文字,在学生的周记上,笔者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青春期的好感只是我们发展异性间友谊的催化剂,相当于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性质也不会改变,那只是纯洁的友谊,但一旦你把催化剂误以为是反应物的时候,后果就变得截然不同了,反应的方程式是:友情+错觉=爱情+不成熟,物已完全变了质。盛夏的果实终究是苦涩的,我们应远离早熟的那一道防线。”笔者以为学生会对这个话题很敏感,却发现学生都能够用很理智的观点来看待“爱情”这个地雷。

情感教育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到处开花,小说作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部分,也是我们重点加强学生情感教育的一个渠道。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在小说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之路会越走越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健康地成长,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神韵和灵魂,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在情感之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姜利波.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4).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黄屋屯中学

邮政编码:53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