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职业暴露处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HIV职业暴露处理分析

李燕

李燕(怒江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怒江673100)

【摘要】目的:加强职业暴露管理,完善职业暴露保障体系。方法:结合卫生部制定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对4例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事件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及时有效的处理,4起职业暴露均未发生HIV感染事件。结论:医护人员应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医疗机构应强化职能部门管理工作,建立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风险的保障机制,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

【关键词】HIV职业暴露处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219-02

1资料分析

1.1暴露方式:针刺伤3人,玻璃划伤1人。

1.2暴露级别:1级3人,3级1人。

1.3暴露源严重程度:均为2级暴露,暴露于艾滋病病毒阳性、CD4细胞数量较低者血液。

1.4暴露后处理:局部紧急处理,清水冲洗,挤出损伤处血液,用碘伏、酒精消毒;进行职业暴露危险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预防性用药治疗,12小时内开始服药。

1.5随访:在事故发生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分别抽取血样检测HIV抗体,结果检测均为阴性。

表1HIV职业暴露案例风险评估及处理

2结果

4起职业暴露事件暴露者在发生职业暴露前均接受过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掌握职业暴露防护技术,发生暴露事件后第一时间内对暴露局部进行了正确的紧急处理,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并紧急到疾控中心进行危险性评估,及时服用抗反转录病毒的预防性治疗用药,疗程28天。服药后第4、8、12、周及6个月进行随访检测,暴露者未检测出HIV抗体。

3讨论

随着艾滋病疫情发展,医务人员因职业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风险越来越大,医护人员应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按照普遍性防护原则采取防护措施。医疗机构应强化职能部门管理工作,定期举办培训,帮助医护人员了解艾滋病知识,规范操作技术,强化医务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建立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风险的保障机制,制定职业暴露事件应急处理制度,针对职业暴露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

参考文献

[1]刘保池,刘立,李垒,陈辉,卢洪洲.HIV感染者的外科治疗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04,040.1007-9572

[2]邓静平江毅刘远波

传染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9)

[3]张发兰,乔翠芬,李兰芝.医护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及防护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10)

[4]王艳芳,陈晓吟,邢蕴博,林仕英,丘小珊.某皮肤性病门诊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认知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07,14(7)

[5]徐艳,柏春琴,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分析与对策[J].河北医药2011,22,066.1002-7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