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职业暴露管理,完善职业暴露保障体系。方法结合卫生部制定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对4例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事件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及时有效的处理,4起职业暴露均未发生HIV感染事件。结论医护人员应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医疗机构应强化职能部门管理工作,建立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风险的保障机制,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

  • 标签: HIV职业暴露 处理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IV职业暴露的原因及方式,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10月-2012年2月所发生的HIV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个案登记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例HIV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至今未发现HIV抗体阳性。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培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一旦发生职业暴露,紧急正确处理伤口和预防服药非常关键、有效。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分析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暴露后预防及效果,为HIV暴露后预防提供参考意见,有效预防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被HIV病人所感染。方法从我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人截至到2008年6月,全国累计报告HIV病毒感染者148794例,艾滋病病人73071例,死亡30883例,其中仅2008年上半年,新增HIV病毒感染者11400例,病人6892例,死亡4007例。结果资料显示,在所有携带者和病人中,6135名健康工作者被HIV污染的针头以及其他医疗器具所刺伤,感染HIV20例,HIV感染率为0.33%;1143名粘膜表面暴露,l例被HIV感染,感染率为0.09%;2712名皮肤暴露,无1人发生感染。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的过程中的预防。

  • 标签: 艾滋病毒职业暴露暴露评估预防
  • 简介:目的了解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该传染病医院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信息,分析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环节、方式等情况。结果4年共发生49例HIV职业暴露,其中护士37例,医生7例,医技人员4例,保洁员1例;职业暴露人员中工龄≤5年者占75.51%。暴露方式以手术中器械、注射器针头、输液器针头等造成的锐器伤为主(36例,占73.47%);暴露环节以注射穿刺及有创术中操作为主(28例,57.14%);职业暴露中手术室发生22例(44.90%)、病房17例(34.69%)、检验科4例、产房3例、急诊2例、消毒供应中心1例。发生职业暴露后无1例感染HIV病毒。结论护士为HIV职业暴露的高发群体,针刺伤为暴露的主要方式。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HIV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 简介: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是指包括对性暴露后与静脉药物注射暴露后的预防HIV感染的措施,应该尽可能早的开始(暴露后72h内),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连续28d,nPEP中心理咨询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首选2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相对于职业暴露来说nPEP在预防HIV感染方面没有很好的效果,容易失败的原因主要有:①延时治疗;②非职业暴露者对PEP治疗依从性差;③反复多次发生暴露;④进行肛交是预防HIV感染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⑤不合理的药物组合。

  • 标签: 非职业暴露后预防 HIV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简介:指导原则所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 标签: 职业暴露 HIV病毒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防护工作 体液污染 艾滋病病人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艾滋病(AIDS)疫情在我国的蔓延,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医护人员作为护理AIDS患者的工作人员,其接触AIDS患者的机会日益增加,职业暴露发生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如何通过有效地接触前预防和接触后处理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作者通过对国内医护人员在职业暴露认知的现状调查,结合仁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几年的优秀做法,对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做简要分析,以期在职业暴露防护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HIV患者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艾滋病的流行已经逐步进入快速增长期,在这种形势下,医院内加强对HIV相关护理和治疗刻不容缓。HIV护理人员作为与艾滋病患者接触时间较长,且工作环境较危险的人员,应当格外重视其安全防护工作。本文将对HIV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进行探究。

  • 标签: HIV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认识及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方法,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消除暴露人员的焦虑、恐惧心理。笔者通过对一例护理人员针刺伤引起的HIV职业暴露后积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收到良好效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HIV职业暴露 应急处理 心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院神经外科一起HIV职业暴露原因,为做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起职业暴露发生过程,找出职业暴露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结果本次职业暴露发生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标准预防措施落实不严格,发生暴露科室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患者情况关注不够,造成暴露人员未得到及时处置。结论医护人员接诊患者时须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严格核心制度落实,发生职业暴露后严格按时限报告,由具备资质的处置机构评估后按规范处置。

  • 标签: HIV 职业暴露 情况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AIDS在全球范围的扩散和蔓延,目前我国AIDS流行形势十分严峻,艾滋病流行正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到医院就医的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不断增加。由于艾滋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常到各科就医,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护理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到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HIV职业暴露的危害性,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妥善保护好自己及其她相关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因HIV暴露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本文从分析艾滋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着手,探讨相应的安全防护对策,旨在避免艾滋病对护理人员造成的职业暴露

  • 标签: 艾滋病毒 艾滋病 护理人员 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运用在HIV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的HIV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心理干预,对其干预前后的SDS和SA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4周干预后,医务人员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

  • 标签: 医务人员 HIV职业暴露 心理干预
  • 简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HIV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被HIV感染或被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HIV感染的情况。

  • 标签: HIV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患者 HIV感染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尽可能减少参与感染HIV患者手术的医务人员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机率。方法我科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16例HIV阳性患者实施手术过程中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HIV阳性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均未发生职业暴露。结论合理的手术防护和应对措施是避免外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有效方法。

  • 标签: HIV 手术患者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现状,分析职业暴露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完善预防HIV感染的防控措施。方法对文山州2011-2015年报告的HIV职业暴露案例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149人职业暴露包括医务人员和公安司法人员,暴露类型包括针头刺伤、抓咬伤和血液、体液接触皮肤或粘膜,主要途径是针头刺伤暴露。125人实施暴露后预防(PEP),有118人采用基本用药程序进行干预治疗,占94%(118/125);7人采用强化用药程序。目前所有病例随访未发现HIV抗体阳转者。结论需要对医务人员、公安司法人员加强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以减少HIV职业暴露发生率;健全职业暴露后防护措施,暴露后及时使用预防用药,可有效阻断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感染。

  • 标签: 艾滋病 职业暴露 暴露后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血站采血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观察预防及处理效果。方法选取本血站采血人员86例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预防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采血,预防组在分析HIV感染原因的基础上,加强对HIV职业暴露的预防。结果预防组采血人员HIV知识(98.48±0.15)分、预防知识(99.00±0.04)分、处理知识(99.17±0.06)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站应加强对采血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HIV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知识的掌握水平,降低HIV感染率,提高自身的安全性。

  • 标签: 采血人员 HIV职业暴露 阳性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