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学生物园的生态资源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利用中学生物园的生态资源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郑琳露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510080)

摘要:随着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理解,学生科学素质的养成也越来越受重视,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学校都因地制宜地建设有各种生物园地,如何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校园生态资源,将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探究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最终目的,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物园;生态资源;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中学生物园是指在中学校园内建设的,与生物学科相关的所有园地总称。中学生物园一般由生态区、专类区、探究区和科普区等四大部分组成。生物园是为教学服务的“绿色教室”,也是学生探究和实践的最重要的基地之一,通过生物园,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生物的基础知识、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及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技能,更能够使学生认识自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生物园生态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文探讨的核心。

一、利用校园生态资源,掌握生物学科基础知识

具备生物科学知识是生物科学素养的一个方面,只有生物学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才能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适时地引导学生掌握好教材基础知识,重视知识结构,根据生命活动的连续变化,把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并对其进行扩展,联系有关实际,综合运用知识。特别要重视知识的发展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脱离知识,只有将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才能形成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利用生物园的丰富资源,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达到将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例如: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已经了解群落的有关知识,再将学生带到校园中,利用水生生物园的生态资源,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如:群落的概念、群落的丰富度、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学生置身于生态园中,通过观察回顾,对群落的概念和特征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知识之间的联系变得清晰,脑海中自然而然形成有关群落的知识框架,从而牢固地掌握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借助水生生物园的生态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二、利用校园生态资源,培养观察、思维、探究能力

生物科学素养还包括能力素养,参照《数学课程标准》相关内容,构建出生物学科能力应该包括:1.观察与实验能力;2.生物认知能力;3.科学思维能力;4.科学探究能力;5.生物信息能力;6.实践创新能力。其中,核心能力是科学思维,生物认知和生物信息能力是基础能力、观察与实验能力、生物探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三个并列作为延伸能力。生物园拥有丰富的物种和生态环境,为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提供理想的场所,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平台。首先,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态度,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例如:七年级同学在学习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之前,将学生带至阴生生态区,让学生寻找鼠妇,观察鼠妇的生活习性,可能有的同学很容易就找到了,而有的同学怎么也找不到。这时,教师就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学很容易就找到了呢?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且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最终,学生发现只有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条件下,才容易找到鼠妇。于是,学生会进一步就提出问题:“鼠妇的分布受光的影响吗?”“鼠妇的分布受湿度的影响吗?”通过这种观察、思考,激起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了探索生命奥秘的精神。为了寻找答案,各小组同学确定了探究的目,作出假设,设计试验,开展试验,观察记录。整个过程学生不知不觉地运用了“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生物的生活习性,开动脑筋,提出问题,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践,培养了观察方法、提高了思维能力、掌握探究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培养融为一体,从而达到真正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

三、利用校园生态资源,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也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素养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核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养的培养必须依存于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中。利用生物园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勇于探索、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其与人合作、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发展的精神,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例如:利用生物园的植物和场地,开展“探究影响植物叶绿素形成因素”的实验,学生探索了光照、水分、无机盐等因素对植物叶绿素形成的影响,学习了对照试验的设计要点,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而在利用水生生物园进行“水浮莲净化水质实验”时,学生团结协作,有的到河涌取水样,有的准备鱼缸,通过各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实验,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时,即使实验失败,也要如实记录,而不能弄虚作假,养成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生物园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适时的渗透尊重自然、关爱生命的品德教育,及时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道德”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爱护动物的良好道德品质。

总之,生物教师应充分挖掘生物园的生态资源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进行培养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措施,活动过程不仅仅关注学生实验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潜移默化地渗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教育,最终,在实践活动中也能彰显人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

注: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NO.120144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