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多元化资料的运用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语文课堂多元化资料的运用方法

张瑞玲

张瑞玲甘肃省肃北县中学736300

一、近年来中高考试题体现多样化的特点

在语文课堂中不应只限于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资料的来源应该多样化。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材料着手。

1.成语典故

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就是从历史故事中提炼出来的。因此,这些成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学习文学作品。在教学中适当使用可增加历史的亲切感和生动性。如讲《陈涉世家》,可用成语“破釜沉舟”。

2.诗词、名言警句在语文学习中的运用

如,在讲《满江红》时,用岳飞抗金的故事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慷慨正气的情感。

3.对联也是很好资料

如,可引用康熙皇帝的挽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4.漫画、老照片、老海报、宣传画等图片

5.歌曲、电影、记录片、文献片等音像资料

近几年有关语文知识的音像产品出版得很多,很容易找到。例如,进行“捕捉细节,感悟亲情”的习作训练时,点击视频刘和刚的《父亲》MTV,课前序曲:(打出大屏幕:用心听,听完后,说出画面当中哪个细节最感人或最能体现父爱。三分钟听,一分钟说,引出今天的课题。)

一曲罢了,可父对子的爱,父与子情还在我们心间流淌。同学们请告诉我刚才视频中的哪些画面打动了你,感染了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明确:

(1)开篇父亲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家的重担,但极然步伐稳健,给我坚强。

(2)风雪夜父亲劈柴的场景。

(3)用积蓄为我买了一部录音机,父子两相拥的幸福场景。

(4)考试时父亲手里一直为我捧着的水杯,给我信心。

(5)父亲掏出带着体温的血汗钱买了礼物,想为我的考试成绩找找人,风雨天撑着一把小伞,一副凄苦的样子。

(6)考试我落榜了,在我灰心丧气后父亲恨我的消沉,生气地把那个录音机摔碎了,后又偷偷捡起来,仔细抚摸的场景以及孩子理解了父亲深沉的爱,那深深的一跪。

(7)父亲给我吃鸡蛋而他只添鸡蛋壳。

同学们,在你们的语言中我们又一次感动了,摄影师从平凡的生活中选取了如此多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阐释父爱,这种用细节表真情的方法是不是也值得我们借鉴呢——所以今天我们的习作教学课题就是——写细节,表真情。

(出示课题)

新课导入:倾听了优美而深情的旋律,欣赏了熟悉而感人的画面,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而这种亲情往往是蕴藏在一个个的生活细节当中的,体现在细微具体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场景中的。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捕捉细节,感悟亲情”

如,在讲“千古涛声”单元时,解读、欣赏学生耳熟能详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我的根在草原》等歌曲。在讲《邓稼先》时,看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其伟岸的人格。

6.本地人文资源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各地都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可以利用,都是教学的很好素材。比如敦煌就有很多人文资源,如千佛洞、阳关、玉门关等。都可以利用。这些学生身边的实物可以拉近我们与文化的距离,帮助我们理解语文。

由于传媒手段的日益增多,资料也非常丰富,可谓俯拾皆是。只要我们平时留心注意搜集积累,就能达到“一桶水”,甚至是“自来水”的效果。

二、课堂资料运用要有针对性

由于一节课有严格的时间和内容限制。如果在一节课里过多过杂地使用资料,会将上课变为聊天讲故事,影响教学内容的讲授。因此,资料不能乱用,要有的放失,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帮助理解语文结论是使用史料的目的。课堂上使用史料也应该围绕这个主题,而非讲故事,寻乐子。通过资料的运用,将艰涩难懂的文章具体化,简单化,生动化。所以,在运用之前,必须对资料进行选择,去粗取精,选择那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加以运用。

三、资料使用应该简练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去讲故事。所以,资料使用既能说明结论,又要少用。这就要求精选精用。在备课时应对所掌握的相关资料反复筛选,选出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资料若干,在课堂上酌情使用。入木三分,无须多言。切忌在课堂上随意乱讲、东拉西扯、天马行空,一发而不可收拾。

四、资料使用要有科学性

由于语文资料的繁多,难免其内容思想鱼龙混杂,真伪混同。这就要求在使用时应对其进行科学选择,选用那些符合马克思主义辩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史料。不能使用那些唯心主义的或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资料,以免误导学生。特别在当前形势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许多国外的不良思想、价值观传入国内,危害很大,特别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为帮助青少年有效地抵制这些错误思想,在史料的选择上特别要注意思想性,要选择符合我国核心价值观的资料,要体现科学性。

五、资料使用要灵活巧妙

使用资料不应拘泥于某一种形式或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着重体现“巧妙”。什么时候用?用什么资料?用多少?教师要仔细斟酌,见机行事,如能巧妙运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不好可能会混淆视听,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要做到“巧妙”,全凭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以及高超的课堂控制能力。

总之,语文课要在计划的指导下灵活开展,贵在平时训练,重在面向生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