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2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常伟伟

常伟伟河北宁晋中学

摘要:如何恰当地提问确实是一种教学艺术,做得好,自然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反之,也很有可能吃力不讨好,并使学生谈之色变。数学课与其它课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提问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提问、技巧

提问本身不是目的,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然为教学目标服务。提问能帮助教师正确评价学生,了解学生对所学任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否已经学会了指定的任务;提问能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精神,积极应用思维的技能去解决问题;提问能保持教师的注意力,只通过讲授的方式去进行一堂课的教学,很容易产生的后果就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去重组教材和设计提问,常常假设学生能及时理解,很少有机会获知学生的错误认识;提问能使教师依据学生的答案,提供即时的反馈,即教师依赖提问使学生理解问题及相关的所有要素,同时利用学生的答案设计新的问题,使学生趋向于真正地理解。高效的提问要求学生在每个问题上都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理解,教师以各种不同的提问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

一、教学要从问题开始

教学从问题开始,就是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通过设置悬念或者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位老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这时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地相加。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注重隐形问题

要广义地理解问题,不能认为只有明确地提出问题才是问题疑问式教学。要提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的问题,我们不妨把其中一种问题称作隐形问题。比如,讲授集合论时,可以先讲康托的相关事迹。这实际就是在设问:康托的集合论是怎样的知识?翻开高中数学课本,首先学习的数学概念是集合。研究集合的数学理论在现代数学中称为集合论。它不仅是数学的一个基本分支,在数学中占据着一个极其独特的地位,而且其基本概念已渗透到数学的所有领域。如果把现代数学比做一座大厦,那么可以说集合论正是建筑这座大厦的基石。其创始人康托也以其集合论的成就被誉为对20世纪数学发展影响较大的学者之一。他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22岁就获得博士学位,今天我们就学习集合论的初步知识。

三、优化的课堂具有“开放”的特征

当然,课堂上的提问也应该是开放的。这里的“开放”并不是指随意提一些问题,而是要求问题本身和问题的措辞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做更多的脑力活动。在这一点意义上,我们的提问问题要注意两个条件:①范围。问题的范围,是指有关问题的可能答案的宽阔度。刚一起步的问题,应给予宽广的范围。如对函数定义的认识,可以问“你是如何理解定义的?”或“你觉得定义强调了哪些条件?”而不是问“你怎样理解‘A集合中每一个元素’与‘B集合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这两个条件的?”学生在回答开放性问题时,其答案有助于表明他们在理解问题上的智力水平如何。如果一开始教师的提问范围较窄,这也许能更快地引导学生进行教师期望的智力活动,但其后果是它们经常使教师忽视学生现有的水平。②目的性。提问本身是教师期望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什么,尽管问题是开放的,也希望学生的回答具备“具体、正确和完整”的特质。有时教师的提问不能诱使学生寻求到答案,或学生的回答离教师期望太远,教师应要求学生回答得更完整或更合理,回到有效的提问过程中来。在处理用解析式变换求函数的值域的问题时,教师希望学生用方程思想看待函数解析式,但学生往往难于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提问时要把方程与函数的联系进行一点解释。

四、精心设置问题梯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上问题的提出并不是随便就给出的,而是需要任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和分析后才提出的。好的问题可以起到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作用,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程度,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教材内容,而课堂问题的梯度性就是判断一个问题好坏的关键。所谓梯度性,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提问时全面、总体地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所设计的问题也不能全部相同,要充分体现层次差别。针对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所给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引导这部分学生从更高的层面来理解数学问题;针对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尽量控制问题的难度,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这部分学生逐步喜欢上数学学习;对于一些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讲,尽量对这一部分学生提一些相对较为容易的基础性问题,让这部分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五、体现发散性特点,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思考品质

传统的数学课堂提问模式中,往往是教师问、学生答,死板、单调的问答模式往往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发散性问答模式正是为了克服传统数学课堂的弊端而提出的,这一问答模式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问题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发散性问答模式中并不严格要求所有课堂问题都必须局限于数学教材当中,而是允许向外扩展,只要最终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就行。二是发散性问答模式一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问、学生答”的古板模式,首创性地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由教师来作答,这种“多对一”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更轻松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发散式问答模式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品质,在发散性的问答模式中,教学目的不再仅仅围绕“结果”开展学习,而是重点突出了思考的重要性。通过提问,不但要让学生知道问题的结果,更让学生深入了解具体解题过程中体现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真正起到不但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的目的。

总之,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能再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让他们学得一堆死的书本知识,而是应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通过进行有效的问题教学策略,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终身受用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