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轻教研组重年级组的原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揭密轻教研组重年级组的原因

袁立权

袁立权江西省宜春市第四中学336000

学校对待教研组和年级组具有悬殊的差别是一种极为普遍存在的现象,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是管理体制,直接的推手是各个学校的校长,校长们也有难言之隐。

教研组属参与教学创新,学术性,让教学业绩提高、教育进步;年级组属参与学校管理,让日常工作稳定有序。

最好的办法恐怕就是去掉校级的领导行政级别(科级、县级),政府不干涉学校,于是校长也是普通老师,这样的校长也一定是热爱教育,愿意为教育事业献身,当然会产生全新的办学宗旨。到那时,教研组长方可大胆作为。

读完《江西教育》2012年第三期彭华、杨帆合著的《教研组长的边缘化及其对策》,掩卷而思,感慨万端。

我执教已经29年,任语文教研组长就二十有一年了,彭、杨两位老师列举的事实既真实又触目,真是“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细细想来,略显不足的是没有去寻找“边缘化”的原因,仅凭现象就去大谈施救的“措施”,总觉得有点太书生意气了,于事无补,徒增烦恼。恕我直言,文章充满着善意的幼稚和天真,只是一厢情愿,津津乐道教研组长该怎么去做,真有点缘木求鱼的味道,我实在看不出这些设想有什么实用价值和意义。

文章中说到“教研组长的引领力趋于弱化”,只是“满足于完成学校的任务”,“不会主动制订学科建设筹划,缺乏培养教师队伍的意识”,“缺乏带领性的建议,不懂得提醒老师怎么操纵”,“解答不了老师心中的困境”等等。对于以上这些说法,我实在不敢苟同,以上这些是由“前因”产生的“后果”,因此我们第一要务是要弄清楚这些教研组长为什么会这样,明白了原因,才能有的放矢讲“措施”。请让我打个比方来说明:医生治病,首先要寻找病因,“望、闻、问、切”。例如头痛,引发头痛的应该有很多种病,如果医生不明病因,仅凭表象,就头痛医头,乱开处方,药必无效。造成这些教研组长“满足于完成学校的任务”,是由于校长重管理(年级),轻教研,实行年级负责制,老师大都只知有年级组,对待年级组都会非常谨慎,否则,下一步会引来麻烦。对待教研组则不同,大都认为教研组就是去开个会,签个到,不“研”学校和年级也不太会为难他。尊重你的人才会按时出席,遇上跟教研组较劲的,你能奈何?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教研组长跟本就无法按照作者的“药方”去“作为”。试问教研组长有权力去“培养教师队伍”吗?教研组长有权力去“制订”、“筹划”吗?什么权力都没有——实际上学校领导压根就没有想过要教研组去参与这些,教研组凭什么去“带领”?又凭什么去“提醒”?

校长们为什么会“轻教研重年级”?尽管较为复杂,我认为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是体制。先说校长官衔的性质,一般中学校长的行政级别是正科级或者是副县级,而头上的乌纱帽是由市、县级行政部门——组织部给的,也就是说校长就其性质而言是属于政府官吏。既然是政府官吏,第一是要为政府办事,其次才是学校,即首先是得为政府做事,唯政府之命是从,做好官,然后才是管理好学校。设身处地,校长们也有难言之隐,先是要会“做官”,才能有精力去治校,治校的重点也就只好放在“千万别出乱子”、平平稳稳。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我简单地列举几点:

第一,校长要学会“做官”。既然以校长为首的校级领导是由市、县组织部门任命的,作为政府部门的官吏,他们首先必须深谙“官场规则”,应该花费很多精力去做“好官”。“官”即“管”,教研组是属于“研”,重在学术,与官沾不上边,于是每况愈下,“淡出”领导视线也就很自然了;年级组是属于“管”,他们的管与校长们有着极为直接而又密切的关系,因而也就成了“官”,学校先是叫年级组长,后来提拔享受中层正职待遇,也改称为年级“主任”了。校长们每年都要面临市、县组织部的考核,只要能摆平各种关系,考核也就能平稳过关,校长的“官”也就能继续地做下去。

第二,校长要尽力“维稳”。政府最为忌怕的就是社会不稳定,校长们也都能心领神会,全力以赴维护学校的稳定;其次是学校不能出现重大事故,特别是教职工不能越级上访,而这些都是隶属于“管”,年级要尽力管好学生,不要在日常工作中添乱等。面对以上种种,似乎都不需要教研组参与,教学教研是贡献于教学业绩,教学业绩是属于锦上添花的工作,差一点也无妨大局,因为政府早就有目的地运用政策倾斜、重点扶持,使学校之间形成阶梯式等级,不存在平等竞争。只要学校稳定,政府就可以放心,校长的“官”也就可以安心地做下去。

第三,校长要努力“顺意”。为了政绩的需要,市、县政府每年都会开展一些政事活动,如农运会、明月节、创卫城等等,校长们既然是政府官吏,自然就要不遗余力地顺意配合默契,倾全校人力、物力,要求各年级尽心竭力,参与其中。要改变这种轻教研重管理(年级)的怪现象,最好的办法恐怕就是去掉校级领导的行政级别(科级、县级),政府不干涉、不插手学校,让校长们从“官场”上走下来,还“官”于民。杰裴逊说过一名言:“最好的政府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去掉“官本位”后,这样的校长也一定是热爱教育,愿意为教育事业献身,当然会产生全新的办学宗旨。到那时,教学教研还会被“削弱”、被“淡出”吗?到那时,才能“创设有位有为的平台”,激励出“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凝心聚力打造教学研究的精神家园”,“营造良好的教学与科研气氛”,教研组长的“前瞻性,更富人性的科学引领”也就可以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教育春天也就来临了吧!

但愿这不是一个幼稚而天真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