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19
/ 3

基于目标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初探

谭平重庆市石柱中学校邮编:409100

【关键词】有效教学目标教学历史四步教学模式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策略和评价标准,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自产生以来,有效教学就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目标教学源于上世纪20年代西方的“撑握学习”理论。目标教学作为一种以目标导向、反馈矫正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那么,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目标教学是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运用目标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下面就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基于目标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模式谈谈自已的一些看法。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以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行为、活动和过程。因此,有效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从理念层面看,只有些立足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能充分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从策略层面看,有效教学是基于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两个方面,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从评价标准来看,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根本标准是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学生所取得的进步与发展。当然,不同的教学理念决定了不同的评判标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评判的标准就是分数,就是智力。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目标,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这就意味着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不再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的获取,还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参与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其发展。因此,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目标的可测性和量化成为了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有效教学必须促使学生在这三大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这是“指引教师教学、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1]

二、目标教学的实质

目标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的教学。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目标教学的实质在于创造一种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以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正如全国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在《目标教学:理论与未来发展》中写道:“教育所关心的应是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发展,相信所有学生(智力正常的)都能学好学校所教授的课题,相信每个后进生都能得到预防或转化,这是目标教学的基本信念。”[2]

目标教学的理论根据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所提出来的“撑握学习”理论。在布卢姆看来,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好”是“掌握学习”的基本前提。在教学过程中,他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结构化”,对“基础知识和能力倾向各有差异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时形成性评价(反馈),为不同的学生设计“矫正学习”或“深化学习”,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由此可见,基于“撑握学习”理论的目标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目标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保教学活动的目标方向性。教育目的的实现程度是一切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标准。目标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中,都是通过教学目标来引导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习交流、开展效果测评、进行教学管理,所以这就避免了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提供了前提和保证。只有那些“把系统、科学、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并围绕教学目标所展开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不只是传统教学强调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是注重全面教学目标的进步和发展。如果背离或片面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只能是无效或低效的。[3]

(二)学生的发展差异得到有效关注。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独立个体都存在不同的智能风格,智力依赖个体生存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而存在,教育教学中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措施,以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目标教学作为一种以异步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异步指导,即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和全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创设合适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在集体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个体的自我学习与发展。儿童差异化的客观存在必须得到承认,否则任何“定型化教学”必然违背儿童发展的本性,而违背儿童发展本性的所谓的教学规律是没有生命力的,是空洞的口号。[4]

(三)能有效地促进课堂互动生成开放共享。互动就是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通过交流学会学习、掌握知识、把握规律。生成要求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动态生成课堂资源、教学细节和程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开放就是要求教学中不要拘泥于教材,要根据目标要求和教学实际,适当延伸、拓展教学资源。共享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指导和教学,让人人都能“享受”到不同层次的成功快乐。目标教学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注重情景创设、强调交流互动、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开放共享,因此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开放学习、创新学习,促进学生知识建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

(四)能及时进行评价反馈与矫正补偿。反馈性原则是有效教学的五大原则之一。反馈的作用在于使“教学过程成为按照预定目标方向有效运转并能够自我调控和纠正的系统工程”。通过评价反馈,不仅能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潜在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起到防微杜渐、堵漏补缺的作用。目标教学是以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高效运行为保证的教学活动,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矫正,能够有效地实施和达成全部的教学目标。正如目标教学委员会所指出的那样,“目标教学借助教学评价建立的自我反馈矫正系统,为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提供了监督保障机制”。[5]

三、目标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模式构建

目标教学作为一种目标导向、反馈矫正为基本特征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特别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探索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交流互动历史四步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这一模式的基本思想是: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平等交流、民主参与、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职责是对整个教学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并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帮助和指导,以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发展、自我提高,实现和达成教学目标。

下面就以中国近代史(上)第二章第五节甲午中日战争(以下简称“甲午”)为例谈谈该模式的应用。

(一)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与媒体选择等。其中的关键在于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这是因为,设计适切目标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目标过高,难以通过教学达到;目标过低,在教学中学生感到没味道。所以,制定教学目标一定要考虑学生差异和需要,要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目标的陈述要简洁明了,具体准确,分层分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和控制功能。

(二)教学实施:目标制定与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教学目标的落实与达成,还必须在教学实施中得以实现。教学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和步骤:

1、目标展示,任务导向,自读质疑,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将教学目标细化成任务,并以教学提纲的形成展示或陈述给学生,学生根据任务要求或教学提纲快速阅读教材,并对教材中的重要史实和观点进行勾画,然后自主完成基础知识填空题,同时列出该课题的知识线索或提纲。在阅读或自我基础检测中,对不清楚或有疑惑的地方作出标记,或提出相应问题,以便提出供大家讨论或在教师讲解中解决疑难。在“甲午”一课中,我们可将目标列成以下几项任务:①找出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主要战役、主要人物。②找出《马关条约》鉴定的时间、地间、双方代表,其主要内容和影响。③说出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主要史实。

2、问题引导,交流探究,重点讲解,难点突破。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教师的针对性精讲以解决上一环节中的问题和困难,并对重点问题进行强化和点拨。对难点问题,则需要教师通过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以突破难点。如在“甲午”中,教师可利用投影显示李鸿章对中日甲午海战失败原因的叙述,引出两个不同层次但具有重要关联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中国在甲午海战中失败的主要原因。①李鸿章说的是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谁能说出李鸿章是从几个方面总结失败的原因的?②你认为李鸿章的分析正确与否,为什么?请说出理由,并全面简要分析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主要原因。最后,通过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得出如下结论:导致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妥协投降,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社会制度和经济科技的落后。

3、检测反馈,矫正补偿,巩固强化,学会应用。

达标把握,是检测教学目标,评价教学过程,补救教学不足的重要环节。适当的练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观点的简单应用,而且通过及时反馈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依据目标明确其进步程度,了解并纠正自己的缺陷和错误。同时也为教师改善教学及时进行教学补偿提供了依据。检测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题目设计力求新颖、灵活,题量和难度要适当,符合不同类型学生需求,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要面向学习困难学生(C类),注重和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面向尖子生,设计一些材料分析与观点应用的题目,以达到培优的目的,同时更要面向占绝大多数的中等生(B类),力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归纳小结,回顾反思,课外实践,拓展创新。

归纳,即对教学内容的小结,这是教师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结构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可由教师来完成,也可由学生自已完成,或师生共同完成。对教学进行反思,既是有效教学的理念,也是目标教学的要求。在反思中,既要求学生对本堂课进行全面回顾与反思,也要求老师对整个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以便补救和改善。教师反思及改进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最后通过布置一定能拓展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课外习题或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在“甲午”中,可这样设计课后作业:①写一篇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小论文并列出参考书目(不少于五本)。②创作一件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艺术作品。(如以甲午中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漫画、书法绘画作品等。)③制作一件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模型。(如北洋水师的军舰模型、黄海海战的作战地图等。)课后作业的设计作为课堂学习的延续和教学评价的一部分,应该体现多元智力理论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作业形式,从而使课后作业的完成成为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人民教育》2001年第6、7期。

[2][5]全国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目标教学:理论与未来发展》《中国教育报》2001年7月21日第4版

[3]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1期

[4]钟启泉:《优化教材——教师专业成长的标尺》《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