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验+反思=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浅谈“经验+反思=成长”

董杨

从前,有头毛驴背着盐过河,在河边滑了一跤,跌在水里,盐溶化了,毛驴站起来,感到身体轻松了许多,它非常高兴;后来它背了棉花,以为再跌倒,就可以同上次一样变得轻松,于是,走到河边的时候,故意跌倒在水里,可是棉花吸收了很多水,变得越来越重,毛驴非但不能再站起来,而且一直向下沉,直到淹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这不难看出来:毛驴机械地套用了经验。过去成功的经验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改造和创新,往往就会走向失败。因此,只有拥有经验而又懂得如何利用经验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同样,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只有拥有教育经验而又不断反思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著名教育学家波斯纳曾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公式,即“经验+反思=成长”,这对我的触动很大。因为从教的十年里,我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并将这些教学经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其中有收获,也有失落。当教学效果不错的时候,我是洋洋得意,当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时,我是灰心丧气,却很少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能促进学生发展,是否符合新课标要求。在有教无思的过程中,我或许真的成为一名教书匠了!我国著名心理学者林崇德先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作为一个教师一生工作也许会有30年,如果他从不进行反思,那么他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30次重复。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而且要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一、教学反思的主要特征

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教学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教学反思并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更合理。教学反思追求更多更好的方法,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学反思对教学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并及时地把思想变为行动。一个教师如果能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经常能研究总结,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将不断提升。

教学反思具有探索性。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的迷茫,实践中的困惑。反思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探索中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教师探索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的过程。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它既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如:在第一个班教学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时,感觉自己教得挺卖力,而学生却情绪低落,几乎没有互动的可能。课后,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如何使枯燥的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乐于参与和拓展呢?而后,大胆地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首先由小组讨论:面对危险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是如何应对的?而后每组围绕其中一人讨论并一起分享讨论结果。经过第二堂课的实践,反思让笔者的课堂“活”了。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不但锻炼了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而且增强了合作意识,加强了学生主人翁意识。教学内容的反思令课堂再现了生机,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很好地体现。也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如:探究性教学和任务型教学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如何为课堂教学服务?既有常规课的反思,也有专题活动的反思,比如如何高效性地分析试卷?怎样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写作水平,等等。教师既有通过自己实践后感受而进行的教学反思,也有借学生的眼睛作为“镜头”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的程序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环节,其中,计划与反思最为重要,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它要求研究者从现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弄清楚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创造怎样的条件、采取哪些方式才能有所改进?

2.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通过观摩公开课、听专家讲学等多种形式关注最新的教学动态,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在观察、对比、反思、修正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学更合理,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三、反思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反思成功之处。

一堂课下来,总会感觉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应及时详细得当地把这些成功之处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作参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新课导入是如何承上启下、富有创意的?(2)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辅助教学的?(3)板书设计是如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4)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5)采取了什么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6)采取了什么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7)评价方式是如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

2.反思不足之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方式的不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复杂性和不可预料性,加之年轻教师对其估计不足,一堂课下来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不应该只成为遗憾或感慨,年轻教师更应把它看作是成长的催化剂。对失误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教学设计是否妥当?(2)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3)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4)课堂节奏控制是否游刃有余?(5)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6)课堂效果是否明显、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7)教学语言是否具有激励性?

3.反思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间思维情感的不断碰撞,年轻教师思维的活跃性往往因此得到激发,产生一些瞬间灵感,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完善了教学设计。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同时也会因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所以年轻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加以捕捉记录,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添砖加瓦。同样,几十个不同的学生,就会有几十个不同的疑问,几十个不同的创意,原先预设的教学框架都可能因此打破,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后年轻教师应进行深刻反思,捕捉动态生成资源中的有意义成分,寻找隐含在背后的理论依据,加以推敲总结,使之上升到一定高度,获得规律性认识。

四、教学反思应注意的几个“是否”

1.是否真正“沟通”和“合作”。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没有交往和互动的教学,是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的“假教学”。

2.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

3.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都应该“为了一切学生”,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师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地提升。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师生不断辉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