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致输尿管梗阻的微创外科处理

/ 2

宫颈癌致输尿管梗阻的微创外科处理

陈晓峰陈善群邹义华1,2邓毕华徐清伟许

1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一区湖南郴州423000;

2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一区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探析微创外科治疗宫颈癌致输尿管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宫颈癌致输尿管梗阻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38例患者中,22例行膀胱镜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其中6例为单侧输尿管留置支架、16例为双侧输尿管留置支架,6例单侧输尿管留置支架患者中,有2例因为术后尿液引流失败且肾功能无改善转为经皮肾造瘘术;16例患者因术中未发现输尿管口或输尿管狭窄导致留置输尿管支架术操作失败,改行单侧经皮肾造瘘术;同时,术前术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宫颈癌致输尿管梗阻患者微创外科治疗,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关键词】经皮造瘘;输尿管支架置入;输尿管梗阻;微创外科

宫颈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往往容易诱发诸多并发症,尤其是输尿管梗阻,导致肾后性功能不全和肾积水,严重危害患者健康[1]。膀胱镜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和经皮肾造瘘术已成为泌尿外科的最常见手术,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本文对宫颈癌致输尿管梗阻治疗中运用微创外科处理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8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8例宫颈癌致输尿管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31-76岁,平均(52.5±10.6)岁,肿瘤分期:Ⅱa期9例,Ⅱb期14例,Ⅲa期5例,Ⅲb期4例,Ⅳa期6例。

1.2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碘过敏试验和肾输尿管膀胱CT平扫,术前30min,运用1-2mg哌替啶和20mg山莨菪碱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运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对患者进行膀胱粘膜表面麻醉,先行膀胱镜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如果手术的过程中,没有发现输尿管口或者输尿管狭窄不能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则改为单侧经皮肾造瘘术,操作如下:协助患者保持俯卧位,将一个软枕垫于下腹部,伸展腰背部,使肋间隙变宽,根据术前CT检查结果,显示肾功能较好一侧经皮肾造瘘,在腋后线、12肋下或11肋间和肩胛下角线之间的范围选择穿刺点,对进针角度进行测量,对目标脊髓肾盏到皮肤的距离进行测量,运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10ml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运用穿刺针对积水肾盏进行穿刺,将穿刺针芯拔出,流出尿液后,将15%泛影葡胺注射液注入穿刺针鞘内,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对穿刺针位置进行调整,进针点在目标肾盏外2-3cm,然后将穿刺针针芯拔出,见尿液流出后,将0.035英寸斑马导丝置入,确定斑马导丝盘于肾脏集合系统后,在穿刺针周围作一个小切口,长度约为1cm,将穿刺针外鞘拔出,运用F18筋膜扩张器对通道肌层进行扩张,运用Peel-away鞘对肾盏进行扩张,置入输尿管镜进行观察,常规留置F16肾造瘘管,并且运用7号丝线进行固定。同时,每6个月门诊对输尿管支架进行1次更换,每个月对肾造瘘管进行1次更换,从第2个月开始,选择气囊导管作为肾造瘘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检测各项指标,包括血尿素氮、血肌酐等,并且运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分别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认知功能四个方面内容,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5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次研究数据,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运用t检验各项指标比较,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本组的38例患者中,22例行膀胱镜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其中6例为单侧输尿管留置支架、16例为双侧输尿管留置支架,6例单侧输尿管留置支架患者中,有2例因为术后尿液引流失败且肾功能无改善转为经皮肾造瘘术;16例患者因术中未发现输尿管口或输尿管狭窄导致留置输尿管支架术操作失败,改行单侧经皮肾造瘘术,并且术后患者的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分别为(6.78±1.23)mmol/L、(245.6±45.3)μmol/l;同时,患者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当前临床上在对输尿管梗阻进行治疗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包括肾盂造瘘术、输尿管T管引流术、膀胱瓣输尿管成形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以及输尿管支架管术等,将影像学中肾皮质的厚度、梗阻部位、患者全身情况、引起梗阻的原发灶、患者预期生存时间、梗阻部位以及同位素肾图分肾功能等作为基本依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2]。在本次研究中,有22例患者成功留置输尿管,其中20例的输尿管梗阻有效解除,肾功能得到保护,其余2例术后尿液引流失败,肾功能改善不明显,改行经皮肾造瘘术,回顾文献,发现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的成功率与肿瘤得到有效控制、肿瘤浸润膀胱或输尿管较浅、无多发输尿管梗阻部位、梗阻部位在输尿管下段以及梗阻段输尿管较短等有关[3]。本组的所有患者均行膀胱镜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如果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或者斑马导丝失败,则改为经皮肾造瘘术,不仅可以避免输尿管镜检时扩张输尿管而诱发的术后血尿,还能排除输尿管多部位狭窄、严重狭窄患者[4]。同时,在手术的过程中,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①经皮肾造瘘术采用超声定位和X线定位,如果运用X线定位,因为要显示肾集合系统,可以在穿刺前,先运用造影剂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采用排泄性尿路造影,也能逆行输尿管插管造影,并且因为一些宫颈癌致输尿管梗阻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不能行排泄性尿路造影,X线定位下穿刺困难,一方面为了保护肾功能,尽量选择肾盂扩张较轻且肾实质较厚的一侧肾脏行经皮肾造瘘术,另一方面,由于术侧目标肾盏没有明显扩张,超声定位难度大,所以应该先行肾盂穿刺注入造影剂,有助于目标肾盏穿刺;②术前,先对患者进行CT检查,将CT结果作为基本依据,确定穿刺点,对进针角度进行测量,对目标积水肾盏到皮肤的距离进行测量,对集合系统进行穿刺后,将造影剂注入,并且在X线透视下,再对目标肾盏穹窿部进行穿刺[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并且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宫颈癌致输尿管梗阻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膀胱镜下经皮肾造瘘术和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能够有效解除输尿管梗阻,使肾功能得到改善,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益鑫,黄翼然,邱丰,等.42例急性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处理体会[J].上海医学,1997,3:166-167.

[2]屠民琦,施国伟,何家杨.肿瘤浸润或转移输尿管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6,21(4):257-259.

[3]左泽平,方军,宇洪涛,等.输尿管镜技术对急性输尿管梗阻的处理[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1):1202-1204.

[4]刘志红,何芳,周卫阳.妇科肿瘤致输尿管梗阻的处理[J].医学临床研究,2004,21(7):793-794.

[5]黄翼然,邱丰,薛蔚,等.肿瘤和浸润致输尿管梗阻性输尿管衰竭的临床处理[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8,13(8):337-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