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困生不再受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如何让学困生不再受困

杨志燕

杨志燕(岑溪市马路镇义垌小学广西岑溪543200)

摘要: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真正作到面向全体,不落下其中任何一位,帮助每一位“学困生”走出学习的困境,使他们不再受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以下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关爱每一位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找准“学困生”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成功;改革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良好班风,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结合学生实际,改变评价的方式。

关键词:关爱;闪光点;改革;发挥;沟通;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8-025-02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但是“学困生”的存在成为制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如何转化“学困生”,增强学困生学习兴趣?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粗浅看法。“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学困生”只是暂时的,是可以转化的。根据学困生的成因,结合自己观察,我认为,“学困生”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一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懒散型;二是自控力差,坏习惯多的意志薄弱型;三是身体有病,不能正常学习,即使学习但事倍功半的身体病态型;四是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干扰造成的环境困惑型;五是智商欠缺的智力低下型。对不同类型,其方法也应当有所侧重。

一、关爱每一位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对老师感情的好坏,对他们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影响。“亲其师则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一旦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他们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所以,要取得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对学生热爱、亲切、和蔼、一视同仁,没有偏爱;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化学生,上课充满激情,做事身体力行,为人师表。这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多宽容学生,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学习本身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学困生”由于基础差、能力弱等原因,学习好就更不容易。他们对于较浅显的、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学习兴趣更浓一点,学习效果也会好一点。反之就会又产生畏难情绪,导致作业错误多,或者停滞不前。这时,最需要老师真诚的关心和体贴。

要特别尊重和关心“学困生”。对待“学困生”,教师要经常与他们接触,多参加他们开展的一些活动,找其谈心,使他们感觉到教师对他们寄予的厚望,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责任。

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非常需要得到老师的指导和爱护,由于自卑心理沉重,却怯于接近老师,更羞于讨教问题,这时候教师要更主动关心他们,鼓励并要求他们定期向教师问答。俗话说:“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功”。让“学困生”明白,学习有困难不要怕,重要的是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共同去把学习大道上的障碍物搬掉。尽量避免教师语言或态度的不慎,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脆弱的自尊心。这样,师生关系会和谐融洽,教育起来也会得心应手。这是做好“学困生”转化的前提。

二、找准“学困生”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成功

“学困生”内心深处一般很没自信,相当一部分学困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他们的心里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们,家长不喜欢他们,同学看不起他们,连他们自己也讨厌自己。在这种阴影下,尽管他们还尚存一丝的上进心,也会无法对抗强烈的厌学情绪,也就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我们要找准“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根据“学困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如:好学生一遍做对了题目要表扬,学困生经过订正才做对的,也要表扬、鼓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地创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其特长。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减少他们学习中的挫折,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从而使他们在不断地成功中培养自信,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三、改革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学困生”的形成与陈旧的教学方式不无关系,改进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工作的重要措施。转化“学困生”必须致力改革课堂,构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营造民主的、开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提出见解,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对问题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给“学困生”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师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备课时,要多为学困生着想。上课时,要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些提问、回答问题和板演习题的机会,切忌教师和优秀生一对一的活动。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铺设阶梯,降低难度,分解难点,照顾“学困生”。进行课内练习时,应当更多地提问“学困生”,辅导“学困生”。特别是在“学困生”完成练习遇到困难,迫切希望有人帮助时,教师应主动及时地给予辅导。在他们产生错误前帮助扫除障碍,其效果比课后补课要好得多。实践表明:坚持课堂巩固才能有效地防止“学困生”知识的日益落后,才有可能重建“学困生”学习的信心,稳步提高他们的成绩。

四、营造良好班风,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良好的班风是“学困生”转化的良好的土壤。学校教育不当,班级管理不善是形成学困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转化“学困生”要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体,使“学困生”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可亲,老师的爱护,并号召全班同学和全体任课教师从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让学困生感受到爱的温暖,逐渐改变孤僻、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养成热爱学习、关心他人的好习惯。还可以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建立适合他们的兴趣小组,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意识,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让学生摆脱消极、畏难情绪的困扰,使他们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建立帮扶小组,在全班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要联合所有任课教师相信“学困生”会转变好,而且一定能转变好,用辨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这些学生,让集体的活动,集体的力量,集体的舆论成为他们转化的力量源泉,教育其他同学爱护尊重他们,不讽刺、不挖苦,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并在帮教小组的帮助下,为“学困生”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给以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

五、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庭生活的不断改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顾孩子自身的特点、因素,常常施压,一味追求孩子考出高分,久而久之造成孩子畏学,进而出现一系列的不良行为习惯;或者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家长没时间,也不知道如何教育,对孩子不问或者少问。因此,加强家校沟通,正确引导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是“学困生”转化的重要因素。为有效转化“学困生”,学校应当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班级应当建立家长班会制,建立学生转化档案,设立家校联系卡,开通“校信通”等等,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形成家庭学校教育的合力,共同搞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六、结合学生实际,改变评价的方式

很多老师、家长经常对自己的某位学生、孩子说:“你看,某某同学比你好多了!”我认为必须改变我们的评价方式,特别是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例如在评价他们的学习成绩时,如果他上次测验考了50分,这次考了55分,我们都应该加以鼓励要让他知道,这5分是努力的结果,只要努力,就会提高,就会成功。

对于功课较差的“学困生”,我们不应当把眼睛只盯在他们的不足上,而应当盯其长处,盯其闪光的地方,采取多肯定其它方面长处的办法。有这么一个事例:一位家长来了解最近一次数学考试分数最低的学生的成绩,我说:“这个孩子可是个好孩子,每次和老师见面都会问好,和同学相处也不错,学习态度也比从前端正了。只是这次发挥失常,相信下次会考好的。”在场的学生很感动,下一次成绩果然明显上升。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有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恒心,本着“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的观点,用心对待每一个“学困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新方法,用爱心去感化、转化“学困生”,就能够使学生不再“受困”,教师不再因“生困”而“困”,就能够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李瑾瑜、柳德玉、牛震乾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

[2]《教育心理学》邵瑞珍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