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老式住宅及地铁周边深基坑施工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临近老式住宅及地铁周边深基坑施工技术研究

曹君

曹君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伴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中心城区的土地资源愈发稀缺,工程建设难度愈发增大,特别是在周边密布老式住宅、地铁轨交临近基坑及周边地下管线复杂的条件下进行工程建设,不仅要做好深基坑施工的控制,同时要保护好周边房屋、轨交交通及地下管线等。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及技术保障,满足复杂工况下深基坑施工及周边环境保护的要求。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地铁保护;基坑变形

1.引言

上海市黄浦区(原卢湾区)第116号地块一、二、三、四期工程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新天地板块,本工程整个基地呈梯形,基地面积约25000㎡,基坑面积约17600㎡,东侧为济南路,南侧为合肥路,西侧为顺昌路,北侧为复兴中路。基地东、南两侧为始建于上世纪20~30年代的老旧居民区,西侧为在拆迁地块,北侧为高档住宅区。基坑北侧有地铁10号线区间隧道,距离北侧地库外边线约50m。参见图1。

本工程基坑面积大,围护采用地下连续墙两墙合一,两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的形式。基坑普遍挖深约11.37~11.50m,土方工程量约19.43万m3。根据围护支撑情况基坑土方分3层开挖,同时遵循“分层、分块、尽早形成支撑或底板”的原则,将基坑每层土方分成若干块按次序进行开挖,基坑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参见图2。

1.1地质资料

1.1.1工程地质条件

本工程的场地土层地质条件如下表所示:

1.1.2水文地质条件

(1)潜水

拟建场地浅部潜水水位动态变化主要受控于大气降水和地面蒸发,因此潜水水位高低主要取决于降雨量的大小和雨期持续时间,水位呈季节性波动。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年均地下水高水位埋深为0.50m,低水位埋深为1.50m。勘察实测取土孔内的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在1.30~2.00m之间,标高为1.15~2.01m。

(2)承压水

本工程主体基坑开挖11.5m,相当于绝对标高-7.85m,未超过临界开挖标高,无需考虑降压;本工程STP区域开挖最深,其落深坑坑底相对标高为-19.25m,相当于绝对标高-14.90m,未超过临界开挖标高,无需考虑降压。

1.2施工难点:

本工程基坑较大且深(面积为17600m?,普遍挖深约11.5m,最大挖深约16.7m),属超大深基坑且地处中心城区。

难点一:本工程四周环境复杂,四周均为市政道路,下方有较多雨污水、燃气等市政管线,保护要求高,对围护结构控制变形难度大。基坑北侧距地铁10号线隧道区间(老西门站—新天地站)约50m,深基坑施工对周边特别是地铁保护难度很大;难点二:土方量较大(约20万m3)、周边市政道路狭窄,车行不便。要在进场149天内完成围护体系、土方开挖、支撑和底板结构,在216天内完成地下1层结构,工期紧;难点三:本基坑浅部2、3层粉性土层,结构松散,透水性好,易发生流砂或涌砂。

2.基坑施工

本工程基坑平面呈梯形,围护采用地下连续墙两墙合一+两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的形式,支撑中心标高分别为-2.6m、-8.1m,栈桥板厚度为300mm。地下连续墙为800厚,深度为26~30m。基坑地基采用三轴搅拌桩及双轴搅拌桩加固,加固范围为坑内6.50m,加固深度为第一道支撑底~坑底以下5m。

2.1基坑降水

本基坑工程开挖深度普遍在11.37~11.50m,坑内电梯井、集水井等局部落深区落深1.85~3.9m,最大开挖深度约16.7m。开挖面位于第④层淤泥质粘土层中,坑底下分布有厚度较大的⑤3层,⑤4层普遍分布。⑦层承压含水层不利埋深为47.8m,经抗突涌计算无需对该层进行减压降水。故对于本基坑工程影响较大的为浅部土层中的潜水,共布置81口疏干井,其中井深17米的75口,井深11米的6口。

2.2基坑开挖及支撑

本工程基坑开挖、支撑及垫层施工遵循“分层、分块、留土护壁、对称、限时、开挖、支撑”的总原则进行,利用时空效应原理,既要减少基坑暴露时间、控制基坑变形,又要确保出土量,缩短基坑施工周期。

本基坑采用盆式开挖,第一层和第三层土方分两大块自东向西开挖,参见图3;第二层土方分为4大块12小块进行开挖,总的原则即先从基坑的中部开始开挖,然后于南北对撑区域进行开挖,分块开挖完成随即进行支撑施工,参见图4。

本工程STP区域深坑待基础底板垫层浇捣完成后开挖。

图4:基坑第二层土方分块开挖示意图

1)分层、分段、分块开挖

a)第一层土挖深2.1m,土方量36960m3,采用自东向西依次推进挖土。

b)第二层土挖深5.5m,土方量96800m3,采用盆式开挖(基坑周边留土、中部盆式)结合分块的方式挖至相应的支撑底标高,然后施工中部的对撑,对撑形成后再分块依次开挖基坑周边土方,每块土方开挖后及时浇筑支撑,完成与先施工的支撑的对接受力。

c)第三层土挖深3.4m,土方量60540m3;采用自东向西依次推进挖土,塔楼深坑位置土方最后完成,垫层混凝土随挖土及时跟进浇捣;

d)基坑开挖面的高差应控制在2.5米以内,并按1:2.0左右放坡;立柱周边须对称掏空,以防止立柱受力不均匀;

e)整个开挖过程,严格控制围护墙无撑暴露时间,严格控制土方日出土,在确保出土量的情况下,及时形成支撑,为基坑安全创造了条件,并减小了基坑的变形。

2)附加措施

施工中部分支撑混凝土由原来的C30提高到C40混凝土,以缩短养护时间,加快基坑施工速度。考虑到基坑北侧离地铁较近,在该侧地墙内侧增加400厚砼内衬墙。为满足底板浇筑完毕后即开始拆除第二道支撑的要求,局部区域大底板采用配筋垫层,垫层加厚100mm,内配?12@200(单层双向)。

3)机械配置

挖土机(日历EX300)5台、加长臂挖土机(日立300)、小型挖土机(日立EX120)10台、土方车(斯太尔20T)80辆。

3.深基坑施工周边环境变形分析

为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及保护周边环境的要求,特别是运营中的地铁10号线的保护要求,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切实作好信息化施工的工作,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以监测数据指导施工,及时调整施工程序,消除安全隐患,施工期间主要对地墙测斜变形、地铁沉降变形、坑外地面点位变形、地墙侧向变形进行了监测,分析如下。

3.1地墙墙体测斜变形与基坑的开挖深度分析

地墙测斜点共布置22个测点,参见图5。经统计,变形相对较大的CX4、CX9、CX15、CX20在随基坑深度的变化和时间的持续过程中,呈现一个较明显的曲线,参见图6。第二层土开挖过程中,变形缓慢上升;开挖至第三层土时,坡度开始陡然上抬,变形速率较大;底板完成后,有回落现象;

通过本工程的挖土实践及分析研究,合理的进行土体加固,不仅保证了土体的稳定,同时也对基坑开挖起到了控制变形的作用。通过上述实践,同时对撑位置和基坑角部位置的变形也比单层地墙围护的变形小。

图7:分层沉降观测点曲线图

靠近地铁侧区域,开挖深度11.37~11.6m,地下连续墙厚有效墙长增加1m,墙底标高-27.300,考虑该侧地铁自防水要求,该侧在地墙内侧400厚砼内衬墙。为加强对地铁的保护,该侧地墙两侧采用Φ650@45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槽壁加固,桩长20.3m,水泥掺量20%。

4.结语

通过分区施工,获得比较不同工况下的变形数据、数值,对今后同类工程、类似地质条件的工程的围护设计及基坑施工能积累较多经验。基坑开挖期间,监测单位对各项指标等内容进行了实时监测。从监测数据反映出,基坑施工期间,整体变形情况较好,特别是复兴中路地铁隧道的变形、地下连续墙变形,均满足地铁运营方和围护设计的要求。

本工程在部分区域施工时,仍然存在基坑变形、变形速率较大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现场支撑跟进存在时间差、工序交接不同步等,为更好的处理深基坑施工问题,以后再进行深基坑施工时应加强施工组织,加强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深基坑围护工程实践与分析》,赵锡宏等,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2]《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3]《上海软土地区深基坑技术新进展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4]《上海地区深基坑周围地面沉降特点及其预测》,杨敏,卢俊义-《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