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外周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王建均

(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38)

【摘要】目的:介绍91例外周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91例外周动脉疾病行介入治疗,并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与观察,术后观察与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满意,没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外周动脉狭窄的血管开通,缺血的症状改善。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及观察是外周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的保障。

【关键词】外周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8-0181-02

外周动脉疾病(PAD)是指心、脑动脉以外的主动脉和其分支血管的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疾病,这些病变主要与动脉硬化有关,可表现为四肢、腹腔动脉、颈动脉、肾动脉等缺血性改变。PAD的常见并发症包括间歇性跛行、截肢、主动脉瘤破裂、严重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及心肌梗死、卒中和心血管死亡[1]。PAD属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ASCVD),是全身动脉硬化和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引起周围动脉疾病常见危险因素有吸烟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2],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包括对危险因素的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介入和手术治疗,有指导的运动疗法、最佳的药物治疗配合适当的介入治疗,可以使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取得最好的长期预后[3],介入治疗创伤小、适应症较宽、病死率低、住院时间短、患者痛苦小,费用较外科手术低,现已在临床广泛开展。我科予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外周动脉疾病91例均行介入治疗,效果好,现将其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91例,其中男66例,女25例,年龄20~88岁,平均年龄(58.16±11.31)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的31例,合并冠心病的32例,合并糖尿病的18例,长期吸烟史46例,下肢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前踝肱指数(ABI)为0.12~0.56,术前均行外周血管超声检查,部分行CTA或MRI检查。

1.2方法

有78例经股动脉入路、其中36例经双侧股动脉、21例同时经桡动脉、3例同时经小腿胫前动脉入路造影,根据病变部位、长度、范围、程度,确定治疗方案。

2.结果

主动脉支架9例,颈动脉支架16例,锁骨下动脉支架17例,肾动脉支架21例,下肢动脉支架25例,肠系膜上动脉支架1例,肱动脉支架1例。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后ABI指数0.6~1,平均住院日7.5天,均痊愈出院。

3.临床观察与护理

3.1术前准备

3.1.1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及化验包括超声心动图,十二导同步心电图,X线胸片,肝肾功能,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血糖,血脂,凝血功能,输血前ICT。

3.1.2指导术前用药与饮食遵医嘱口服饱和量抗血小板药物(300mg氯吡格雷,100mg阿司匹林),并且评估肾功能,有造影剂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4],术前遵医嘱补液0.9%氯化钠500~1000ml,控制好输液滴速是1ml/(kg·h)。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低盐低脂饮食,并适当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1.3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必要时介绍手术成功的患者交流经验。

3.1.4其他准备左上肢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常规腹股沟区域备皮,防止损伤,清洁皮肤。术前一天指导床上练习大小便,观察记录患者双侧足背动脉波动情况及肢端皮肤温度、颜色。测踝肱指数(ABI),以便术后对比,术前做ALLEN试验,判断手部桡、尺动脉形成的掌浅弓和掌深弓是否完好,评价尺动脉至桡动脉的侧支循环情况。

3.2术中配合与观察

3.2.1一般准备:安置患者平卧位,连接心电监护仪及心电生理记录仪,连接静脉输液通路,准备好相关的手术物品,器械及急救设备,协助手术医师消毒铺巾。

3.2.2术中检测: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指标,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手术医师,并积极协助处理。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紧张,应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表情细微变化,并细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多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做好心理疏导。本组有6例术中疼痛不耐受,遵医嘱予吗啡皮下注射和咪达唑仑静推,并及时观察用药的疗效,减轻病人痛苦。有11例术中使用临时起搏器的,妥善固定电极,观察起搏器信号,有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3.3术后观察与护理

3.3.1一般观察与护理:患者术后入住监护病房,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

3.3.2穿刺部位的观察护理:经上肢桡动脉路径者,穿刺部位予压迫器压迫止血,上肢垫高,间断握拳活动术测指端,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指端皮肤的颜色,温度,评估末梢循环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并及时报告。根据患者需要取舒适体位,但避免术测手腕屈曲、用力,避免在穿刺手臂测量血压;术后2~4小时根据患者指端循环情况适当松解压迫器,次日晨可解除压迫器,局部消毒予无菌纱布包扎固定。经股动脉路径,术后保留鞘管者,在医生配同下平车送回病房,再平行移动到病床上,术侧肢体伸直,检查穿刺部位伤口情况,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后2小时拔除鞘管,于动脉压迫器止血[5],2小时内密切观察记录患者伤口、心率及血压情况,指导患者行趾曲背伸运动和进行术侧肢体的按摩,6小时后伤口情况好可适当抬高床头45度,腿部可轻微弯曲,次日晨伤口情况好可松动压迫器螺帽2圈,半卧位,指导床上活动,术侧肢体避免用力,同时观察压迫器胶带黏贴处的皮肤情况,撤除压迫器时评估患者压迫器胶带粘连处的皮肤情况,如已有红肿,疼痛,水泡情况,可先热敷后再撤出胶带,必要时用温水浸湿胶带后再撤,术后48小时,伤口情况好可下床室内活动,一周内避免穿刺肢体过度用力,一周后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经股动脉路径术后使用血管闭合器时,术后平卧制动术侧肢体,1h内每15min观察1次,无异常每2~4h观察1次。嘱患者咳嗽时应按压局部,减轻穿刺处张力,防止出血,如有出血或血肿及时通知医生[6]。经小腿胫前动脉路径者,术后保留鞘管回病房,平卧制动穿刺部位,鞘管固定好,防止牵拉,待医师拔除鞘管后压迫止血后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

3.3.3术后用药的护理及观察:术后水化治疗,静滴0.9%氯化钠,同时术后前3小时每小时饮水400~500ml,观察患者的尿量,促进造影剂的排除,术后12小时尿量不少于1500ml,否则及时通知医生,决定补液或者利尿,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水肿、尿少、乏力等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症状,术后留取血、尿标本检测肾功能情况,观察患者术后的血压情况,术后血压过高会增加肾脏负担,血压过低或肾灌注下降均可导致肾脏的损伤[7];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盐酸替罗非班静滴24~48小时,用输液泵严格控制滴速,收缩压控制在160mmHg以下,防止发生脑出血,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宜选择脐周为注射部位,并轮换注射部位,采用仰卧屈膝位,注射前留置气泡技术等改良方法,可预防和减少皮下出血及淤斑的形成[8]。

3.3.4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拔除鞘管时,由于疼痛刺激、血容量不足、空腔脏器刺激和精神紧张,容易发生迷走反射,因此在拔鞘管时局部要充分麻醉,动作轻柔,提高压迫血管止血的技术,护士在拔管前应给予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人面色、心率、血压、意识、足背动脉搏动,一旦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心率下降,应立即去枕平卧,快速补充血容量,给予高流量吸氧,遵医嘱给予阿托品0.5~1mg和多巴胺5~10mg静脉推注[9]。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维持有效的循环血容量,减少刺激及尿潴留等诱因,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有的患者术前已训练排尿,但术后仍发生尿潴留,可适当热敷下腹部,或者温水冲洗会阴部诱导排尿,诱导无效可采用留置导尿法排出小便,减轻患者痛苦[10]。减轻腰背部疼痛:因术后要求卧床及术侧下肢制动,被迫体位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导致患者腰背部酸痛,肌肉紧张不放松,护士再次讲解卧位的重要性并协助行术肢制动下的翻身,可在腰下间断垫软枕,并帮助按摩术肢及腰部,嘱患者健侧曲膝撑起腰臀部,护士一手协助托起骶尾部,一手按摩腰背部,能明显缓解腰背的酸痛症状。

4.出院指导与随访

出院后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及告知患者术后定期复查。告知患者戒烟、戒酒,进食低盐、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注意大便通畅,坚持适度锻炼身体,控制体重。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的患者均需强化降压、降糖和降脂治疗,有糖尿病者给予饮食指导并适当药物治疗,定时监测血糖,使空腹血糖稳定在8mmol/L以下,餐后2h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对有高血压者定时监测血压和服用降压药物,使血压控制于140/90mmHg以下。出院后口服抗凝、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mg1次/d或氯吡格雷75mg1次/d,并加用西洛他唑100mg2次/d,教会患者识别有无牙龈出血、便血、皮肤瘀斑等出血征象,并定期复查,以及时给予相关预防性或治疗性措施。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门诊随访,定期复查心电图、血脂、血糖,1年后复查造影。

【参考文献】

[1]唐璐.周围血管介入的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5):594.

[2]储媛媛,王春梅,李伟.周围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2,2(26):437-438.

[3]李云芝,杨庭树.外周动脉疾病的有效治疗与最近预后[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4(11):733-736.

[4]张翩,倪兆慧.造影剂肾病危险因素新认识[J].中国血液净化,2009,5(8):270-274.

[5]周莲,赵兰,傅梅,等.动脉压迫器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压迫止血的临床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2)207.

[6]武灵英.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闭合器的观察及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4):65-67.

[7]殷睿宏.水化治疗预防造影剂肾病的现状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133-1135.

[8]王燕娇,苏靖,王新.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原因分析与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6):135-139.

[9]李娜,黄瑾.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迷走神经反射的防护[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7):647-648.

[10]张颖,刘溢思,韩月红.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2):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