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自主探究实验的做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新课改下自主探究实验的做法

董丽梅

山东省潍坊滨海中学262737

一、创建自主探究实验组织

没有组织,学生到实验室任意做实验,秩序乱,效果差,易出危险。双休日等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师很难全程跟随指导。另外,化学教师过多包办,容易打击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成立相应的学生组织。化学教师指导学生成立“探究实验者”协会,分设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分会。各班成立“探究实验者”小组。选举组织能力强、操作能力好的同学担任会长、组长。(为锻炼每个同学,组长实行轮换制,会长由优秀组长轮流担任。)协会职责:

1.负责协调各班实验小组,确定轮周值日的小组,每周六组织组长讨论并确定下周实验课题、实验方案,与实验员老师协商做实验的时间。

2.每周日在交流平台(学校网站及实验室宣传栏)上公布下周实验课题、实验方案及安全注意事项,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

3.维护交流平台,评选并展览各小组上报的优秀实验报告。

4.吸纳组员,在课余时间各班组长组织本班组员讨论并确定实验课题、实验方案,提前一周上报本年级会长。

5.每周日组长组织本小组有序规范地完成实验,督促组员完成实验报告,评选优秀实验报告上交协会。

6.协同化学老师组织会员开展有关环境方面的社会调查,组织实验知识竞赛及各种评优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实验的积极性。

二、创设交流平台

在进行自主探究实验的活动中,实验前学生对实验的探究讨论、创新想法,实验操作的规范演示,实验后的反思及总结等,都需要一个平台去交流。交流平台以学校网站为主,化学老师协调网络管理员创建相关网页。此外,运用学校化学实验室前的宣传栏辅助交流。在宣传栏橱窗内粘贴下一周的实验课题、实验方案,展览优秀实验报告。同学们以留纸条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平台功能:

1.及时上传实验课题、实验方案,关注同学们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2.发表优秀的实验报告,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资料积累情况,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从而提高同学们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上传同学们用DV拍摄的较规范实验过程,展示同学们的风采,增强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

4.借助网站走出校门,与兄弟学校同学交流对有关实验的创新观点。对学生参与探究性实验全过程的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研究结果等进行展示。

三、组建导师体系

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监督者、保障者,切忌包办实验。如果教师给学生讲解详细的实验方案,准备好实验仪器,演示全部具体操作,学生到实验室只是机械重复,被动地完成实验。这样,学生就体会不到解决问题的乐趣,也无法感受到成功完成实验的喜悦,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与发展。教师职能:

1.引导“探究实验者”协会开展活动,培养一批“小老师”,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持,把好安全关,放心地让学生们独立自主去完成实验。

2.运用课堂教学,规范学生实验操作,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积极性。

3.保障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全天开放,引导学生查阅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的改进及安全问题等,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4.指导“探究实验者”协会开展有关环境方面的社会调查,组织实验知识竞赛及各种评优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在学生探究化学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增强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每个协会成员都可以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发展机会,能不断提高自主安排时间、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参与自主探究化学实验的同学们,把参与化学实验的成功经验应用到自主学习中去,取得了理想效果。

(1)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能力。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并由学生自己解答疑问,自己总结实验规律。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学生在完成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探究实验的能力。(2)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年级“探究实验者”协会会长、班小组组长认真探究实验方案,及时反馈广大实验参与者的意见,协调安排实验时间、地点,组织各小组规范正确地进行实验,组织评选优秀实验报告,在交流平台上展示同学们的实验成果等,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这样就可以锻炼并发展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协作能力。(3)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协会组织讨论,明确了实验任务。从而节约了时间,效率提高。同学们动手动脑、创新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通过全过程的实验设计、操作、总结,挖掘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安排时间、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习素养得到了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李萍《中学化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