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教学模式转型的原因和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25
/ 2

探讨中医教学模式转型的原因和特点

李倩马莎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近些年我国中医快速发展与完善,会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中医人才。同时中医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转型,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有鉴于此,本文中笔者以中医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中医教学模式转型的原因,详细阐述其特点,为现代中医教育改革提供经验。

关键词:中医教学;转型原因;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中医传统教学模式中采用师承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因材施教,具有针对性,但随着时代发展,这种完全依靠教师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很多不足,限制学生全面发展,加上培养学生数量有限,不能担负起为社会输送大量中医人才的责任。正是考虑到这种变化,中医教学模式开始转型,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1中医教学现状分析

中医作为传统学科,现代医学生对其认识存在偏差。大部分医学生认为中医学就是“喝中药、针灸”。同时实际教学中中医内容晦涩难懂,很多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学习氛围不浓厚,加上需要长时间学习与实践操作,降低学生耐心,影响学习氛围。无论是中医或西医都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中医学生过程中,搭配药方、操作针灸推拿、“望闻问切”四诊等学生都需要大量实践才能充分掌握。但实际中中医教学并不重视实践教学,部分教师仅安排学生背诵药方、熟记经络与穴位等,学生实践时间不足,造成学生不能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不足。教学评价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教学。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下中医教学教学方法相对陈旧,通常仅采用理论考试方式,就算有实践教学也流于形式,这种评价方法仅能检验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但不能检验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等措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医学教学模式特点

综合分析我国医学教育模式,其类型主要有四种,笔者将其归纳总结如下:

2.1师承模式

我国古代民间医学传授的基本形式就是师承模式,长期发展连绵不绝,主要原因因为这种模式符合古代医学经验与实践性强的特点,有助于学徒掌握师傅的经验与知识,快速提高自身中医水平。但缺点也很明显,授徒规模不大,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医疗人才的需求。其次民间中医医师水平高低不同,特别是存在理论知识不足的情况,也对中医人才培养产生影响。

2.2学校模式

我国古代已经建立相对完善的医学学校,在促进中医学事业发展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关注知识的系统性,重视学习医学典籍,培养专业性中医人才。古代医学教育边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课程设置完善。但缺点在于重视学生门槛,不进行广泛人才选拔;其次教学理念问题,部分医学生最终目标就是步入仕途,造成其研究重心并非医术。

2.3讲学模式

讲学模式是我国古代形成的一种非常独特的医学教育模式,这是古代医学教育中学术争鸣与探讨科研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有效融合讲学、研究与医疗一体。他们不但有着丰富理论,还精研各种临床研究,形成各种医著,包括《素问集注》、《伤寒论集注》等。

2.4自学模式

自学通医是我国古代一种容易被人忽略的医学教育模式。中医理论不像西医那样必须通过专门实验室对世界进行观察,可以通过自身对环境切身感与直觉类比获得,存在明显的直观性与形象性。但这种自学通医局限性很大,医师知识面狭窄,因此古代自学通医的医家往往会需求名师进行指点。

3新教学模式下中医教育措施分析

3.1强化人文教育

中医药院校的人文教育不理想,将人文教育与政治教育混谈,人文教育目标相对模糊;医学人文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人文背景相脱节,造成人文教学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常见的典型问题如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医学人文精神或理解不到位;医与文偏重性不足,专业教师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侧重积累医学知识,教学缺乏实践性,造成人文教育课程成为非主流课程,以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我国古代医学教育中融入仁爱,形成完善的医疗道德体系。比如我国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详细阐述医生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这些理论与实践知识中对人文教育都有一定的比重。人文教育必须从顶层设计开始,促进中医教学全面协调发展。

3.2深入实践教育

现阶段我国中医教育存在理论与临床相脱节的问题。当前中医药院培养出的医学生很难快速适应临床工作,知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处理实际问题时手忙脚乱,这与我们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异。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学生中医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临床实践精神。部分学生即便参与临床实践,但也停留在形式上,本身并不是很重视。因此应该从制度上严格规定临床实践,强化操作管理,重视考核的有效性。中国传统师道强调尊师,同时也看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注重教师德行。通过尊师,发挥专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高综合素养,传道解惑过程中,以身作则,给医学生展现出一个榜样,保证中医传统职业道德的传承,为现代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中医人才,解决民众病痛,维持社会稳定。

3.3定切实可行教学大纲

实际教学中应该制定切实可行中医教学大纲,在大纲中明确指示教学目的、目标、内容及考核标准等,保证教学大纲满足教学任务需求,又能培养学生中医能力,促进综合素质发展。此外,中医教学方法时构建一个多层次、开放化的教学体系,学生依据自身能力高低选择合适的层次的课程,比如,在中医教学层次设计上,依据教学目标划分成三个阶段:初级、中级及高级教学班。最终达成提高中医教学质量的目的。

4结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中医教学过程中引入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中笔者分析中医教学现状,引出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最后给出强化教学质量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中医教学模式创新及完善提供经验借鉴,共同努力促进中医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许二平.关于中医药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6(04):11.

[2]闫忠红.中医院校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实践方式[J].西部中医药.2016(07):45.

[3]罗强,宋敏,郭钰龙,胡昀,金华.师承教育模式在中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5(0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