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间质细胞瘤冰冻诊断失误引起医疗纠纷1例

/ 1

小肠间质细胞瘤冰冻诊断失误引起医疗纠纷1例

张祖平唐万鹏孙乙斌

张祖平唐万鹏孙乙斌(辽宁省辽阳市二院111000)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360-02

一、病例

王某,男,52岁,因下腹持续性隐痛2年,在2010年2月来院进行检查,确定为盆腔肿物。住院后手术中发现肿物生长在小肠壁上,并切除小肠及肿物做术中冰冻。病理大体所见:送检肠管长18CM,在切除肠管中部见肿物6*5*4CM大,表面光滑,似有包膜,一侧与小肠壁结合在一起。剖开见有5CM大血肿,腔内为凝固性血液,周边有0.2CM厚的纤维包膜,靠近肠管一侧有2CM大的实质性区域呈灰红色。

冰冻镜下结构:血肿壁为无结构红染的纤维包膜,实质区见大量的梭形细胞,细胞大小一致,异型性不明显,未见核分裂相。间质血管丰富,冰冻诊断:小肠良性肿瘤伴血肿形成。术后石蜡切片与冰冻切片结构一致,未查见明显核分裂。术后诊断为小肠梭形细胞瘤伴血肿形成,术后恢复良好,一周后出院。

在2012年3月,该患再次来院诉说下腹隐痛,进行检查发现腹腔内有4*3CM大肿物。经手术切除肿物做病理,镜下见大量梭形细胞构成,与前次病理结构相同。

免疫组化所见:CD117(+)CD34(+)S-100(-)SMA(-)DOC1(-)PDGFRA(+)

结合免疫组化,最终确定为小肠间质细胞瘤复发。之后患者家属认为第一次冰冻诊断为小肠良性肿瘤,使患者未能对该病引起足够重视,影响其治疗才造成肿瘤复发而发生医疗纠纷。

二、讨论

1胃肠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组织学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可呈束状、弥漫状分布。过去认为是平滑肌瘤或者平滑肌肉等间叶性肿瘤。1998年由Hirota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揭示c-ktt基因突变,产生基因蛋白产物CD117是一种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因此CD117在大多数GIST中为阳性表达,也确定了间质细胞瘤的诊断。

2胃肠GIST无良恶之分,主要是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的数量进行风险评估。肿瘤<2CM大且核分裂相<5/50HPF为危险程度很低;肿瘤大小为2-5CM且核分裂相<5/50HPF为危险程度中等;肿瘤>5CM核分裂相>10/50HPF为危险程度高。

3本病例冰冻失误主要原因有:切除的肿物主要形成血肿,真正实质性肿物约2CM大,镜下细胞呈梭形,大小一致,未见核分裂,未显示为恶性特征才诊断为小肠良性肿瘤。术后石蜡切片也未查到核分裂相,之后未及时做免疫组化补救,病理只是诊断为梭形细胞瘤才造成不确切的诊断,使患者认为是冰冻诊断失误才出现术后复发引起医疗纠纷。

4通过本病理经验提醒基层医院的病理人员,在病理诊断上一定要认真,抓住每一个镜下特征,及时做一些补救措施,尽可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以减少诊断失误。

参考文献

[1]WHO肿瘤病理及遗传学分类(消化系统肿瘤).

[2]周晓军,苏敏主编.《现代临床病理学》.

[3]美国阿克曼《外科病理学》.

[4]辽宁省第二十四次病理学术会议《CD117在胃肠间质细胞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