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有机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有机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李庶艳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福泰小学250200

摘要:为了让诗词之风吹得更猛,坚持得更长久,让诗词的种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绽放、传播,我借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播放之春风,激起了孩子们心中学习的热潮。古诗词不分场合地游走于我们的唇齿之间,增添了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情趣和品位。

关键词:传统文化古诗词兴趣魅力

窗外,草长莺飞;室内,书声琅琅;心中,诗情澎湃。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孩子们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了桃红柳绿的校园。操场上热闹起来,教室里,欢唱起来。新学期,在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的感染下,在董卿信手拈来的从容中,老师们震撼了,孩子们折服了。这要有多大的诗词储备量?这要有多长时间的诗词积累?于是大家欣欣然捧起了书,自觉不自觉地投入到了诗词大军中,大家都以成为诗词大军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大家都以能够诗词对答、出口成章而感到荣耀。我从小就酷爱诗词,作为语文老师,怎样让这股诗词之风吹得更猛,坚持得更长久,让诗词的种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绽放、传播,着实要下一番功夫。

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学期伊始,我问学生:“你们寒假中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诗词大会》。”稚气未脱的小脸上写满了骄傲。“你的感受是什么?”表现精彩、反应迅速的彭敏,具有古典气质、文雅举止、深厚底蕴的武亦姝,果敢抢答、情智双高的陈更。我适时为孩子们播放了几集视频,更加激起了孩子们心中的热潮,让孩子们有了新的希冀。几天时间里,我欣喜地发现,有很多学生已经在捧读《唐诗三百首》、《诗三百》、《人生若只如初见》等诗词书籍;有孩子在讨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什么意思;还有人在玩“飞花令”的游戏。节前还死气沉沉的校园,今天竟如此的欣欣向荣,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让人神清气爽。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福泰小学,则成了诗的校园。一季《诗词大会》完整地诠释了诗词文学从先秦到两汉,再到唐宋元明清,直到现代,是如何向人们缓步走来的;一季《诗词大会》为孩子们搭建了共同的交流平台,答题,竞赛,羡慕,问询,一首首古诗词婷婷袅袅迎面而来;一季《诗词大会》就像一次头脑风暴,孩子们从电脑游戏中解脱出来,惊讶地瞪着一双双求知的大眼睛在古诗词的百花园中“留连戏蝶时时舞”,驻足倾听“自在娇莺恰恰啼”。

二、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水光潋滟,满架蔷薇,沁人心脾。在这样的氛围中,任谁都无法自拔。我要让学生沉浸在古典诗词的世界里,快乐学习,欣赏满架蔷薇花,回味满院清香气。堪称经典的古诗词是看到春的喜悦,看到秋的满足,是火热夏天的品味,是严寒冬天的期待。古诗词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寒来暑往,阴晴圆缺,悲欢离合。每册教科书中一般都有六首古诗词的教学,每一单元也有日积月累的背诵,这些都是我向学生拓展古诗词的良机。在学习《春夜喜雨》时,孩子们同时感受到了“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愉悦轻柔;领悟到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中寒雨的伤感;体会到了“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雨的闲适……读着各种的纤纤细雨,品着名家经典中真实、灵性的雨,孩子们不免意往神弛。学完《赤壁之战》,我联想起了苏轼的《赤壁赋》,“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孩子们被帅气的周瑜而折服,更为经典的魅力而感叹。

三、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我想取用它的字面意思:没有料到千锤百炼的精钢,化成了能在手指上圈绕的纤柔。钢比铁硬,炼得越精质地越坚硬,但适当锤炼之后又能转化成柔,软剑一般以这个原理锻造。

其实任何事物都是这个道理,经过天长日久,千锤百炼,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或收获。就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样的令人心服口服。无论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在与学生的闲谈中,我都习惯用古诗词来组织我的课堂,表达我的心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画杨桃》一课,一个小小的杨桃,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评价与学法指导也可以与古诗词“携手”。古诗词不分场合地游走于我们的唇齿之间,增添了我与学生交流的情趣和品位。

古诗词经过几千年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早已成为沉淀在民族血液中的灵魂。让古诗词时时穿行于语文课堂,让学生充分领略古诗词这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学生的语文生活也一定如一弘清泉,一路奔流,一路欢歌。相信多年以后孩子们心中一定会出现一座“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世外桃源。

参考文献

[1]陈水利以传统礼文化滋养心灵之根——“礼文化教育”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7)。

[2]翟巧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J].考试周刊,2010,(21)。

[3]程炯浅谈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师,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