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探究路,灵动生成实验课——新课程下的数学实验教学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1

精心预设探究路,灵动生成实验课——新课程下的数学实验教学的探索

杨宜俊王大敏

杨宜俊王大敏湖北省枣阳市太平湖河小学441200

摘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设计数学实验,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知识、促使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自然“生长”等七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数学实验兴趣与灵感理解和巩固

数学实验教学是指恰当运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它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及本质产生过程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操作、分析、探究、归纳和交流的能力。数学实验教学是实现新课标理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功效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想。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与设计的有关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设计数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灵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的好奇心理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而直观性教学如数学实验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产生联想、概括和抽象的最好方法。

二、设计数学实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新理念要求教师在概念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生成,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出发,提供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与反思等过程,进而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而数学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数学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去制作、设计、发现,通过探讨、归纳总结,发现规律。由于数学中有许多问题是来源于实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或者是借助于软件平台进行模拟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问题,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深入理解概念、定理等新知创造条件。

三、设计数学实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疑难点,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如不借助于一定的实验手段,就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像解平面几何题时添加辅助线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辅助线有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巧用数学实验,能探究辅助线的作法,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数学实验教学,学生先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然后师生共同通过对实验分析、概括、推理、判断,使学生的认识提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这样处理,使严谨、抽象的几何证明从此充满活力,使学生思维更开阔。

四、设计数学实验,培养的学生创造性思维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指出:“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发明的过程,那么就应让猜想合情合理地占有适当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数学内容,合理地创设一些数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动手探索,大胆设想,把教学重点放在发现问题和证明方法的探究上,以体现数学的两重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目的。

五、设计数学实验,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及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努力创设一种数学实验的环境,把数学引向生活,使学生能受到必要的数学应用的实际训练。

六、设计数学实验,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知识

教育心理学专家早已作论断,学生听,教师讲,只能记得15%。如果学生自己看书,可以记得其中的25%,如果既看又听,效果不只是两者的代数和,而是65%,这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如果不仅用耳听,而且用眼看,动手做,动口念,动脑想,效果自然会更好。由此可见:制作学具也是数学实验教学的一部分,寓学于玩,寓学于乐,身体多器官的同时活动,开发了学生的智力。通过测量,画图,计算,进一步理解了公式的来历,挖掘了它们之间的内在知识的联系,让数学真正的看得见,摸得着,有切肤之感,才有心灵之通,促使学生数学多种思维的发展。

七、设计数学实验,促使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自然“生长”

课改后,新教材中增添了许多新的知识,《图形和变换》、《事件的可能性》、《直棱柱》、《投影与三视图》等,特别是《投影与三视图》一章,整章内容研究光与影的关系,与《科学》学科的内容非常接近。仅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看,要求教师对照课本分析、讲解知识,学生完成相应的数学习题,但是数学教学绝非仅仅传授知识,必须重视知识的生长过程,而数学实验的某些功能具有其他无法替代的优势,是教学走向真正的成熟。

参考文献

[1]曹一鸣《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中学数学教与学》,2003,6。

[2]李世杰《用发现式实验开启学生的“数学之眼”》.《中学数学教育》,2005,11。

[3]杨华涛《走进数学实验——挖掘教学亮点》,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