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浅谈“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张文雅

安庆工业学校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当代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强调了“行为导向”教学在目前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通过介绍“行为导向”教学案例来阐述“行为导向”教学的模式,最后反思了“行为导向”教学模式。

关健词:“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中职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外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被介绍到我国。其中,在学习与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改革我国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行为导向”教学已成为我国广大职教领域里一个“炙手可热”的改革话题。

“行为导向”教学本质上是指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教与学,老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情境,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包含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教学媒体之间的重新组合以及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本人自2013年4月份至7月份在云南大学国培学习之后,对“行为导向”教学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回来以后,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一些数学课堂上开始了“行为导向”教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一.当代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一)文化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烈。

(二)惰性和厌学心理普遍。

(三)非观念不强和法纪观淡漠。

(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五)不懂得感恩和没有责任感。

(六)性格开朗、思想解放、社会参与度高且易融入社会。

(七)富有竞争心理、个性突出、乐于交往、珍惜友情、尊重他人。

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作为文化课数学教师,我觉得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上课的唯一的任务,还要教会学生待人接物、有团队意识、能够独立的思考并解决问题,很显然这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能够解决的问题。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模式和教法方法的探索,我认为目前为止“行为导向”教学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二.“行为导向”教学的模式

(一)“行为导向”教学的概念:“行为导向”教学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行为导向”教学的优势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现在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

2.“行为导向”教学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每位学生在“行为导向”教学中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多。“行为导向”教学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通过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行为导向”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传统教学中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只能照顾少数学生的学习,而“行为导向”教学在课堂中就可以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让每位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实现了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行为导向”教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目的。

4.“行为导向”教学,可以使一些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气氛中自主地去思考,并能够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还可以使思考方向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行为导向”教学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提高。

(三)“行为导向”教学模式

本人经过长期的教学实验和探索,建立了我自己的小组合作模式。

1.首先确定每次“行为导向”教学的任务:这个任务当然要和上课内容有关,这个任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一个任务当然是每个小组独立完成,最好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比较好;多个任务是根据授课内容给每个小组布置独立的任务,每个小组独立完成。

2.确定分组标准:分组标准的确立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是根据每个任务分一次组,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这个任务。分组的标准有很多。比如根据性别、籍贯、具体年龄、扑克牌随机分组、宿舍、自愿。老师要根据每次完成任务的情况,可以对小组进行微调,确保达到最好的效果。

3.确定小组人员分工:分好组之后,教师首先给小组一定的时间,让小组成员确定小组组长、小组发言人、小组讨论记录者,方式可以使自荐、推选等等。教师要事先说明,每个同学在整个学习都要上台发言,以避免总是几个老面孔上台发言的情形。

4.小组讨论:分工确定之后,开始讨论,在有些任务中讨论是可以借助手机、网络等工具,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正确使用这些根据。在讨论过程中,小组每位成员都要为小组做出贡献(有小组成员记录表记录),教师也可参与每个小组的讨论过程中,主要是监督和提出一些建议。

5.上台发言:讨论结束之后,每组发言人上台发言展示自己小组讨论的成果,其他小组要认真记录并做出评价。

6.成果展示:最后每个小组的评价表要张贴在黑板上,进行总结,为下次讨论做出准备。教师对每小组的讨论过程和结果进行点评,要以鼓励为主。

三.“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反思

(一)合作学习只重形式,不重实效

“行为导向”教学不是形式上简单地让几位学生围坐在一起。有的教师在布置“行为导向”教学的任务后,全班学生只是按老师要求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计划、没有分工,同学之间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整个课堂闹哄哄,结果解决不了任何课堂任务,达不到实效。

(二)学生个人的主动合作意识弱,合作参与不够

学生在小组合作时,学生之间的参与度不同,造成了“少数学生讲,大部分学生听”的局面,合作学习气氛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但实际上隐含着种种阴影。能力强活泼的学生参与机会较多,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和一些内向的学生显得消极被动,不愿意参与、体验获得课堂知识的过程,最后被动接受课堂知识。

(三)盲目使用“行为导向”教学

现在部分学校一上公开课,部分教师就把“行为导向”教学当作万能钥匙,不论什么内容的课堂,都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而完全忽视了传统教学的实际价值。盲目使用“行为导向”教学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完成不了教学目标。

因此,在当今职业教育领域,提倡学生小组工作、团队精神、合作学习等呼声不绝于耳。“行为导向”教学对学生在培养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能力之中强化社会能力的养成之时,教师还想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学生之间的宽容谅解、认可合作,并通过化解冲突、增进团结、加强合作,进而实现学会相处和做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江新.《新课程:教育学术》.山西希望出版社,2011

[2]何焕兴.《教育现代化》.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16

[3]江荧.《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