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1

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曾秀平

梅江区实验幼儿园曾秀平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发展智力和好奇心,并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得到愉悦的情绪体验,产生学科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应该提供一个支持幼儿主动发现的环境,促进幼儿解决基本问题的技能的发展。

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观察、操作探索活动,作用于物体,观察其反应,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活动中的经历和感受到的体验,或是解释现象和找出问题的答案,或是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概念。操作活动过程对于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有着关键的作用。

一、操作活动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探索活动的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例如,在进行“有趣的转动”的科学教育活动时,将各种盘子、废弃的光盘、笔、陀螺、绳子、饮料瓶、风车等分别放在桌子上。提出问题:这些物品看见大家玩得那么开心,也想玩“迷迷转”的游戏。请大家帮帮忙,让这些物品转动起来吧!幼儿兴趣盎然,有的用手转、有的用手搓、有的用嘴吹,有的跑等,每个孩子都想了不少的办法,然后让幼儿自己来讲述、总结自己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讲述,幼儿懂得了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通过操作,幼儿获得了物体转动和力的关系的浅显知识。幼儿在“打打闹闹”中既获得了知识,又拓展了幼儿探索的思路,培养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二、在操作活动中,幼儿能学习到科学探索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进行“省力的轮子”的科学活动时,先请幼儿玩各种各样的玩具,也就是给孩子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幼儿通过玩、观察发现,圆形的轮子会滚动,跑得快,而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不会滚动。再用推车做实验,幼儿感受到了轮子能省力,从而引导幼儿讲述轮子的作用,扩展幼儿的知识。这一过程让幼儿在做中学,在做中积累经验。

三、在操作活动中,幼儿有充分的独立操作、探索、表达思考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幼儿学科学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幼儿在探索过程中能有所发现,获得成功,感受到愉悦的情绪,增强自信心。

操作活动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如何使操作活动顺利展开,如何让幼儿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学习。

首先,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

(1)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内容,从活动方案的生成,活动条件的创造,材料的准备,问题的提出,到幼儿探索过程中的切入等,都要经过深入细致的考虑,这样才能组织好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2)操作活动既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又是教师引导幼儿学科学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自身要以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来感染和带动幼儿,并参与幼儿的操作活动。

(3)为保证操作活动得以顺利展开,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有可能自如地、深入浅出地指导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4)教师要克服怕麻烦的思想。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开展操作活动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设备和活动空间,使幼儿有足够的材料进行感知、观察、操作,使幼儿有较宽敞的空间开展活动,避免拥挤而影响活动。

其次,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观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有步骤地指导幼儿探索,尽量避免过多的语言取代或干扰幼儿的探索和发现,以保证操作活动过程的顺利进行,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与物质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对某一物质的属性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最直接的经验,这种经验和体验是幼儿构建初级科学概念所必须的,因此,操作活动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根本方法,也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