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徐源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针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80例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患者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在手术效果、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采用术前严密护理、术中严密观察、术后静心护理等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手术的疗效保障其身心健康。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综合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壁先天性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及创伤等其他因素引起脑动脉的局限性瘤状突起。患者在常常会由于破裂出血或占位效应出现严重剧烈的头痛、、神经缺损等情况,严重时出现神志改变、昏迷甚至死亡,如若不及时治疗,致残及致死率高。临床中针对于该疾病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为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及介入栓塞治疗,而介入治疗作为微创治疗方式,渐渐得到了临床上越来越多的认可及应用。但是由于该疾病的病情较为严重,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才能保障其临床疗效[1],因此为了研究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针对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80例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80例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其中常规组患者为40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57.2±2.2)岁,根据Hunt-Hess分级标准,Ⅰ级的患者为6例,Ⅱ级的为11例,Ⅲ级的为13例,Ⅳ级的为7例,Ⅴ级的为3例;综合组患者为40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51~88岁,平均年龄(58.3±2.1)岁,其中0级的患者为6例,Ⅰ级的为10例,Ⅱ级的为14例,Ⅲ级的为6例,Ⅳ级的为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了介入栓塞治疗。常规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介入手术治疗、药物、环境以及日常管理等,而观察组在患者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术前护理

(1)术前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治疗时,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应的沟通,根据病情及患者家属的要求告知颅内动脉瘤的相关知识以及介入栓塞治疗的过程;同时通过海报、手册以及网络等方法,告知治疗的必要性、注意事项以及并发症等相关知识,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颅内动脉瘤的相关事宜,使患者及家属做到心中有数。

(2)术前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受到疾病的折磨,加上对手术的恐惧,会导致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大,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容易导致动脉瘤再次破裂危及生命,所以相应的护理人员要积极的关心和体贴患者,了解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帮助其安宁心绪;同时鼓励亲属探视并参与陪伴,积极的安慰病人。多与病人进行沟通,耐心倾听;多用安慰、激励性语言,告知其治疗的优点以及成功的案例;多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2]。

(3)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及时的通知患者及家属,告知患者手术的时间以及手术方式,告知患者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检测好心肺肝肾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等,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相应的术前评估。术前进行必要的备皮、灌肠等工作。术前30min予以常规的麻醉诱导用药。

(4)术前训练指导:入院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如何在进行床上进食、大小便以及其他活动等,确保患者能全面适应卧床休息。

1.2.2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应全程的陪伴患者进行手术,并且要严密的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保障手术室内的温度适宜,同时配合主刀医生进行手术,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

1.2.3术后护理

(1)病情护理: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的变化,告知患者要穿刺侧肢体制动卧床休息,。并告知患者饮水及早进食流质,减轻麻醉药物对自身的损害,加速排出造影剂的速度。

(2)体位护理:手术后1d内禁止患者下床活动,并且要保障穿刺侧下肢伸直,从而避免穿刺部位出现血肿、渗血及假性动脉瘤等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的进行观察,同时对患者的穿刺侧足背动脉搏进行查看,观察其是否出现消失、减弱等情况,另外要密切观察患处皮肤的情况,如果出现皮肤温度较低、麻木等情况,则应立即实施相关治疗[3]。

(3)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多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随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的增加营养,多吃些新鲜的水果及蔬菜,禁止患者食用一些辛辣、寒凉等食物,避免对患者的刺激。

(4)环境护理:护理人员一定要保障患者居住患者的干净与整洁,予以患者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一定要定时通风,保障室内的温度适宜,对待患者日常用品应及时的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的现象。另外,一定要保障病房内外的安静,保障患者的睡眠质量,尤其是夜间,护理人员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减少噪音及强关对患者的刺激。

(5)并发症护理:常见的并发症为动脉瘤再次破裂、脑血管痉挛、脑缺血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因此术后应严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相应的神经功能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所以需要及时的通知主治医生并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另外,由于患者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容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时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加快血液循环速度[4]。

(6)出院指导,在患者办完出院手续后,应叮嘱患者及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避免出现过大情绪波动,控制血压平稳,保障排便通畅,一段时间禁止剧烈运动。定期进行复查及电话随访,保持与患者之间的联系。针对需要用药的患者应谨遵医嘱用药,一旦发现异常症状应立即与我科联系,采取相应的指导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后护理效果、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后护理效果

常规组的有效率为80%,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常规组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6例,发生率为15.0%,观察组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为3例,发生率为7.5%,对比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针对于破裂出血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方式为介入手术后栓塞治疗,但是由于在治疗后,患者很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因此需要对其实施相应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等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保障手术效果,并且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笔者认为,在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时,应以术后降低并发症为重点,在术前充分全面的评估患者病情、心理等,由于该治疗方式的风险性较高,同时该疾病的病情又较为严重,如果能及早有效的诊断及治疗,并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绝大多数患者的手术效果良好。并且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护理效果、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5],综上所述,采用术前严密护理、术中严密观察、术后静心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确保手术能顺利实施,有效提高手术的效果、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根本上保障患者的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方晓芹,谢辉,吴佩玲,等.对50例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2):101-104

[2]李鹏强,岳双柱,周艳宏,等.Solitaire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4):140-142.

[3]刘小梅.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行为干预护理的临床观察及疗效剖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9:124-126.

[4]周栋雯,张曙,刘君,等.介入上肢垫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111-114.

[5]荣向霞,黄冠敏,黄艳,等.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J].安徽医学,2013,9:1408-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