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滴“成功”促进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以点滴“成功”促进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

杨任孙

杨任孙

摘要: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频繁感知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对事物产生的好奇、亲近、热衷等情感。因此,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学习兴趣表现为对学科知识和发展过程的好奇心、自信心以及学习态度,但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对初中生来说,虽然兴趣范围缩小,兴趣的稳定性和深刻性有所加强,但仍然很不稳定,随时都可能发生迁移,所以,如何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持久保持这种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是所有教师的追求。成功的经验是发展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通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多途径感受成功来促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数学学习;教学方法

一、积极主动的参与是成功的开始——引起兴趣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是一种科学的学习策略,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它要求不仅参与自主学习,更要参与合作学习,因为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思维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互相学习、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学生合作精神。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个性、前知识等的差异,造成部分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久而久之,自然成了数学知识的“学困生”;又因为没有兴趣、自卑感等,导致这些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成为边缘人。所以,若能在单元组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能说的担当本组发言人、会写的担任书面呈现的版面设计师、善于调配人员的学生当组长、能“公关”的充当联络员……人尽其才,在他们发挥特长、张扬个性过程中悦纳自己、激起学习兴趣;此时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适度的表扬、鼓励,让学生在展示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竞争中相互激励,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二、解决“简单问题”是成功的基础——巩固兴趣

在学习中,如果总是充当别人思维结晶的“代言人”、“提笔者”等“不务正业”,自己不能、不会独立思考以解决数学问题,兴趣是不能持久的,只有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才能巩固兴趣。数学课堂提问、思考、回答等,因为受课时限制,所提问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迅速判断、作出结论.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回答中感受成功、体验快乐?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的设置、提问的技巧上作文章.课堂提问要将问题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学生现有水平与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既非伸手可及,但跳一跳又能够得着。教师在课前应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地分析(特别是学困生),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预测学生对将要教授内容的接受难易度,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把那些复杂、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梯度的问题串,在给学生指出思维方向的同时,也降低问题的难度。当问题提出后,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问题得到解决后的会心微笑、无从下手时的浓眉紧锁……,再依据问题的深度,请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回答。

案例一:“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概念形成环节)

笔者设计如下步骤:1.请你写出下列函数表达式:①一只蚂蚁平均每分钟跑6米,它在t分钟内跑过的路程s米;②每张电影票的售价是35元,卖出x张电影票收入y元;③用100元钱,可以买到标价为每斤n元的水果m斤;④长方形面积为200m,它的长、宽分别为x(m)、y(m);⑤南(宁)北(海)高速全程220㎞,某辆汽车以v(km/h)平均速度从南宁到北海用t(h)时。2.请你思考以下5个问题:(1)所列出函数中哪些是学过的?它们叫什么函数?(2)在余下的三个函数中,具有什么共同的形式?(3)你能模仿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给这三个函数一个恰当的名称吗?(4)反比例函数的特点是什么?【温馨提示:你可以:①从形式上观察;②从自变量取值范围考虑;③待定系数的有几个?求解析式时需要几对x、y对应值?④如何理解y与x成反比例函数这句话?】(5)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除了形式上的不同外,在本质上有何区别?

课堂实录:步骤(一),自主学习,请基础较差的俩学生展示:一答一补充(其间全班同学补充、争论、纠正,达成共识)

步骤(二)中的(1)(2)也请基础较差的俩学生展示,基本正确;(3)请基础较好的俩学生呈现——叙述、强化;问题(4)的提问顺序是较差的、较好的、较好的、很好的;(以上都采用自主学习方式)。问题(5)采用单元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

由于教师不但设计了从易到难得问题组,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答案也没有出现较大偏差,真正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同时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了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也行”的机会,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和相互交流,激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概念和倾听别人的思想;既保护他们自尊心,又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定会得到巩固。

三、课外练习的“成功”解答,能保持兴趣

虽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合作学习、交流互动等多种学习方式,但学习毕竟是一个非常个人化、寂寞、坚韧的过程。完成作业的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最明显的体现过程。因而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应充分考虑问题的梯度,设置巩固性练习、拓展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等;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有用”与“会用”能促进兴趣的提高

“学有用的知识,会用所学的知识”一直是数学教学的追求。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所以让数学走进生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自然就成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一大法宝。教材中所列举的实际问题固然是“学以致用”的资源,但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学生生活环境等条件制约,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启发学生从自己身边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些数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意识;同时有让学生知道,只有学好数学知识才能解决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提高其数学学习兴趣。

五、考试取得好成绩体会“成功”提高兴趣

毋庸置疑,考试中取好成绩,最能体现学习成效,被认为“学得好”。书面测验一直是考察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书面测验,有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因此,教师在设计试题时,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情况,对学生解答情况要有合理地预知;要摆正心态,淡化特殊的解题技巧,不出偏题怪题,让大部分学生读题后有思维的路径可寻;在关注基础知识和核心知识时,注意题目数据的易写易算、题目表述的规范简洁,尽可能使题目人性化,提高学生读题、解题的效率。在题量、赋分方面,多设置基础题,每题赋分与难题相同,让一般学生、学困生都能解决大部分题目,拿到大部分分数;在评卷时,教师还可以“做手脚”:对尖子生,评分严格,要求书写规范、作图清晰、逻辑推理严谨,稍有不大“合理”就适当扣分,让他们知道自己也还有待提高!对学困生,评分宽松,对一点都要给分。

如“∵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900”,哪怕这个结论对整个问题的解决毫无用处,但也要给分,在尽量缩小与高分的差距的同时,让他们知道,自己学得不差,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试卷讲评中,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要公布其分数,防止挫伤其学习积极性;要捕捉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如书写工整、缩小了与高分同学的距离等,让他们在每一次考试后都能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对提高成绩充满信心;对成绩突出的学生,可表扬其思路独特、解法新颖等,促其再创佳绩。

古语云:“失败乃成功之母”,然多次的失败,对平常的成年人都很难接受而心灰意冷,更何况对心智尚未健全的初中生?对他们而言,“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所以,教师要以“成功教学”观点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不断取得的点滴成功中保持、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具备了饱满的自信心、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就能事半功倍的达成目标。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友爱南路学校

邮政编码: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