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微博、微信平台,拓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新阵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搭建微博、微信平台,拓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新阵地

宗岳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5500

摘要:如今社会出现了许多的新媒体,最常见的也就是微博和微信了,大量的学生在利用着这些新媒体的同时也受到了新媒体带给学生的越来越大的反作用,尤其影响学生的思想影响。而笔者在此通过分析微博和微信等这些新媒体来窥探其对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影响,并且针对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谈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微博微信大学生思想教育

新型媒体自然是才出现并流行不久的一种媒体,比如微信和微博。作为当代大学生,对这两种新媒体是再熟悉不过了,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几乎都会用到它们,而作为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而创造出的这种交流工具对学生的影响却是双面的。那么学生对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利用也就至关重要了。以下内容主要谈及如何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注重利用网络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才能保障我国现阶段的新形势下培养出一批全面发展,具有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才能保障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都知道微博、微信等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信息的涵盖量也非常广,而如今已是一个人人都生活在网络下的时代,微博和微信的快速发展已经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不管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自身,都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引起重视,教师需做好引导工作,学生自己要从生活和学习的体验中去把握,而学校为了将当前形势和开展相关的具体工作与网络新媒体结合起来,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起来。

二、完善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为了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并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系统化,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该机制最主要形式是必须要明确党的最高领导地位,学生不可忽视自己维护党的最高领导地位的义务。其次,需要将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进行回收,实行反馈机制,网络信息安全历来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所以切莫忽视网络信息安全。然后还要注意观察和分析学生对网络上一些信息和如何利用微博、微信的看法,最好能够指出一些不好的地方。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进行一个公正的考核和评价,建立合理创新的考评机制、建立合理的考核和评价制度还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起到一个竞争的作用。

三、加强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建设

在高校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备的是政治素质。所谓政治素质,也就是对政治要敏锐,要有远见,并且有坚定的信念。政治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要具备的素质中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其次,信息素质也非常重要,在面对网络上那么多繁而杂的信息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能够快而准地分清有效和无效的,积极的和消极的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提炼出对学生有意义的信息,提升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并且具有利用最新信息技术的技能。这样才能保障教育者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下的教育有效性和高效性。

四、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广大高校的文化建设息息相关,而网络环境又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密切相关,那么高校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将校园文化和网络环境充分结合。如此可以利用网络信息量大且更新迅速等优势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找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并且可以营造一个积极的网络氛围,潜移默化中也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可以利用开展网络文化主题相关活动来建设网络文化环境,比如可以模仿“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方式,在班级里推选一些同学作为代表参加活动,让同学们组队分组,轮流来听写汉字,还可以以院系为单位,开展一些网络知识竞答竞赛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并实行评分制度,在参与的同学当中选出获胜者颁发对应奖项,奖项可设置为一、二、三等奖。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还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五、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质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讲到,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所以为了克服将先进的技术和教育者的教育相结合具有困难的这个难题,我们只能在教学的具体实验中去寻找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以此来解决实践教育中所遇到的困难,并且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这也是唯一的方法。在如今这种形势下,必须建立健全一些专业的具有导向作用的网站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自觉性,提高教育的效率,将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到底。并且在建立网站的同时,要注意同学思想素质的不一致性,分层次建立,还需要有一个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库,保证信息的流通和传播,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潘敏陈中润于朝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11期。

[2]杨立英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特性与教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11期。

[3]韦吉锋刍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