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级中学美术活动课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3

浅谈农村初级中学美术活动课教学探究

潘福养

潘福养(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民族中学,广西崇左532500)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33-02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农村初级中学中开展美术活动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才能,淘冶学生的情操。

关键词:农村初级中学;美术活动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当前,在初级中学不断开展素质教育的环境下,美术在整体的教育框架下越来越受到更充分的重视,相当多的学校在普及美术课堂教学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课程。例如:有些学校开展纸版画、工艺制作、泥塑、陶艺等,都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课,使一部分对美术有兴趣的学生能够在美术技能和美术的认识能力上有更进一步的提高。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点——美术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各个学校纷纷建立起各具特色的美术活动班,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农村各校也积极参与。但有些问题一直困挠着农村美术活动班的辅导老师,即如何突出农村美术班的美术活动的特点,通过美术活动的开展,如何发挥农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其绘画的个性,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作了以下探究,试图作下面的阐述,以期达到共同提高农村美术活动课的活动效果。

一、美术课堂教学与美术活动课之间的异同

美术课堂教学与美术活动课在总体的培养目标上并不因地域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从教育的整体考虑,现今状况下的美术课堂教学与美术活动课开展的目标是以提高人的素质,挖掘人的潜能,拓展人的思维,丰富人的知识面,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创造力和良好的思想素质的人,因而,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最终结果,对于学生未来的社会角色并不具备决定性的作用。对于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基于对人整体素质的培养,期望通过美术的教育,以间接和隐性的手段,使一名学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其完整的人格教育。

尽管美术课堂教学和美术活动课两者在培养人的目标上来说,都是以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但两者之间也存在一些细小的差别,首先,美术课堂教学是以班级教学为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而美术活动课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指导下发展学生美术兴趣和特长的教学活动,其次,两者教育的对象各有不同,美术课堂教学所针对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它要求对整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美术只作一般性的了解和尝试。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包容了美术的所有门类,而美术活动课只是在整个美术教学当中的一个小分支,也就是说,它是在一个美术教育的前提下,对一部分学习美术有较高兴趣的同学的一种再提高,因而对于这样一部分的学生的教学相对来说则更注意美术的专业性的教学,体现了专业性的教学特征。

二、在农村初级中学开展美术活动课的目的和意义

由于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等等各方面的差距,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各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认识差异,假设一个长期在农村长大的学生,尽管其美术能力优于普通学生,但我们勉为其难的让他画一幅与高科技有关的城市景观,结果绝对是不理想的,换一个角度考虑,让一位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绘制一幅乡土气息浓郁的农村风俗画,结果也是如此。因而,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艺术本身的规律,它的来源毕竟是以生活为基础。脱离开这一原则。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必定失去方向,因而在我们农村的美术活动课中,应当注重这一问题。此外,我们还应注意到,片面地追求画面题材内容及形式对于农村学生所造成的危害,由于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脱节,学生的创造能力受到限制,其表现的语言也就产生了贫乏,加之又没有受到适当的评价,对于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造成了一种危害,学生自身产生了一种畏惧感,对于组织画面缺乏足够的信心,造成学生对美术活动丧失兴趣,就目前为止,农村学生对于美术兴趣的相当重要的原因。在述及农村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之后,我们有必要重新对农村中学开展美术活动的目的进行合理定位。

农村中学开展美术活动课的目的在于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扩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帮助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学习形象的思维,和认识形象,指导他们的头脑用多元化的方式思考,通过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使学生借助他们自己的实际活动对视觉语言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阐述他们自身所能理解的艺术语言以及他们所运用的个人方式,或者是讲个性,近而逐步提高他们对于事物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样的一种教育认识的前提下,我们还应当注重乡土化的特点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挖掘学生认识农村日常生活所具备的特点,培养他们对于农村生活的关心和热爱,逐步提高他们个人对于美的修养,尽管我们清楚的认识到,通过美术活动的教育并不能使他们将来成为艺术家、美术家,但由这些美术活动而产生的影响将对他们的终身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如何在农村初级中学开展美术活动

(一)活动课内容必须体现美术专业性的教育。

自从美术产生之日起,我们对美术活动的认识存在着这样的看法:美术活动是在生产劳动中眼、脑、手三者的高度统一,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任何美术活动的进行,都必须以眼为视觉原始图像,在此基础上,通过大脑对外来信息的分析,以及对图像进行过滤,并控制手的技巧来再现或表现个人心理意识的一种活动,因而我们可以以为,美术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美术的本体及眼、脑、手三者之间的高度统一,离开了这一本体而生成的图像,并不存在任何价值,作为美术活动课的课程设置,同样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它既有别于一般的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设置,同时,也应注意到美术活动课的专业性的逐步推进,在前面我们提到,在一般美术课堂教学中,几乎涉及到美术的所有门类,如此广泛的教学内容,必定受制于总体教学计划和条件之下,其教学的严谨性和连续性只能说是相对而言的,而美术活动课则不然,美术活动课在选择课程中,可以以一种门类的画种为突破口,对一种门类的美术课题可做一些更深一步的探究,这就使活动在课程的连续性上明显优于一般课堂教学,由于在选择课程内容上相对专业化,因而,教师可将教材循序渐进的推进,先易后难,先简后繁,使学生对某一专门美术课题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二)材料的丰富性和制作性技巧的多种可能。

首先,我们认为任何材料的存在在美学意义上均有价值,无论新与旧,大与小,粗糙与精细等等。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无论何种材质,只要运用得合理得当,对画面来说,它和谐,它就是合理的材料。教师在美术活动课当中,让学生寻找各种不同的材质,讨论各种材质在美术活动中的性质,提高学生对多种材质的认识,这些对材质进行技术上的讨论,对学生美术活动兴趣的培养有相当积极的作用。目前为止,初级中学学生在心理变化和以往也有所不同,他们已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审美观,由于信息采纳范围的扩大,其知识面和逻辑思维也大为提高,在进入初级中学阶段,已逐渐从小学童话或幻想的思维方式逐步转向科学理性的幻想。通过想象画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初级中学学生的绘画是有丰富的陈述性功能,他们更乐意描述他们所感兴趣的事和物,但由于材料的贫乏和技巧的笨拙,使相当多的学生对绘画丧失兴趣。那么,在此时多种材料的出现,对于学生兴趣的提高可以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以雕塑活动课的开展为例,以往我们开展这一类活动课,材料都较为单一,基本上以造型土或泡沫塑料块为材质,这种单一的材料束缚了学生技巧的发挥。例如,我们现在多提供一些材料,情况则大多改观。多种纸张、木材、金属、塑料,甚至生活废弃品(如易拉罐)等杂务,提供学生创作的空间。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这样,刺激了学生的美术活动积极性。使学生在材料和制作的活动中,获得美的经验,并对他认识其它美术作品,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教师在学生美术活动中扮演着一个援助者的角色,尽管美术教师有职责将美术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但这并不是美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对于并不能成为专业美术家的学习者,我们在整个活动中更注重美术活动的过程,美术活动的结果并不是美术活动课的目标,在罗思菲德的著作中提到:选择和发展美术技巧的五个原则:

1.教师的任务是在适当时候介绍适当的材料。也就是说,儿童在其成才和自由艺术表现的关系上,已经有使用他们的准备了。

2.每一种材料和技巧都有他独特的功效,假如一件作品能用不同的技巧很容易的来表达,且产生较佳的效果,那么我们所使用的技巧就不对了。

3.教师要了解,儿童必须发展其个别的技巧;老师的“帮忙”,表演给儿童知道的“正确”技巧,只会限制儿童个人的表现方式。

4.一种艺术材料和其操作仅是达到目标的方法而已,技巧不能离开其内涵而独立的予以施教。使用得当的话可以帮助儿童自我体验的欲望,或是表现的冲动。

5.在一间教室里同时使用不同的材料,已适合儿童的需要,因为这样可以使儿童面对各种程序,而使他认识多种技巧的可能性。

罗思菲德理论使我们认识到:教室对材料的丰富性和制作技巧的多样性在初级中学美术活动中的作用,它是指导教室在美术活动教学的方向。

四、形成美术活动课的地域性特色

在谈论这一话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所经历的过程。艺术家们在构思一幅作品时,首先必须决定绘画的意境,形式和风格,在这一前提之下,再对作品更深一步的发掘,进而创造出其独具特色的作品。在此我们应当注意到的一点是:尽管艺术家们通过他们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和其本身具备的艺术修养能独立创作其作品,但并非凭空捏造,闭门造车去创作一幅子虚乌有的空洞作品,而是依靠其自身对生活的了解。在这里,我们所指的生活较为广泛,它既包括了艺术家所生活的地理条件,同时也包涵了艺术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及其生活的人文环境等。没有这样的活动,一切创造活动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样,在中学美术活动课当中。也应注意到这一点,由于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乡镇,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最了解的是农村,农村生活中的任何细节对于他们来说都可以信手捻来,对于农村的特点了如指掌,这是他们的优势,如何发挥这样的优势。并体现在我们的美术活动课中,这些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认真研究的问题,在此我个人认为,作为农村美术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确立地理环境下的地方特色。

就奉贤而言,其地理位置于江南地区,多水渠、多农田,大多乡镇老房滂水而立,大多数建筑物均能体现晚清遗风,因而教室在其美术活动课中,对于其它地理特征的深入挖掘,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更能在此基础起到的爱家乡这一主题的教育。

(二)发现人文环境下的风土人情。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任何一个地方,人文环境大不相同,如果没有这样的差异,像金山农民画这样反映农村生活的金山地区也绝对创作不出艺术作品,在农村,人民的生活丰富多彩,农村人民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创造着美的活动,以奉贤地区为例,我们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喜爱参加放风筝的活动,很多学生的家中至今还保留着织布机等传统的织布器材,许多学生的家中还保留着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燥台图案,这些人文环境的存在,都是我们美术活动课创作的源泉。我曾经以织布机为美术活动课内容进行了一学期的美术活动,结果发现教学效果相当明显,在整个学期中围绕着织布机这一主题,通过问、察、选、做四个基本步骤展开美术活动。首先发动学生在确立这一主题后进行实际调查,通过询问长辈进而了解织布机的功能及其基本构造,接着,在美术活动中,放入一台织布机的实物,以便让学生作进一步的观察,测出织布机各部件的比例数据,做出详细的数据报告,进而要求各位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材料上的选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指导学生对多种材料进行可能性的分析,最后。我发现,学生对于这样的艺术活动相当感兴趣,并且大部分同学经过这次活动,对于形体的观察、比例、空间上的理解,动手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

五、重视美术活动课成果的评价

美术活动课创造作品,是学生心智成长的结果,其作品本身的价值是相对而言的,在初级中学阶段,尽管学生对陈述有相当的能力,但由于对实物的本身远缺乏深度和广度的理解,因而,在其美术活动过程中,仅能反映出浅意识的愉悦心情,制作上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偶然性,因而,我们更注重学生在美术活动的过程,评价他们作品的好坏,是以学生成长过程当中创作能力、感情、智慧、知觉、美感的逐步提高,为评量他们的主要依据,作为美术技巧,技术上的提高,我们仅仅作为一种客观评判的标准,简单地使用“好”与“不好”,来评价他们的作品,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因此,作品的分等无论是如何加以评定,都会损害学生创作兴趣,因为这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创造过程倒向完成品,不合理的分等成为学生不能表现其自由的最大障碍,但不幸的是,我们很多教师仍然以刻板的分等来代替学生创作认知能力的提高,只管作品的结果,忽视学生创作过程的发挥,忽视学生创作经验,组织能力以及使用媒介的能力,因而,对初级中学学生必须找到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其作品进行展示,这里我们提到的展示,是没有竞争目的的展示,这种展示有两种目的;第一、展示学生的成长过程作品,第二、并在一次性的展览中,不宜摆设过于杂乱的作品,而应组织展览的作品是一系列的活动成果。总之,在作品的评价上,应该对学生的发展、个人的需要和意图加以了解,然后才能得到一个合理正确的评价。唯有仔细掌握这些主观和客观上的评量。才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的作品,促进学生美术兴趣活动的发展,充分发挥其个性。

综上所述,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在农村初级中学开设美术活动课的价值、目标,以及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它有别于一般的美术课堂教学,对于如何开展农村初级中学美术活动课及其评价学生美术活动的能力,也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有意义的探究,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并期望通过美术活动课这一形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更全面,更充分地体现。

参考文献:

【1】《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3】《绘画创作论》江西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