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活血化瘀法的应用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活血化瘀法的应用与研究

王子栋

临朐县辛寨中心卫生医院山东潍坊262610

摘要:目的:探讨在中医内科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木院内科2014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者12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开展活血化瘀中医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内科疾病采用活血化瘀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适宜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内科:活血化瘀:中医药疗法

血瘀是中医辨证理论中的常见证型之一,广泛分布于诸多疾病中,因血运受阻、郁积凝滞于器官或静脉中而诱发疾病。历代中医名家对活血化瘀均有所研究,认为有效清除疲血后便可缓解疾病病症。本研究中将活血化瘀中医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内科患者中,旨在进一步完善内科疾病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内科2014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8例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血瘀中医辨证分型,排除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与精神系统疾病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42-73岁,平均(58.9±3.8)岁;病程1个月-14年,平均(4.2±1.5)年;其中冠心病31例,脑梗死20例,脑中风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40-72岁,平均(59.2±3.6)岁;病程1个月一巧年,平均(4.4±1.2)年;其中冠心病30例,脑梗死23例,脑中风1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式,治疗前给予头颅或胸部CT扫描检查,明确病变程度后应用利尿剂、硝酸醋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以及抗血小板凝聚类等药物,治疗48h内再行影像学检查评估其血管状态。观察组患者均开展活血化瘀中医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症表现划分为气滞血瘀、络破血瘀与痰热腑实等3种证型。气滞血瘀患者用药方剂中制首乌8g,赤芍9g,北柴胡9g,桃仁9g,红花10g,钩藤12g,桑寄生12g,全瓜萎24g,丹参25g。水煎后口服2剂/d。络破血瘀患者用药方剂中生大黄8g,赤芍8g,当归10g,红花l0g,泽泻l0g,川芎12g,黄芪15g,水蛭16g,桃仁18g。水煎后口服2剂/d;痰热腑实患者用药方剂中甘草59,天竺黄59,丹参9g,枳壳10g,郁金l0g,清半夏l0g,怀牛膝12g,地龙12g,桔梗15g,黄芪30g。水煎后口服2剂/d。

1.3疗效标准

治疗3个月后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①治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全部消退;②有效:经治疗后大部分症状与体征均消退,但仍存少量病症未改善;③无效:经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无好转,甚至发生恶化。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扩检验,P<0.05差异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9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中医在临床医疗救治中所占据地位越来越高,其辨证施治理论受到广泛认可。血瘀是传统中医的主要证型之一,其发生机制主要为患者气滞、血虚诱发血液循环障碍所致,部分患者在外伤、体热、寒气郁积等情况下也会造成疲血表现四。疲血情况可长期反复影响机体气血脉络,加重血液循环阻碍,最终甚至导致局部器官组织缺血性坏死。中医活血化瘀治疗主要利用活血、通络、比痛、消肿等机制改善患者的血瘀症状,现代医药研究也认为中医活血化瘀治疗可促进血管舒张,提高血管中血液流量,从而改善血运阻碍并增强机体血液循环功能。同时,部分研究提出活血化瘀中药对溶解纤维蛋白也具有积极作用,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可发挥显著的抗血栓效用,进而其临床应用范围越发广泛。本次研究中将活血化瘀治疗方法应用于内科疾病治疗中,分别纳入冠心病、脑梗死与脑中风患者,多种疾病均存在气血证相似之处,但根据其具体病症差异纳入不同辨证方案。冠心病患者主要为气滞血瘀,多为气血、脉络不畅而发病,治疗时采用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方案;脑梗死患者以络破血瘀、疲血阻络为基础病机,畅饮脉络阻塞而患病,治疗主以益气活血、通络化瘀为方向;脑中风患者则多为气虚血瘀、痰热腑实病症,其“肝火自旺,化风煽动,激其气血,并走于上,直冲犯脑”,治疗当以活血祛热为根本。本研究3种不同疾病患者经活血化瘀治疗后其病情均获良好改善,综合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好于常规西药治疗患者,证实内科疾病采用活血化瘀中医治疗的可行性。任何临床治疗均存在两而性,中医活血化瘀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均可发挥治病祛邪作用,但患者治疗后可存在耗气伤阴风险,进而治疗过程中仍需秉承攻补兼施原则,不可过度施药而诱发不当情况。综上所述,内科疾病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确切,临床用药后能够迅速纠正血瘀症状,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明,杜宝新,黄燕,刘茂才.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性刍议[J].中医杂志.2015(05)

[2]胡群莲.活血化瘀法在妇科临床治疗的体会[J].当代医学.2012(22)

[3]潘启焕.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2例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11)

[4]郭学勤.中医活血化瘀方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2(08)

[5]王双娜,袁小辉.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0)

[6]张惜燕,田丙坤.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医药.2015(01)

[7]李圣耀,史大卓,冒慧敏,曲华.常见内科病治疗中活血化瘀药的运用[J].中医杂志.2015(18)

[8]王晓红.内科疾病患者中采用活血化瘀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3)

[9]曾德祥.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