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观察

王晶晶

浙江大学校医院310027

摘要:目的:观察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护理效果。方法:运用回顾式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所收治的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0例患者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护理,而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结果:临床患者在予以治疗之后,比较并发症的产生率、下床活动以及消肿的时间,其观察组的患者比对照组中患者明显少,并存在着P<0.05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观察的意义。结论:在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其患者在临床上产生并发症的概率,也有效缩短了血栓实现消肿的实践,且明显提升及改善了临床患者在生活上的质量,故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在临床的应用之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观察

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中老年的疾病之中比较普遍,伴随人口逐渐走向老龄化,中国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患者在数量上持续增多,严重影响了患者在生活上的质量、身心上的健康[1]。在临床上不仅要对于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有效性、及时性的治疗,还要予以护理增强治疗的效果。因此,本文选取本院在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所收治的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0例患者作为临床对象展开观察,其临床观察的报告如下所述[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所收治的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0例患者作为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确保每组有50例患者[1]。在对照组中有30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年龄集中在50至76岁间,其平均年龄约为(62.4±4.3)岁,病程为10个月至8.5年间,平均病程约(2.1±1.4)年。在观察组中有29例为男性、21例为女性,年龄集中在51至80岁间,其平均年龄约为(63.6±4.2)岁,病程为11个月至9.2年间,平均病程约(2.3±1.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存在P>0.05的差异,故在统计学之中缺少观察的意义,但是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1]。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护理,而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其具体方法为[2]:

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主要是严格依照医嘱予以溶栓药物、抗凝药物等,密切的观察患者在临床中生命体征,且详细记录下患者自身液体的实际出入量,定时测量费患者相关下肢周径。测量其髌骨约15cm、10cm处,观察患者消肿的状况[2]。

观察组:(1)实施有效性基础的护理,在实施溶栓的治疗之中,把患者集体膝关节予以有效性稍屈,且有效的进行抬高,进而利于其患者下肢内部血液产生回流,减缓患者产生水肿的症状[2]。(2)与此同时,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医护工作者应该持同情及关心态度向其患者讲述临床治疗的整个过程,和患者间展开心灵交流,在医患间构建起信任,令患者深深重视自身,在心理上减轻恐惧的情绪,加强患者对疾病战胜的信心[2]。(3)对患者实施饮食的护理,指导他们食用低脂肪或低糖和低盐以及具有较高纤维素的健康食物[2]。(4)对患者实施运动护理,依照患者不同的病情,帮助患者实施差异性肢体的锻炼,进而有效增强患者在肢体功能上的恢复[2]。(5)对患者实施穿刺护理,临床患者在接受其穿刺的操作中,不可对于下肢的动脉实施穿刺,若有必要予以穿刺,要回避在相同部位实施反复的穿刺,并在穿刺的过程之中,要对于穿刺的部位实施热敷,规避有血栓的形成[2]。(6)对患者实施预后指导,多对自身下肢予以按摩、热敷,并指导他们通常予以一些利于肢体实现康复类的运动。定期测量下肢周径,如有异常状况的产生,需要及时予以有针对性治疗[2]。

1.3统计学相关分析

本次临床贯彻的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18.0软件完成相关的处理,运用(±s)去表示临床上计量资料,如果两组间存在P<0.05的差异,则其证实在统计学中具有观察的重要意义[3]。

2.结果

临床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后,比较并发症的产生率、下床活动以及消肿的时间。对照组共有5例产生并发症、下床活动的时间为(14.35±3.86)d、消肿的时间为(10.03±2.13)d,对照组共有0例产生并发症、下床活动的时间为(8.31±4.22)d、消肿的时间为(5.22±2.17)d。因此,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存在着P<0.05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一定的观察意义与价值[3]。对于参与临床观察的患者而言,有必要实施护理的治疗。

3.讨论

脑血栓临床患者因为有较长的休息时间,且重度的缺少活动及运动,进而令患者相关血液循环遭受阻碍,最后致使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这在临床观察中,严重影响着患者在生活上的质量、在身心上的健康。所以,有必要对于患者实施及时且有效的临床治疗[4]。与此同时,对其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之中,实施护理干预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次临床观察的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产生率、下床活动以及消肿的时间,其观察组的患者比对照组中患者明显少,并存在着P<0.05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观察的意义[4]。

综上所述,在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其患者在临床上产生并发症的概率,也有效缩短了血栓实现消肿的实践,且明显提升及改善了临床患者在生活上的质量,故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在临床的应用之中进行推广[4]。

参考文献:

[1]陶永清.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J].临床护理,2014,12(35):334—335.

[2]张艳萍.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心得[J].现代护理,2013,34(29):48—50.

[3]方敏.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9):963.

[4]韩丽.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分析[J].临床护理,2015,5(15):260—261.